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应该要比读研幸福吧

已经毕业一个月了,基本上从答辩结束后,手表的压力检测就再也没有报过警,虽然还没有入职,但不妨先把我的结论放出来:工作比读研幸福。

虽然这一次又是纯理论分析,实践经验不足的帖子,但想了想从去年来到牛客之后,每次提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就总是想要输出自己的困境,比如去年一年出差时多难受,比如被导师安排干活时多烦躁,比如等待盲审结果时多焦虑,这样单纯的情绪输出,对我自己其实作用并不大,反而会让更多没有读过研的网友看完更加焦虑,所以还是拿起书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会说出这个结论。

如果非要总结一下的话,或许可以从心理依附感、经济关系和非线性竞争三个方面来阐述。

1,首先是心理依附感

不得不承认,读研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和传统的奴隶主或者包身工关系差不多,尤其是理工科,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很可能是因为你的奴隶主人比较好。起码国内大多数的研究生导师都拥有着决定你是否能顺利毕业的权力,以此来给你布置任务,帮他干活,否则你能不能顺利毕业就不好说了,或者你干活干得很出色,他还想叫你继续留下(就比如我的经历:《导师给发了个offer🤡》。

虽然有人可能会犟,说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部都在要求导师不能以各种理由限制学生毕业,但是别忘了对于学校来说你只是待在这里两三年的学生,而他是要待好几十年给学校赚经费发论文提升知名度的教授,很多时候最大的惩罚就是罚酒三杯,甚至叫上你一起各罚三杯。所以大部分情况下,你的研究方向和毕业课题,都是严格按照导师的节奏走的,而且很多导师的脾气也不好,我们学院就有指着学生鼻子骂的。

但是工作后就不一样了,虽然领导还是会安排任务,但是需要你的自主性更高一些,而且哪怕这个领导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刁难你或者对你要求严格,但你们也只是工作上的关系,他无权要求你在下班后做什么。就算工作可能会有加班,加班到比较晚,但下班走出公司的一瞬间,自己是属于自己的,时间都是自己的时间,想做什么都可以。

反观读研的时候就很少有明显的上班下班的时间界限,以至于很多研究生总结的生活状态是“学不进去、玩不尽兴、睡不踏实、心情不爽,却食欲旺盛”,还有很多人养成了下班后没事无聊就回到工位上坐着的习惯,会习惯性的回头/扭头看办公室门口的方向,不管是工作时间还是下班时间都会担心自己被监视(哪怕很多老师并不会监视学生,学生也会有偷偷摸摸做事的心虚感)。

2,其次是经济关系

研究生们习惯把学校规定的助研津贴称为低保,每个月几百块或者一千出头,大部分导师是没有主动额外给学生津贴的习惯的,甚至他们的项目经费还要从学生的银行卡账户甚至个人所得税账号上走一遍,来达到某些目的。虽然我们的身份是学生,要以学习的心态,不能过分计较金钱得失,但有时候需要帮导师写本子、做PPT的话,加班加点都是正常现象,我还在研0没有正式入学的时候就遇到半夜1点通知我改PPT,要求第二天一早8点前给他看的情况,不会多给钱的噢,而且还会怪你做的不好,没有自己的思考。

(我知道有些导师会习惯给钱,写个本子给多少钱,完成个项目奖励多少钱,不要犟,那就是你的奴隶主比较好)

反观上班的话,除了医学生,起码起码工资是读研期间的几倍甚至更多倍,钱是养人的东西,当银行卡里的数字每个月都固定变多的时候,最起码心里会有更多的底气,面对想买的东西,想旅游的地方,想体验的事物,都不会特别考虑和纠结。

3,再就是非线性竞争

学生思维下,人会变得比较内耗,所以面对内卷竞争的环境人是会很不舒服的,尤其是我们在山河四省的孩子……学生时代所有的竞争都是线性的,中学时期成绩就是唯一,每次模考、月考甚至周考的成绩都至关重要,所有人的目标都是一个:考高分,拿到更高的省内排名,上一个好大学;大学时期每一年的绩点、综测也都会有清晰的计算方法,奖学金评比时起码大多数算法都是透明的,我们当时专业里三分之二以上的人都要考研,这又是线性排名和竞争;直到读了研,出什么成果、发什么论文也一样,甚至我们课题组会有季度KPI制度。

成绩目标、竞赛目标、绩点目标、论文目标、学术目标……每一个目标没有达标的时候,都很难说服自己接受现实,这也是研究生阶段退学和延毕情况比较多的原因,这次竞赛没有拿到国奖,就真的保不了研了,今年秋招没有拿到offer,就真的没有工作了……因为他们认为这些竞争中,失败就意味着满盘皆输。

