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decorate
您所拨打的号码无法接通 level
获赞
1089
粉丝
103
关注
9
看过 TA
1645
门头沟学院
2025
产品经理
IP属地:北京
你惹到我可算惹到棉花啦!
私信
关注
家中坐拥万亿市值的互联网大佬爷爷刚走,我们全家老小齐聚律所最高规格的会议室,空气中飘着一丝紧张与期待。金牌律师一身高定西装步入房间,所有人顿时屏住呼吸。可他开口第一句竟是:“在座继承人里——有没有做产品经理的?”全场死寂。大伯率先打破沉默,语气不屑:“产品经理?不就是那个天天画原型、写文档的岗位吗?我儿子在投行做董事总经理,经手的资金上百亿!”小姑跟着嗤笑:“跟程序猿讨价还价、天天开评审会的职位?咱们家怎么可能有人做这个?”二伯转头看向自己的女儿:“你没做过吧?”堂姐翻了个白眼:“我带五百人投资团队,看得上这么不体面的工作?”忽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我身上。我下意识把手机屏幕扣过去——那上面还显示着我昨晚画的业务流程图。堂姐突然眯起眼睛,语气危险:“等等,你上周是不是发了一条朋友圈,说什么‘实验组数据显著正向’?”我慌忙辩解:“那是在说基金组合表现!我最多看看数据报表,从来没做过产品经理!”她却不依不饶,当场搜出一张图片逼问:“那你告诉我,这是什么?” 我不假思索:“这明明是泳道图啊……呃……”“泳道图?!”全场倒吸一口冷气。我顿时僵在原地——完了,露馅了。亲戚们脸上顿时浮现出毫不掩饰的讥讽,仿佛在说“看啊,就是个画图仔”。就在这时,律师却大步朝我走来,郑重地鞠了一躬: “根据遗嘱,您——尊贵的产品经理,将继承委托人全部财产,包括千亿流动资产、全球地产与所有股权!”全场哗然。大伯一把抓住律师的衣领:“凭什么!这合理吗?!” 小姑尖声质问:“一个天天写文档的凭什么继承这么多资产?”律师从容地取出一份补充协议,朗声宣读: “理由有三: 第一,能做好产品经理的人,必定是跨界复合型人才。懂用户、懂市场、懂数据、懂商业,这种综合能力正是管理多元化资产的核心; 第二,投资界新规明确:有产品经验者优先管理基金。能洞察用户需求、把握业务痛点的人,更能精准识别价值投资机会; 第三,财富管理最新指引:具备产品思维者可优先托管家族资产。这代表着系统化思考、迭代优化和长期主义视角。”我原本微躬的背,一寸寸挺直。苍白的脸颊渐渐恢复血色,眼中闪烁出前所未有的光芒。接着,我一把拉开西装外套,露出里面那件印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美团定制T恤,声如洪钟: “现在,还有谁敢说——做产品经理没前途?!”全场亲戚腿一软,纷纷瘫坐在椅子上。下一秒,大家连滚带爬地掏出手机,颤抖着下载各种产品工具,满脸堆笑: “大佬!求带写需求文档!”“让我帮您画业务架构图吧!”…… 这时,枕边的手机闹钟响了。 该起床查看数据,准备十点的需求评审会了。以上纯属本人开会开久了被业务骂疯之前的幻想。参考文献:[1] @舟舟pm .. 分千亿遗产时,律师突然问:谁是产品经理. Journal of Rednote.[2]@silence .. 分千亿遗产时,律师突然问:谁是普惠经理. Journal of RedNote Research.[3]@大安 .(2025). 分遗产时,律师突然问:“谁在做设计?”. Journal of RedNote Research.
投递美团等公司10个岗位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老师好,我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什么?!”我轻松挺进了国内头部互联网大厂的最终面试轮,没想到,我才开口说了一句话,对面的三位面试官同时停下了敲键盘的手,齐刷刷地抬起头,目光聚焦到我身上。“等等!你说的是,那个为互联网圈输送了大量产品经理、运营大佬和战略分析师的中国人民大学?”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哎,就是海淀黄庄附近、主打一个‘实事求是’的普通985。”一位面试官立刻接话:“天啊!你就是那个传说中写得了行研、做得了数据、还懂用户心理的人大学生?!”旁边另一位面试官忍不住追问:“同学……你明天能来实习吗?签三方也行!”我保持低调,微微一笑,用沉稳淡定的语气回应:“Thank you for the opportunity. However, I'm currently exploring multiple options, so I would need some time to consider. I'll be sure to update you once I've made a decision.”说完,我背起了印着“实事求是”和人大校徽的帆布包,淡定转身。“Offer 太多,也是一种烦恼啊。”我默默心想,“要是人大的名号没那么响,我也不至于这么难选……”以上纯属本人抽象,请勿上升学校🏫参考文献:[1] @港岛在逃打工人Clara .我说我是港大毕业的,面试官都惊呆了. Journal of Rednote.[2]@差两分女士(找不到工作版 .. 我说我是悉尼大学毕业的,面试官都惊呆了. Journal of RedNote Research.
