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内部招聘要求:“要招超过50%的人”

偶然翻到团子的面试官内部培训资料,看到一条让我印象很深的招聘判断逻辑:

“要招,就招超过团队平均水平50%的人。”

听上去挺合理,但我更好奇:他们是怎么判断这个人是不是“超过50%”的?看完后觉得,其实我们可以代入招聘者的视角,倒推出一些求职者面试准备可以优化的地方,知己知彼。

1️⃣ 一场“心里排序游戏”

比如你面的是 L6 岗位,那面试官会先想他认识的三个 L6,排个序:a > b > c,然后把你放进去一比:

• 如果比 a 更强:强烈建议录用

• 如果比b强:建议录用

乍一看挺粗暴的,但想想也合理,因为基准来自他身边的日常合作,参考值其实很高。

2️⃣ 职级不同,评估重点也不同

高职级(L8+) 会看你有没有“站在高处看业务”的能力,有没有过方法论沉淀、长期学习和行业思考的习惯。

中低职级(L7及以下) 就更看“潜力”,但这个潜力不只是为候选人的未来买单。还要看你过去是不是做出过成功case,能不能说明自己有“可迁移的成功经验”。

3️⃣ 那么,什么人是“高潜”?其实不一定多强,这里可以问自己3个问题:

- 我做成过哪些具体项目?(验证成功)

- 做成它时用了哪些方法?(能力沉淀)

- 这些方法能在别的岗位上继续复用吗?(迁移预期)

这三件事,说清楚了,再用 STAR 法准备 2~3 个案例,做到面试张嘴就来的程度,业务面基本就没问题了。

4️⃣ 团队配置的另一种真相

文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是,大部分领导希望团队的组成是这样的:几个能力明显超过“50%”的人,撑住团队下限;一群高潜选手,拉高成长空间和天花板。

所以,这里对非对口专业或者转行的朋友们,反而是友好的。只要你在原来行业里有积累,多在面试的时候给面试官展现出你的迁移能力,重点是让对方相信:“我虽然不是标准答案,但我能讲清楚我的方法,也能打”,比起“我对这个岗位很感兴趣”,说服力就强太多了。

——————

面试本身就是主观的,所以我们更需要让自己的经历在别人的标准下也能被理解,这样的话成功率就会高很多。

祝正在求职路上的宝宝们面试即上岸!

全部评论
mark住 STAR 法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21 23:07 北京
mark住 STAR 法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17 16:01 广东
mark住 STAR 法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04 20:14 河北
mark住 STAR 法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4-29 11:29 重庆
mark住 STAR 法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4-24 11:56 上海
mark住 STAR 法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4-24 11:40 湖北

相关推荐

05-12 18:24
长安大学 UE4
因为是家里第一代大学生,报专业报学校都没人可以指导,只能自己看着来毕业找工作,父母只知道考公务员啊考教师啊,丝毫不考虑难度我说要去大城市打工才行,小县城对学历没有需求,开的工资都很低,两三千养活不了的结果都不同意我去大城市,觉得北上广深远,不稳定,一年到头不着家,养这么大孩子算白养了要我怎么办,不考公不考编就是死路一条呗,出去打工就是不孝呗可是考公考编也好难,考上也是小职员,到时候又变成了家里第一代体制内了,不还是样样靠自己有时候很羡慕同学,要去大城市打拼,家里都很支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羡慕同学父母都是体制内的,考上还有所依靠家里没有办法给予帮助,简直是进入死胡同一样
Two_Shadow:你先拿到offer,路是自己走的,你真去了谁拦得住你呢,不用给自己扣帽子,我也是我家第一代大学生啊,农村人,高考96个志愿我就填50多个计算机,爸妈让我填满保底我说我不,我就学计算机,上大学了让我考研我说我不考,我就喜欢干活,现在签了offer,他们也释怀,不回家就努力提升自己,就往家里打钱,就开视频,还能怎么样呢,路是自己走的,他们只是希望你能走得好一点,但大部分父母,尤其是农村父母根本帮不了你什么,难道你就不走路了吗,希望能骂醒你,不要想太多做太少。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13
28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