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 26 届最速转正失败——我做错了什么

(黑话警告⚠️:hc=岗位数量, mt=导师, ld=直属领导, cr=代码审查)

25年1月,我加入了字节某前端团队,并期望能在这里待到秋招并尝试转正。然而,就在上周,ld 找我1v1,告诉我,我的能力和团队预期不太匹配,并和我劝退。晴天霹雳吗?肯定是有的。那一刻,脑子里嗡嗡作响,各种情绪翻涌。但冷静下来想想,这几个月,自己在能掌控的范围内,确实有不少地方做得不尽如人意。

所以,我想把这段不算成功的经历复盘一下,希望能给同样在努力转正的你提个醒,避开我踩过的坑。

一、ld 的要求要注意

刚进组时,ld就和我聊过转正的事。我当时发问:“咱们这儿有hc 吗?” ld没直接回答,只是说:“看能力,能力到了,团队自然欢迎你。” 现在回想,他不是在画饼,是真的有hc,只是我没抓住。

转正标准,ld当时特地强调了两点:

  1. 自驱力,用产出说话: 不能当个闷头干活的“工具人”,要主动去想、去做,去推动事情发生,能够提升团队。
  2. 高质量交付: 代码上线不出bug是底线,CR的数量和质量也是评价标准(这点我个人其实有点不认可)。

总的来说,就是高标准、严要求,还给我列了个实习期的OKR。

可惜,这两点我做得都并不如人意的。

  • 产出方面:在产出方面,因为 i 人一开始还是脸皮太薄+对产出没啥概念,基本上做的事情都是 mt 分配,哪怕是产出也是 mt 提的或者引导的,现在复盘才后知后觉发现产出不多;
  • 质量方面: 在高质量交付方面也做的并不很到位。做的好几个需求都被需求方指出交付上的问题/bug,虽然需求方同学都很好,没有多说太多,但总是懊悔,当初怎么不多自测一下?更别提 cr 了。

当时被需求方锐评的尴尬

复盘来看尤其是在交付质量上,我大概是狠狠踩了ld的红线。至少给他留下了“干活需要有人盯着,不能独当一面”的坏印象。

二、瞎忙还是真忙?—— 优先级管理是道“送命题”

字节的事情非常多,如果你不会“抓大放小”,很容易就陷入“明明很忙,但又没做什么事”的尴尬境地。想有好产出,优先级管理必须做好。

首先,得搞明确什么才是你最该优先关注的事项?

这事得先跟mt、ld好好沟通,问清楚他们眼里你转正的指标是啥,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以我为例:

  • 我以为: 刚来时,我觉得多搞技术需求,多来点工程化、架构升级。
  • MT认为: 他觉得我应该先保质保量完成业务需求,提高交付效率是王道。
  • LD认为: 他的底线是高质量交付,然后才是多产出,最好能主动搞点技术需求。

听谁的?答案在上一条——听ld的! 毕竟,他才是那个在我转正申请上签字的人(mt的意见也重要,但最终拍板的是ld)。所以,我当时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先死磕交付质量,哪怕牺牲一点效率,也要保证万无一失。在这个基础上,再多参与业务开发,主动承担技术项目,一步步靠近ld的期望。

而我呢?一直在“自嗨式”埋头苦干。

一开始,一心想着做技术需求,搞了个架构升级。结果呢?升级过程中的各种突发问题,还有升级后的遗留问题,把我前期精力耗得七七八八,还被ld的关注,有了不好的印象——做事怎么老出问题?

后来做业务,又想参考mt的标准,追求效率。结果,交付出去的需求被需求方锐评“改一个bug,冒出俩新的!” ,最终,也是因为质量问题,被 ld 关注并被否定。

三、跟对人,做对事—— 选组的玄学与科学

能分到好业务、好团队,遇上好同事、好ld,那当然好。但统计学告诉我们,随机分配下,大概率你遇到的都是不好不坏的中间态。那我们能做点啥,提高抽中“上上签”的概率呢?

  • 好业务养好组织: 业务蒸蒸日上,口碑不错,这样的组通常不会太坑。多刷刷脉脉,问问师兄师姐,结合自己的判断,投那些看起来比较靠谱的业务。
  • 面试也是双向选择: 面试官不仅在考察你,你也在面试这个团队。如果面试官友好又专业,那这个组大概率差不了。反之,如果感觉不太对劲,那就得掂量掂量了。
  • 过来人的一手情报最珍贵: 我认为内推的最大价值就在这!能直接从内部人士那里了解到团队的真实情况。下策才是自己“以身试坑”,毕竟试错成本挺高的。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组已经定了,换不了,咋办?还需要评估吗?