白马过平川:至少没被问“人大也有计算机?”
你面试被问到过哪些不会的...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女儿23岁,正读大学。以前多开朗的孩子,工商管理专业。课余爱研究各大财经新闻和宏观经济学,经常拉我去讨论经济走势、行业前景。那股聪明伶俐、积极向上的劲儿,亲戚朋友没一个不夸的。可从今年秋招开始,她整个人都变了。以前她手机里存的是课堂笔记、行业报告、考证资料,现在满屏全是招聘软件、笔试真题、论坛面经收藏夹。朋友圈原先常发生活趣事、读书随笔,如今不是“挂了一家又一家”的叹气,就是“求捞”“求内推”的链接。她天天盯岗位刷新,半夜还在刷牛客、看智联,生怕错过任何一条招聘动态。我给她买了套正装,叮嘱她去面试穿得精神点,她看都没看,嘟囔着“投了九十多家一家都没进面”,眼睛就没离开过手机屏幕上的应聘进度条。周末想拉她去公园散散心,她想也不想就拒绝,说“没空,周日有场线上笔试,下周一还要群面模拟”。她说话也越来越偏激。有一次在家吃晚饭,我提到朋友的孩子考了公务员,工作挺稳定。她突然放下筷子:“妈,别信那些,现在哪有稳定的工作?投国企还不如多刷两道行测题。”亲戚群里大家聊起谁家孩子创业成功,她冷不丁插一句:“有那闲钱我不如去买个求职会员套餐,还能多推几个岗位。”弄得全场沉默,没人接话。情绪起伏更是家常便饭。每次收到感谢信,她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唉声叹气,说“又是一家养鱼的”;看到身边人晒offer,她整个人都像被抽空了力气,反复念叨“我是不是真的不行”。前几天她生日,我悄悄给她炖了汤,她却一脸疲惫地说:“妈,真没心情吃,我刚挂完终面。”吹蜡烛时,我隐约听见她小声说:“求求了,给孩子个offer吧,哪家都行。”昨天我跟她聊,说慢慢来、不急,很多单位春招还补录。她却直接打断我:“哪有时间等?你们都觉得秋招没关系,可所有好公司都在秋招招满了!我完了……”话没说完,她又低头改简历去了。我真的想不通。一个秋招,怎么就把我以前那个眼神发亮、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天天追着我聊经济的女儿,变成了整天焦虑低落、除了投简历和等消息什么都不愿谈的孩子啊……参考文献:[1] 法考,毁了我的女儿 [J] rednote,2025,08.[2] 追星,毁了我的儿子 [J] rednote,2025,08.[3]轻松熊,毁了我的女儿[J] rednote,2025,08.
我的求职精神状态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防杠声明:内容仅供玩梗娱乐,不要上升笔者本人倒不是说其他公司不好。事实上,小团队有小团队的亲切,传统行业有传统行业的扎实,但凡说起拼搏与坚守,我都会认真点头,耐心倾听,并且给出真诚的回应,绝不流露出一点轻视。但我心里明白,自己是见识过更高效、更极致的世界的,就像习惯了高铁速度的人,很难再真心认为绿皮火车也算快。我也尝试过走进别人的语境,可当他们兴奋地说起一场成功的线下活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美团以万为单位的骑手调度系统和分钟级的配送网络;当他们热烈讨论如何优化一个区域市场的运营策略,我却总忍不住想起我们曾经如何用数据和地推铁军啃下一座又一座城市;当他们为一个新业务从0到1欢呼,我只能微笑不语,因为我怕,一旦讲出真话,就会不小心打破对方眼里的光。不是故意要显得高高在上,只是当你真正参与过一套庞大商业机器的精密运转,就很难再对那些小打小闹的表达感到兴奋。美团当然不是完美的圣殿,我也绝非什么职场精英,但必须承认,那段日子仿佛被写进了另一种时间:节奏是以小时计,目标是以亿为单位,身边每一个人都像上紧了发条,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覆盖、效率、执行”。如今,我温和地向所有人点头:“其实每份工作都有自己的价值”,可心底比谁都清楚——我早已不是原来的我。就像一个亲身参与过城市底层商业数字化重建的人,表面上包容随和,从不轻易反驳,可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清醒地回荡:“很抱歉,我真的曾经构建过更真实、更磅礴的东西。”参考文献去:[1]精神原子旦.  离开字节后, 我不愿再与非字节人说话 [J] rednote, 2025, 08(20).