而在工作中,起码大部分的竞争都是非线性的,甚至我们可能需要讨论一下还是否有所谓的“竞争”存在,因为职场中每个人的发展路径都是不一样的,有人选择了技术路线,有人选择了营销路线,有人选择了管理路线,这样的话技术不好可以去主做沟通,不善言谈可以专攻技术,今年可能错过了某一次职称评定的机会,还有下半年或者明年,你会发现人生不再是线性的跑步比赛,非要比如高低。

当然,正如前面我说的,这次是纯纯的理论分析,工作也肯定有着诸多的不如意的方面,所以我决定再给自己挖个坑,等替大家体验工作半年后(也就是试用期结束转正之后),再唠唠那时我能不能给大家哪些建议或者好的心态分享。

#你后悔自己读研吗?#
SAGIMA牛马咖啡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作为牛马,为了那点“窝囊费”,难免有些抱怨和感悟,汇总一下叭~

全部评论
痛苦的维度不一样。
3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7-16 12:45 浙江
都是折磨 顶级的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8-28 22:38 四川
工作比读研最大的好处是,只要找到一个安稳的工作,人生基本就确定了,后半生就不再用做那么多影响重大的选择了,沿着既定的路线往前走,不管好坏都不会那么焦虑了 当然,还不是什么事都不用管了,还有找对象的问题,但是这在没工作的时候也存在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7-31 07:05 山东
工作相比于读研最大的缺点就是这样的日子一眼望不到头,读研再痛苦三年也就完了,工作是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7-22 16:59 北京
不要美化你没走过的路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7-19 10:56 广东
求同款压力检测手表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7-18 13:03 上海
读研的不幸福:这破研究生我受够了,但好歹只有三年,我忍,我再忍~ 工作的不幸福:这破工作我受够了,但好歹只有。。。。。。。。。。 老师,我还想在读三年 都是心态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7-17 19:58 湖南
可能吧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7-16 11:33 广西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7-16 11:33 陕西
不知道,哎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7-16 11:33 湖北

相关推荐

08-08 13:41
门头沟学院 Java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写在前面:今天是在牛客的Last Day了,早上来到工位总有种依依不舍的感觉,不由得回想起了这段旅程开始的地方。本科毕业答辩随着一纸终稿画上句号,研究生院校官网的录取名单也悄然揭示了我未来三年的去向。5 月到 9 月,属于研 0 的整整四个月暑假如约而至,仿佛也要像我备战考研时的规划那样,顺利地铺展开来。追剧、旅游、开黑,沉浸于兴趣的世界,甚至去思索那个困扰人类千百年的问题——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些,原本都是我清单上的选项。然而,在这份轻松与期待的背后,我的内心却悄然萌生了另一种可能性。从对 AI 的一无所知,到系统学习 ML、DL,再到用它完成我的毕设,甚至成为复试中的加分项,这段意外开启的旅程点燃了我对未来无限可能的好奇。我开始思考:如果能更深入地探索一次,看看大模型还能带来怎样的改变,会不会比短暂的休憩更具意义?于是,带着一丝不安,更多的是好奇与冲劲,我开始在牛客APP上,海投实习简历,其中就包括牛客的算法实习。直到现在都觉着在牛客投牛客的实习,也是一种新奇的思路。没过多久,我便收到了第一轮 AI 面试的邀请。节奏之快,超出预期,也让我意识到——这可能不只是一次试探,而是一场真正走出舒适圈、迈向更大世界的开始。顺利通过AI初面后,我迎来了 mentor 的技术面试。起初还有些紧张,但当话题转向我的项目实践,我的眼神开始发亮,也感受到对方在认真聆听我对技术的热情与思考。幸运的是,这份真诚被 mentor 捕捉到了,我也顺利加入了牛客算法团队。这段实习像是一场高度浓缩的职业预演,也像是考研旅程之外另一种深度成长的延续。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我第一次真正参与到大型模型工程实践中。那些曾在顶会论文、GitHub 热榜和 Hugging Face 上看到的词汇,如今一个个落入我的 IDE 和终端,变成我每天调试、部署、思考的真实内容。Prompt 工程、前后端联调、大模型、开源项目实践……我逐渐意识到,自己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正在亲手参与塑造 AI 应用的一份子。更难得的是,我遇到了非常优秀的 mentor。他不仅在技术上耐心引导,更用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他对工作的专注、对问题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深深影响了我。这段经历带给我的,不止是一段实习记录,更是一份对待技术、对待人生的态度和热情。于是,这个暑假,我为自己写下了另一份“答卷”:我来到了一座包容的城市,完成了一段难忘的实习旅程,收获了一次向真实世界靠近的机会,也更坚定了我继续探索 AI 世界的方向。这个暑假,比计划中更精彩,也更有意义。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11
3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