首页 / 上班到公司第一件事做什么?
#

上班到公司第一件事做什么?

#
48759次浏览 393人互动
元气满满的一天从到公司开始,那么你到公司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是厕所一轮游,摆烂等工作降临,还是早饭先安排上呢?快来跟大家一起讨论吧~
此刻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
热门 最新
实习有感
  今天是实习期的最后一次打卡了,就要短暂离开深圳这座城市了。相信每一次离别都是为了更好的相遇,再见,只要想见就能再见🍀。  之前有写到我的实习机会比较特别,感谢这个过程中我mentor的开明,hr小姐姐的鼎力相助。公司就不夸了,再夸真就成营销号了。  还记得刚刚从大学踏入研究生阶段的那段时间,那个时候意气风发,青春年少,那真是觉得自己未来可期,都不需要老板给我画饼,我自己都会给自己打鸡血。可是后面渐渐的发现一个人持续的燃烧自己并不持久。  早上8:30,晚上22:30的考勤时间,每天六次指纹打卡的考勤机制,每周工作六天的无理规定,当项目遇到困境时只会无意义的要求汇报情况,并不断的pua,而提供不了任何技术层面的实际指导。那激情澎湃的少年早就驯化成无情的打工机器了,眼里早就没有那种充满希望的光了。难怪说课题组的人是最符合🌼招聘标准的(师兄们都去当火车头,卷翻他们🚞)  这次实习似乎让我又一次回到青春年少的时候了,又一次以新的身份踏入全新的环境。作为职场小萌新,眼中又重新有了光(高情商的说法是: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低情商的说法是:啥都不懂,心里很虚,只能猛猛学。)  和各位大佬不一样,这次实习(试用期就不算啦)应该是我人生中有且仅有一次的独特体验,那一份唯一性可能让它在我的生命中有了更重的意义。  可能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一样,当少年郎初入江湖时,见到的第一位大侠总会在他的内心中烙印下最深的痕迹,即使少年郎有哪一天登临武道之巅也无法消弭初见的那位大侠对他的影响。(说的就是魏晋,阿良太没高手风范了)  这次实习真的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让我知道:原来每天只要打两次卡,不需要打六次卡;原来每周六不用上班,周六早上8:30也不需要赶去课题组开组会;原来项目开发过程中是能获得各方面的技术指导的;原来是可以不用花大量时间去考虑ppt做的有多精致,只需要把必要的资料准备好就可以进行技术沟通了;原来打工人是没必要晚上也待在课题组,是能有自己的生活的。  可能是我的职场才刚起步,可能我只是刚从地狱重回人间,稍微体会了人间的生活,就已经很满足。  就像登顶了一座小矮山,就一直夸赞山顶的风景有多好。等会当临绝顶的时候,可能又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慨叹。但至少此时此刻的我很享受这段美好时光,享受这山上清风。  说了这么多也该到最后的鸣谢环节了,真的很感谢一路上帮助过我的人,hr小姐姐提供的机会,mentor在实习期间对我的关照,目标的制定,方向的把控,leader的热情招待……(不能再说了,谢谢就要当面谢)。回去后要告诉妈妈,世界上还是好人多,kidding~  最后还是要道一声再见了,纵使心中有千般不舍,也还是需要踏上各自的征程。就祝愿你我辛苦攀登,顶峰再见,期待未来以更好的状态与更好的你相见。江湖路远,再见~谨以此篇纪念我的职场初体验,十年后再看今朝              
点灯大师_:大佬,速腾实习可以转正嘛,大佬秋招有考虑速腾嘛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2024-11-28 03:21
蚌埠坦克学院 C++
24届鼠鼠深夜emo
codingoy:先看看能效比不高 是真的因为自己能力不行还是工作方法出了问题,你时间花的多,态度肯定是端正的,如果真的是能力够不上你公司的要求,我觉得也别内卷,人的能力本来就是有差别,尽早换个适合自己的环境。如果真是方法有问题,那我建议和ld还有同事们聊聊,别一个人钻牛角尖,时间又花下去了,东西还没做出来是最完蛋的,加油💪('ω'💪)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2024-08-14 00:04
门头沟学院 C工程师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从沉默到桥梁:主动沟通如何让我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我是一名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刚入职时,我性格内向,习惯于埋头做事,认为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完成好就够了。每次开会,我总是坐在角落,很少主动发言,即使有想法也憋在心里。我的主管曾多次提醒我:“你的工作能力不错,但要多和团队沟通,尤其是跨部门的协作,光靠邮件和文档是不够的。”    然而,我并没有太在意,直到一次项目出现了严重问题。