投递美团等公司10个岗位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书接上回及上上回:以主包为例,互联网校招新人入职后(暑期新人同样适用),通常会安排三次和mentor以及leader 1 v 1的机会。✍️上一期以及上上期和各位牛油分享了入职后和mentor第一次1 v 1的问题 以及 入职一个月后和leader 1 v 1该聊些什么(可戳主页查看具体帖子)。今天想和牛油们聊一聊:在转正前夕,和mentor的沟通重点。最终期:转正前,和mentor 1 v 1的沟通指南1️⃣ 复盘成长与成果 (核心!)“回顾整个试用期/实习期,我最大的成长点在于[具体说明1-2个关键能力提升,如独立负责XX模块、掌握了XX技能、提升了XX效率]。在[具体项目/任务]中,我克服了[当初的某个不足/挑战],最终取得了[具体成果/数据,如完成XX、效率提升X%、获得XX反馈]。”这一问题相当于简短展示你转正报告的核心工作部分,主动展示你的进步和贡献!对比入职初期或一个月时的不足,用具体事例和数据证明你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2️⃣ 寻求最终反馈与评价“结合我试用期/实习期的整体表现,您觉得我符合一个合格/优秀正式员工的标准了吗?您对我还有哪些具体的建议或期望?”这一问题可直接了解Mentor对你的最终评价和转正态度。获取他/她视角下的优缺点总结,明确未来(即使转正后)的持续提升方向。3️⃣ 探讨未来发展与初步规划 (加分项)“如果能顺利转正,我非常希望能继续在[当前业务方向/团队]深耕。您对我转正后的短期(3-6个月)发展有什么建议或初步规划吗?或者,团队接下来在XX方向上有哪些重点,我可以提前学习和准备?”这一问题可展现你的长期承诺、积极性和规划意识。让Mentor看到你不仅关注转正,更着眼于未来的成长和对团队的持续贡献,这能大大提升好感度。
转正答辩报告怎么写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头像
08-20 10:08
已编辑
门头沟学院 产品经理
书接上回:https://www.nowcoder.com/share/jump/5029100671755413977277以主包为例,互联网校招新人入职后(暑期新人同样适用),通常会安排三次和mentor以及leader 1 v 1的机会。✍️上一期和各位牛油分享了入职后和mentor第一次1 v 1的问题以及目标所在(可戳主页)。今天和牛油们聊一聊:入职一个月后和leader 1 v 1该聊些什么。下一期将分享转正前夕和mentor的沟通重点。第二期:入职一个月后,和leader 1 v 1的沟通指南❗️ 核心要点:无论是和mentor还是leader,沟通的主动权永远在你手上 !🙅不要让坐等mentor以及leader来问你问题,要主动输出、展现你的思考和积极性。沟通时,可主动抛出这些问题:1️⃣ 自我复盘并寻求反馈:“这一个月下来,我感觉自己上手比较快的地方是[具体说明你的优点,如学习能力、执行力等],但也发现[具体说明你的不足,如某方面知识欠缺、时间管理待提升等]。想请教您,您对我这段时间的观察和印象是怎样的?针对我发现的[重复不足点],您有没有具体的建议或改进方向?”这一问题让忙碌的Leader快速了解你的自我认知,并获取他/她视角的宝贵反馈,明确提升路径。毕竟Leader平时未必能时刻关注到你。2️⃣ 了解老板的期望与优秀标准“在您看来,一个优秀的校招生/实习生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特质或能力?您最看重新人的哪些方面?”这一问题可以直接了解Leader心中的“优秀画像”和用人标准。这能帮你明确努力方向,更精准地在工作中展现价值、获得认可。(目标清晰,努力才更有效!)3️⃣ 探讨业务发展“关于我目前参与的[具体业务模块/项目],您觉得未来还有哪些可以优化或深挖的空间?从您的角度看,接下来这个业务的重点发力方向或‘做功点’会在哪里?”这一问题可以帮助你跳出执行层,理解Leader对业务的宏观思考和规划。这不仅能让你把握工作重点,提前准备,更能展现你的大局观和主动性,找到创造更大价值的机会。
转正答辩报告怎么写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头像
08-17 14:54
已编辑
门头沟学院 产品经理
给26届的秋招建议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头像
08-11 12:02
已编辑
门头沟学院 产品经理