我的建议是,如果感觉不对劲,赶紧评估一下你的组是不是差组。如果是,那就抓紧润。

怎么识别“差组”?我总结了几点:

  1. 业务是否边缘,赚不赚钱,合作方给不给力? 拿我所在的部门来说,中台,离核心业务远,也不怎么赚钱。结果就是团队规模基本不扩张,甚至还在缩编。要不是之前走了几个正式员工,估计连校招生都不招。而且团队里基本都是5年以上经验的老人,一对比,我这个菜鸟就更菜了。合作方资源很少,甚至有些方向只有研发、没有产品和设计。
  2. 团队(尤其是ld)的OKR在干啥?是忙着服务业务,还是琢磨着怎么“提效”把自己干掉? (在以业务为主的前提下)如果你的ld也像我ld一样,整天琢磨“提效”,搞低代码、组件库这些,那你们组的业务可能真的不太饱和。这是个危险信号!下一轮组织调整或者绩效评估,你们组大概率日子不好过。如果你又是新人,那背低绩效甚至被优化的风险可不小。
  3. 你是不是ld的嫡系?或者说,你和ld气场合不合? 一般来说,校招生ld都可以先算嫡系,会特意安排一些能还不错的项目或技术需求,帮你攒够转正的产出。但如果你像我一样,能力没达到预期,或者跟ld实在不对付(比如ld很push你却很佛系),那被边缘化甚至被请走,也是迟早的事。所以啊,有时候想想,“向上管理”也是门技术活儿。

好的团队,主要看领导和业务方向。如果上面说的差组特征,你不幸中了两个以上,那我劝你,早做打算。现在不跑,将来可能就得“被跑路”了。

当然,做选择从来都不容易,我说的也只是个人看法,最终还是要结合你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四、如果转正失败

刚被告知转正失败那会儿,心情肯定是有波动。但借用知乎上一个回答:“裁员最大的影响,是对心理上的打击。被裁员就是公司赤裸裸地说你菜,做题家会认为是因为自己没有卷赢别人,从此一蹶不振。”

而我的建议是即使在转正失败了,千万不要自暴自弃自己否定自己,失败的原因太多太多了,被裁和求职失败一样,它只能说明你跟这个公司或者这个老板不合适,并不说明你就不够好。要用刺客思维去看待找工作,无论失败多少次,成功一次足矣。调整好心态再出发去寻找新的机会,但凡杀不死你的,终会使你变得更加强大。

希望我这点不成熟的经验,能给你带来一点点启发。

#牛客在线求职答疑中心##职场捅娄子大赛##牛客创作赏金赛#
全部评论
过来人告诉你,入职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儿不是说主动找活儿做,你要先学会融入团队,摸清ld的性格,投其所好。然后才是展示你的能力,能力上可以说技术或者业务,以业务能力为主,技术能力为辅。优先保证自己对业务需求的开发保证质量效率,然后再谈技术的问题,不要你觉得啥啥啥不行就想着整体优化了(发现校招生最喜欢干这事儿),我工作快5年了发现搞这种的最后都没啥好的结果,产出没有还引入新的bug,校招或者实习的水平看到的问题别人看不到嘛?为什么别人不去搞?浪费时间还没收益的事儿不要去做,技术上的能力体现在对于一个新需求,在不符合现在业务发展的架构设计上,你能拿出好的技术方案同时能考虑到后续业务发展逐渐将技术架构引入合理的架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
6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今天 10:42 四川
我倒觉得你没有任何问题,本来实习生的成长就需要前人的很多引导,更像是组里对校招hc比较吝啬,找理由有些搪塞你,你写的思维逻辑都很清晰,可能就是某几次没处理好而已,不算做错了什么,缘分没到罢了
3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今天 11:23 北京
快进到atmd offer拿个遍 开始选offer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今天 12:57 北京
26这个时候就知道转正无望了吗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今天 09:50 北京
mark学经验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今天 12:57 广东
mark学经验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今天 09:02 江苏
过来人告诉你,入组优先想想怎么融入团队,在想后续,都是人情世故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今天 12:48 陕西
飞书people?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今天 12:47 江苏
mark学经验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今天 12:44 河南
mark学经验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今天 12:27 陕西
mark学经验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今天 10:28 河南
mark学经验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今天 09:28 陕西
26转正?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今天 08:46 北京
mark学经验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今天 08:34 湖南
学习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今天 08:30 广西
mark学经验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今天 01:19 北京
已老实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昨天 22:31 云南

相关推荐

头像
05-26 22:25
门头沟学院 Java
玺朽:一样,说只能线上面试就不啃声了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05-22 15:55
门头沟学院 C++
ResourceUtilization:应该配文,扫描二维码加速offer发放速度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51
70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