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差补全:为什么xhs上关于运营商全是快跑

移动,电信,联通,算是三大运营商(不考虑广电先),这半年我的xhs上一打开,全都是快跑之类的帖子,然后我就在思考,明明都是央企,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不看好运营商,而烟草之类的央企就处处都是香饽饽呢?

关于直接原因也简单,拿我司举例,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集团的员工总数达到455,405人,营收和利润在央企里都是遥遥领先的,那细想一下,这得有多少员工是在一线的啊,甚至很多地市公司都还是单休,所以大伙累了,烦了,就会来吐槽这些。

然后寻思能不能客观分析,这时候就发现常见的分析多聚焦于监管、市场饱和、考核机制或组织文化等因素。然而,在我看来,这些更多是加剧行业内卷的“推手”,而非问题的根源。结合行业发展的亲身观察,我认为根本原因深植于其独特的历史轨迹与时代背景之中。

历史演进:从垄断到竞争

中国电信业的发展,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从高度垄断到逐步开放竞争的路径:

  1. 政企分离与初步拆分 (1998-1999):1998年,国家启动电信业机构改革,在电子工业部和邮电部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实现政企分开。1999年,中国电信首次被拆分:中国电信:保留固定网络和国际业务中国移动:独立运营移动通信业务国讯寻呼:划归中国联通中国卫通:负责卫星通信业务同时,网通、吉通、铁通获准进入市场,形成“七雄争霸”格局,但竞争仍不充分。
  2. 南北分割 (2002):2002年,为打破固网本地接入垄断,原中国电信按地域拆分为:中国电信:经营南方21省业务中国网通:经营北方10省业务然而,双方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实际形成了区域性割据,未能实现有效竞争初衷。
  3. 重组与全业务竞争 (2008):2008年,行业进行大规模重组: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络中国联通:合并中国网通中国移动:合并中国铁通至此,基础电信领域垄断格局被彻底打破,三大全牌照运营商(电信、联通、移动)主导的市场竞争全面展开。

变革的驱动力:信息革命的洪流

那么,为何偏偏在21世纪初,中国电信业要主动打破垄断,拥抱竞争?关键在于,这个时期恰好与信息产业的革命性爆发同步。

  • 需求爆炸式增长: 在短短二十年间,通信需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跃迁。从固定电话尚未普及,到人手一部手机(功能机到智能机),从通话短信的基础需求,到家庭宽带入户,再到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无处不在。这是通信行业的“黄金二十年”。
  • 规模难以想象: 粗略估计,2015年民众对通信网络的需求量,相比2000年增长了不止千倍。这种指数级的、急剧膨胀的市场需求,在人类经济史上也属罕见,唯有工业革命时期机械制造、汽车等行业的崛起可堪比拟。
  • 垄断无法承载: 面对如此海量且高速增长的需求,依赖原有的单一邮电系统来满足,无疑是天方夜谭。巨大的市场需求直接催生了行业的深刻变革。运营商的从业人员规模,也从最初的区区数万人,迅速膨胀至如今的数十万之众。

增长的悖论与现实的困境

然而,这种史无前例的高速扩张,也为今天埋下了隐忧:

  1. 规模依赖的难题: 当爆炸性的增量不再持续,当业务需求无法维持几何级增长,如何支撑起在高速扩张期形成的庞大人员和组织架构?这成为运营商面临的核心挑战。
  2. 寻找新增长点的困局: 运营商领导层自然想到了“创造新增长点”。于是,“云改数转”、数字化转型等战略纷纷出台,力求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开拓新疆土。
  3. 历史机遇的不可复制性: 然而,必须清醒认识到:像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 这样带来全社会基础通信需求千倍增长的历史性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们很难再找到类似固定电话普及、移动电话普及、家庭宽带普及那样规模巨大且基础性的需求爆发点。当前探索的数字化新业务,其增长潜力和规模效应,与过去二十年的基础通信需求浪潮相比,显得相形见绌。

结论:路径依赖与模式差异

因此,电信运营商无法像电网或烟草那样形成稳定垄断模式的根源,就在于其独特的发展路径

  • “来得太急,成长太快”: 它被信息革命的滔天巨浪裹挟着,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从垄断到竞争、从单一业务到综合服务、从万人规模到数十万规模的急速扩张。这条路径决定了它无法像电力行业那样,在相对平稳的需求增长和技术演进中,形成并维持一种更稳定、更集中的垄断运营模式。
  • 时代的烙印: 是那个特定的、需求井喷的“黄金二十年”塑造了今天的运营商格局。当增长引擎从“普及型爆发”转向“存量深耕”与“创新探索”时,庞大的体量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回归到过去“邮电局一家独大”的垄断稳定时代,已然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当然,我也才刚刚入职,对这些的分析完全来自网络,而非实际工作,更何况我们部门主要业务是ICT解决方案这些,跟传统意义上的运营商还是不太一样,所以上面的分析可能不正确,那就需要我在后面的工作中再沉淀总结了~

SAGIMA经验浅谈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虽然咱也不算啥大佬,但也是踩过坑、中过招的,我要是早点知道这些,不早就……早就……早就知道这些了嘛~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07-10 22:46
Java
牛友们好,先来个背景介绍,鼠鼠是一名来自新型双非即将大二小登,之前鼠鼠大一跟着一个同学一起学java,上个月月初刚干完苍穹外卖,然后备战期末考,然后到现在一直在学其他的鼠鼠的学校的培养方案是大一学期末分配一个学术导师,然后他直接管理我们接下来要研究什么以及要学什么,分配任务什么的,学校的培养方案很类似于提前读研。然后我的导师是研究多模态之类的,现在也在跟着他学习,鼠鼠感觉这些很nb很有意思但是鼠鼠很迷茫,鼠鼠想赚钱,但是鼠鼠不知道会走多远,像学java的同学,大二就可以开始找实习,积累经验,但鼠鼠的课好多,导师也管的严,可能更希望我们去跟着他的节奏走,这个方向我感觉大二暑假也很难找到实习,缺少经验。而且走这个方向的话,鼠鼠估计要考研(保研估计失败了),考研的不确定性也在那里,鼠鼠觉得这个上限很高,我也想跟着学校方案学下去,但是鼠鼠很担心考研失败什么的,鼠鼠现在比赛=0,科研成果=0,照这样下去简历到时也为0,学校也是新双非没啥名气,整个人就彻底完蛋了所以鼠鼠现在就很纠结,是继续跟老师一路走下去,还是直接all in java不管老师了对了,学校当时还承诺我们这一届可以保就业,不知道能不能相信学校,感觉信又不信无论如何,谢谢看到这里的牛友,感谢你的耐心
你觉得专业和学校哪个对薪...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1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