刚踏入产品实习岗位,我经历过这些让人心力交瘁的时刻:被研发挑战:辛苦推进项目验收,被开发同事当面指出对自己产品历史逻辑理解不足,感觉努力被否定。结果不如意却找不到原因:项目上线效果不佳,责任落在你身上,却难以复盘问题出在哪里。委屈无处诉说:被项目成员“欺负”,不敢或不懂为自己发声,只能默默消化情绪。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被迫进入了一种“在踩坑或者撞墙中成长”的模式:1️⃣缺乏指导,摸着石头过河:入职后往往直接上手跟项目、写需求。即使有导师(Mentor),也可能没时间细致指导。很多基础技能(如写好文档、有效沟通、需求排序)全靠自己摸索,在一次次批评和挫折中缓慢积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成长机会。2️⃣ 不成体系,陷入迷茫与自我怀疑:总是在“救火”,解决眼前问题,难以系统性地理解工作全貌。这种被动状态容易让人陷入负面循环:“我是不是不适合做产品?”“做了这么多,为什么总被质疑?”“老板是不是对我很失望?”3️⃣ “挨打”不等于成长:经历挫折本身不会自动变成经验。缺少有效反思、针对性指导和知识框架支撑,同样的错误可能反复出现(比如需求文档总被挑刺)。这是效率最低的学习方式之一,也容易让人丧失信心甚至萌生退意。现在我也在努力与工作和解,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份工作,既然交给校招生,说明也没有很重要。。。
实习的内耗时刻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作为刚刚加入开水团的校招新人,我对自己的预期是希望建立“靠谱”的人设:暂时做不出创新的内容,至少能够让老板放心把项目交给我。通过和职场前辈不断交流以及我的观察,培养良好的职场习惯,并通过刻意练习内化于心是很重要的:1️⃣ 习惯一:任务确认闭环管理面对线上任务:即时回复“收到”,并给出预计交付的时间节点;面对当面指派的任务:边听边记录要点,结束时要复述关键点确认:“我理解需要做A、B、C,重点在X,下周三提交,对吗?”确保自己理解交付程度,同时也要将这一任务落在笔头,确保双方对于任务的理解在同一水平线。2️⃣ 习惯二:交付清晰易懂的成果提交文档前,换位思考:关键信息是否高亮?逻辑是否一目了然?标注是否充分?确保他人无需反复询问即可理解核心内容。3️⃣ 习惯三: 带着方案解决问题遇阻时,先尝试自主解决。汇报时简明阐述问题本质,并提供至少两个可行方案及建议,让Leader做选择题而非问答题。4️⃣ 习惯四:关键过程必留痕养成记录习惯:会议结论、重要沟通、决策依据及时书面存档(邮件/群聊/文档)。既是复盘依据,也是厘清责任边界的保障。5️⃣ 习惯五:理性对待反馈与修正这一点我目前做的也不好,但在努力往这个方向做到。被指出不足时,专注要点:“明白,重点在X和Y,我立即调整,后续会注意Z点。” 避免辩解或情绪化,将反馈视为优化机会。
投递美团等公司10个岗位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最近身边学弟学妹陆续开始准备秋招,看着时而崩溃时而流泪的朋友们,常想提醒一句:或许你并未真正意识到自己身上已沉淀下多少珍贵的特质。你们在校园与实习交织中磨砺出的能力,远比一份简历更闪耀:1️⃣ 独立生活的韧性租房搬家、长时间通勤、情绪低谷后准时出现在工位… 无形之中,你早已不是等待庇护的学生,而是能为自己人生托底的成年人。2️⃣ 多线程作战的掌控力学业Deadline与实习KPI双重挤压下,你让每件事稳稳落地。回首时,你也许会惊讶,你居然可以像手抓饼老板一样,一手抓论文,一手抓实习,一手还能抓秋招。承认吧,这份“同时搞定所有事”的能力,本就值得骄傲。3️⃣ 成熟的情绪应对机制崩溃后迅速自我修复,用散步/运动/社交主动调节压力。你深知情绪需要管理而非压抑,这种快速回归稳态的能力,已经足够应付你的职场长跑。4️⃣ 社会化生存的悟性没人教你怎么和房东周旋、与室友磨合、在陌生城市立足。但你已经用观察力和情商摸索出路径,把“孤立无援”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初体验了。5️⃣ 超前的职业化素养当同龄人还在适应职场节奏,你已能交出逻辑清晰的文档、驾驭高压交付、完成深度复盘。从实战淬炼出的成熟度,是实习中摸爬滚打换来的加速成长。6️⃣ 持续突破的成长型思维拿着微薄实习工资却投资课程提升技能,从零自学SQL/产品知识突破边界,向优秀者请教而非嫉妒… 你不断为未来铺路的样子,比任何offer都更能定义成功。祝各位在焦虑中等待的26届宝宝继续加油!你们都能拿到自己心仪的offer 的!
你焦虑的时候会干什么?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关注他的用户也关注了: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