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 26 届最速转正失败——我做错了什么
(黑话警告⚠️:hc=岗位数量, mt=导师, ld=直属领导, cr=代码审查)
25年1月,我加入了字节某前端团队,并期望能在这里待到秋招并尝试转正。然而,就在上周,ld 找我1v1,告诉我,我的能力和团队预期不太匹配,并和我劝退。晴天霹雳吗?肯定是有的。那一刻,脑子里嗡嗡作响,各种情绪翻涌。但冷静下来想想,这几个月,自己在能掌控的范围内,确实有不少地方做得不尽如人意。
所以,我想把这段不算成功的经历复盘一下,希望能给同样在努力转正的你提个醒,避开我踩过的坑。
一、ld 的要求要注意
刚进组时,ld就和我聊过转正的事。我当时发问:“咱们这儿有hc 吗?” ld没直接回答,只是说:“看能力,能力到了,团队自然欢迎你。” 现在回想,他不是在画饼,是真的有hc,只是我没抓住。
转正标准,ld当时特地强调了两点:
- 自驱力,用产出说话: 不能当个闷头干活的“工具人”,要主动去想、去做,去推动事情发生,能够提升团队。
- 高质量交付: 代码上线不出bug是底线,CR的数量和质量也是评价标准(这点我个人其实有点不认可)。
总的来说,就是高标准、严要求,还给我列了个实习期的OKR。
可惜,这两点我做得都并不如人意的。
- 产出方面:在产出方面,因为 i 人一开始还是脸皮太薄+对产出没啥概念,基本上做的事情都是 mt 分配,哪怕是产出也是 mt 提的或者引导的,现在复盘才后知后觉发现产出不多;
- 质量方面: 在高质量交付方面也做的并不很到位。做的好几个需求都被需求方指出交付上的问题/bug,虽然需求方同学都很好,没有多说太多,但总是懊悔,当初怎么不多自测一下?更别提 cr 了。
当时被需求方锐评的尴尬
复盘来看尤其是在交付质量上,我大概是狠狠踩了ld的红线。至少给他留下了“干活需要有人盯着,不能独当一面”的坏印象。
二、瞎忙还是真忙?—— 优先级管理是道“送命题”
字节的事情非常多,如果你不会“抓大放小”,很容易就陷入“明明很忙,但又没做什么事”的尴尬境地。想有好产出,优先级管理必须做好。
首先,得搞明确什么才是你最该优先关注的事项?
这事得先跟mt、ld好好沟通,问清楚他们眼里你转正的指标是啥,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以我为例:
- 我以为: 刚来时,我觉得多搞技术需求,多来点工程化、架构升级。
- MT认为: 他觉得我应该先保质保量完成业务需求,提高交付效率是王道。
- LD认为: 他的底线是高质量交付,然后才是多产出,最好能主动搞点技术需求。
听谁的?答案在上一条——听ld的! 毕竟,他才是那个在我转正申请上签字的人(mt的意见也重要,但最终拍板的是ld)。所以,我当时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先死磕交付质量,哪怕牺牲一点效率,也要保证万无一失。在这个基础上,再多参与业务开发,主动承担技术项目,一步步靠近ld的期望。
而我呢?一直在“自嗨式”埋头苦干。
一开始,一心想着做技术需求,搞了个架构升级。结果呢?升级过程中的各种突发问题,还有升级后的遗留问题,把我前期精力耗得七七八八,还被ld的关注,有了不好的印象——做事怎么老出问题?
后来做业务,又想参考mt的标准,追求效率。结果,交付出去的需求被需求方锐评“改一个bug,冒出俩新的!” ,最终,也是因为质量问题,被 ld 关注并被否定。
三、跟对人,做对事—— 选组的玄学与科学
能分到好业务、好团队,遇上好同事、好ld,那当然好。但统计学告诉我们,随机分配下,大概率你遇到的都是不好不坏的中间态。那我们能做点啥,提高抽中“上上签”的概率呢?
- 好业务养好组织: 业务蒸蒸日上,口碑不错,这样的组通常不会太坑。多刷刷脉脉,问问师兄师姐,结合自己的判断,投那些看起来比较靠谱的业务。
- 面试也是双向选择: 面试官不仅在考察你,你也在面试这个团队。如果面试官友好又专业,那这个组大概率差不了。反之,如果感觉不太对劲,那就得掂量掂量了。
- 过来人的一手情报最珍贵: 我认为内推的最大价值就在这!能直接从内部人士那里了解到团队的真实情况。下策才是自己“以身试坑”,毕竟试错成本挺高的。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组已经定了,换不了,咋办?还需要评估吗?
我的建议是,如果感觉不对劲,赶紧评估一下你的组是不是差组。如果是,那就抓紧润。
怎么识别“差组”?我总结了几点:
- 业务是否边缘,赚不赚钱,合作方给不给力? 拿我所在的部门来说,中台,离核心业务远,也不怎么赚钱。结果就是团队规模基本不扩张,甚至还在缩编。要不是之前走了几个正式员工,估计连校招生都不招。而且团队里基本都是5年以上经验的老人,一对比,我这个菜鸟就更菜了。合作方资源很少,甚至有些方向只有研发、没有产品和设计。
- 团队(尤其是ld)的OKR在干啥?是忙着服务业务,还是琢磨着怎么“提效”把自己干掉? (在以业务为主的前提下)如果你的ld也像我ld一样,整天琢磨“提效”,搞低代码、组件库这些,那你们组的业务可能真的不太饱和。这是个危险信号!下一轮组织调整或者绩效评估,你们组大概率日子不好过。如果你又是新人,那背低绩效甚至被优化的风险可不小。
- 你是不是ld的嫡系?或者说,你和ld气场合不合? 一般来说,校招生ld都可以先算嫡系,会特意安排一些能还不错的项目或技术需求,帮你攒够转正的产出。但如果你像我一样,能力没达到预期,或者跟ld实在不对付(比如ld很push你却很佛系),那被边缘化甚至被请走,也是迟早的事。所以啊,有时候想想,“向上管理”也是门技术活儿。
好的团队,主要看领导和业务方向。如果上面说的差组特征,你不幸中了两个以上,那我劝你,早做打算。现在不跑,将来可能就得“被跑路”了。
当然,做选择从来都不容易,我说的也只是个人看法,最终还是要结合你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四、如果转正失败
刚被告知转正失败那会儿,心情肯定是有波动。但借用知乎上一个回答:“裁员最大的影响,是对心理上的打击。被裁员就是公司赤裸裸地说你菜,做题家会认为是因为自己没有卷赢别人,从此一蹶不振。”
而我的建议是即使在转正失败了,千万不要自暴自弃自己否定自己,失败的原因太多太多了,被裁和求职失败一样,它只能说明你跟这个公司或者这个老板不合适,并不说明你就不够好。要用刺客思维去看待找工作,无论失败多少次,成功一次足矣。调整好心态再出发去寻找新的机会,但凡杀不死你的,终会使你变得更加强大。
希望我这点不成熟的经验,能给你带来一点点启发。
#牛客在线求职答疑中心##职场捅娄子大赛##牛客创作赏金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