当时,我负责的产品模块需要与技术团队和设计团队紧密配合,但由于沟通不畅,技术团队误解了需求,导致开发进度严重滞后。项目上线前,问题才被暴露出来,团队不得不加班加点赶工,最终勉强按时上线,但用户体验大打折扣。事后复盘时,主管直接点名批评了我:“如果你能早点和技术团队确认需求,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避免。”    这次教训让我意识到,职场中“做好自己的事”远远不够,主动沟通和反馈才是推动团队协作的关键。我开始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每次接到任务后,我不仅会仔细研究需求,还会主动与技术、设计团队的同事面对面沟通,确保大家对需求的理解一致。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也会定期向主管和团队成员反馈进展,遇到问题及时提出,而不是等到最后一刻。    一次,公司接到了一个紧急项目,需要在两周内完成一个全新的功能模块。由于时间紧迫,团队压力很大。我主动承担了项目协调的工作,每天组织站会,确保每个环节的进展透明化。我还主动与技术团队沟通,提前预判可能的风险,并制定了备选方案。最终,项目不仅按时完成,还超出了客户的预期。主管在项目总结会上特别表扬了我:“这次多亏了你的主动沟通和协调,才让项目顺利进行。”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职场中主动沟通和反馈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能力。它能让问题在萌芽阶段就被解决,避免更大的损失;同时,也能让自己在团队中树立起可靠的形象,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机会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什么是找工作之后才知道的事情?
    找工作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过程,许多经验和教训往往是在亲身经历后才能真正理解的。以下是一些过来人常提到的“找工作后才明白的事”:1.学历只是敲门砖,能力才是通行证   - 学历能帮你通过简历筛选,但面试和入职后的表现完全取决于实际能力、学习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企业更看重你“能做什么”,而非“学过什么”。项目经验、实习成果、技能证书(如编程、数据分析等)往往比成绩单更有说服力。2.简历和面试需要“精准定制”   - 简历:不要海投同一份简历。针对不同岗位调整关键词,突出与职位匹配的经历(比如应聘运营岗就强调活动策划、数据分析能力)。   - 面试:提前研究公司业务、行业动态,面试时结合岗位需求讲自己的故事(例如:“我做过类似的项目,当时用了XX方法解决了XX问题”)。   - 面试不仅是公司考察你,也是你反向考察公司的机会。可以问团队结构、晋升机制、工作节奏等问题。3.薪资谈判是门技术活   - 入职前的薪资谈判几乎是未来几年收入的“决定性时刻”。不要轻易透露底线,先让对方出价。   - 了解行业薪资水平(用招聘平台、同行交流等渠道),合理争取。如果薪资无法满足,可以协商其他福利(如年终奖、培训机会、灵活办公等)。4. “好公司”不等于“适合你”   - 大厂光环未必适合所有人:高压、加班、螺丝钉岗位可能导致快速 burnout。   - 小公司可能成长更快,但风险更高(比如管理混乱、业务不稳定)。   - 关注隐性因素:直属领导的风格、团队氛围、公司价值观是否与你匹配。5.职场没有“准备好”的时候   - 很多人因为“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而不敢投心仪岗位,但职场中多数技能是在实战中学习的。   - 招聘要求中的“3年经验”“精通XX”往往是理想条件,只要满足60%-70%就可以尝试。6.合同细节决定你的权益   - 仔细阅读劳动合同:薪资结构(底薪/绩效比例)、试用期时长、五险一金缴纳基数、竞业协议、离职条款等。   - 警惕口头承诺,一切以书面合同为准。例如“半年后调薪”若未写入合同,很可能无法兑现。7.第一份工作未必决定一生   - 很多人初期会选错行业或岗位,但职场是动态的。通过积累可迁移能力(沟通、项目管理、数据分析),未来仍有转行机会。   - 比起“一步到位”,更重要的是保持学习,明确自己的长期方向。8.求职期的心理战   - 被拒是常态,可能因为岗位冻结、内部调整等与你无关的原因。不要过度自我否定。   - 适当降低预期,但别放弃核心需求(比如行业方向、学习空间)。可以接受短期妥协,但要有明确的止损线(例如“最多半年后跳槽”)。9.入职只是开始   - 试用期是双向选择期:观察公司是否如承诺的那样,同时快速证明自己的能力。   - 职场初期,主动沟通比埋头苦干更重要。定期和领导对齐期望,了解团队需求。希望这些经验能帮你少走弯路,祝早日找到心仪的工作!😊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玩命加载中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