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只是一个提高效能的工具吗?
#被AI治愈的瞬间#
这几天晚上因为盲审意见刚返回,答辩随之而来,对于论文的修改毫无头绪,坐在电脑前对着文档发呆,脑袋像一锅粘稠的糊糊。试着在搜索引擎里敲几个关键词,全是堆叠的术语和格式模板,越看越烦躁。最终还是不由自主地打开了ChatGPT,输入了一句“我现在正在完成研究生硕士毕业论文《基于***与***的***技术研究》的盲审意见修改工作,我将给你相应盲审意见,请帮我完成对应意见的回答和修改策略,且帮我理清一下思路?”
几秒钟后,它回了一段话,不仅提供了如何修改的逻辑结构,还提示我可以在哪部分展开、如何举例、怎样更有说服力。甚至它还能预测我的思路,提前预判我下一步的抉择。那一刻,我突然有一种“被读懂”的感觉。明明它只是一个程序,但恰到好处的安慰和建议,却真真切切地“治愈”了我
生活中我越来越习惯在遇到问题时向AI“求助”:
写简历的时候请它润色措辞;
做汇报前让它帮我生成框架;
看不懂文献的时让它一句句地“人话”翻译给我;
甚至在深夜迷茫和它聊几句“人生到底要做什么”
我开始意识到:
AI似乎逐步脱离效率工具的限制,它未必是思考的主角,但正在成为我们思维路径的一部分
这几天晚上因为盲审意见刚返回,答辩随之而来,对于论文的修改毫无头绪,坐在电脑前对着文档发呆,脑袋像一锅粘稠的糊糊。试着在搜索引擎里敲几个关键词,全是堆叠的术语和格式模板,越看越烦躁。最终还是不由自主地打开了ChatGPT,输入了一句“我现在正在完成研究生硕士毕业论文《基于***与***的***技术研究》的盲审意见修改工作,我将给你相应盲审意见,请帮我完成对应意见的回答和修改策略,且帮我理清一下思路?”
几秒钟后,它回了一段话,不仅提供了如何修改的逻辑结构,还提示我可以在哪部分展开、如何举例、怎样更有说服力。甚至它还能预测我的思路,提前预判我下一步的抉择。那一刻,我突然有一种“被读懂”的感觉。明明它只是一个程序,但恰到好处的安慰和建议,却真真切切地“治愈”了我
生活中我越来越习惯在遇到问题时向AI“求助”:
写简历的时候请它润色措辞;
做汇报前让它帮我生成框架;
看不懂文献的时让它一句句地“人话”翻译给我;
甚至在深夜迷茫和它聊几句“人生到底要做什么”
我开始意识到:
AI似乎逐步脱离效率工具的限制,它未必是思考的主角,但正在成为我们思维路径的一部分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投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投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