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少年梦到秋招offer level
获赞
25
粉丝
18
关注
22
看过 TA
234
门头沟学院
2026
Java
IP属地:上海
暂未填写个人简介
私信
关注
05-06 18:50
门头沟学院 Java
说到投简历这件事,其实一开始我还以为一篇就能写完,结果光是写到开始投递这一段,字数已经刷得差不多了。所以干脆决定写成连载,一方面可以写得细一点,另一方面大家读起来也没那么费劲。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想到什么就想记录下来,不知不觉就写多了。我从去年11月开始实习,到现在也有些时日了。总体压力不算特别大,项目基本能按期交付,实在赶不上了就和导师沟通一下延期。真正感到紧张的时期,是第一次准备八股文的时候。那时候白天要做项目,还得抽空看网课,小林的视频根本没时间看,只能在路上刷——从宿舍走到工位,从工位走去食堂,有时候边吃饭边背OSI七层模型。那段时间和当年备考研究生挺像的,信息很不对称,既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哪儿了,也不知道别人都卷成啥样了。记得有一次打游戏,一个高中同学他本科就进 wxg 了, 聊天的时候问我“OSI网络模型都有哪些”,我没答上来,他开玩笑说那你还是考虑换条路吧(当然是开玩笑的话,或者说为了激励我学习吧)。我也没多想,还是继续一点点学。那时候给自己安排得挺紧的,8到10点看数据结构网课,10到12刷力扣,下午2点到5点做项目,晚上6点到10点看黑马。有时候中午不睡觉,相当于从1点就又开始学了。简历是先在BOSS上投的,那时候各家官网还没怎么开放26届的岗位,开了的也就美团、快手、百度这几个,我都试着投了,然后在BOSS上还投了好未来、字节,还有一些中小厂。投出去之后从7号到20号,几乎没什么回音,感觉有点绝望。记得第一个回复我的是个小厂,好像是做儿童教育相关的,流程挺特别的,让录视频、做试卷,还要飞书录屏写答题卡,甚至还有老板讲公司文化的环节。那会儿我水平还挺一般的,很多API用得不熟,比如Map.Entry都没掌握好。题目也很奇怪,有智力题、有Vue,还有个压轴题是异形数独,我猜是 dfs 回溯算法能做出来。我咬着牙慢慢写着,结果正写到一半,一个电话打进来了——是美团的面试邀约。 按理来说应该是不接电话专心做题的, 但是当时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电话,电话那头是张哥,他是我后面美团的+2, 也是我的面试官。我还让他加了我微信,他当时听到我说让他加我, 可能也没想到我还能这么松弛,还愣了一下, 然后说好。面试约在25号,那一刻真的记得很清楚,几乎所有小厂都音信全无,美团后端居然要面我,当时手都在抖。从美团开始,运气也渐渐好了起来。好未来、飞书测开约了面,字节那边生服治理的岗位也给了通知,但因为我被飞书测开锁住了,也就捞不起来。这里要提一下一个认识的朋友,就叫他Y吧。他是国科大的研究生,我们面了不少相同的岗位,比如美团、字节。他水平很不错,字节生服最后是他OC了,美团因为排序靠后被刷掉了,听起来有点遗憾。如果那时候我们一起比的话,我估计是比不过他的。不过当时没多想,看到是一个岗位,还主动把美团的面经分享给他,后面也一直保持着联系。说说好未来的面试吧,体验不是太好。面试官临时通知我延迟半小时,进来后也比较随意,靠着椅子,问问题时也有些敷衍。但真正让我觉得不适的是,他反复问我Spring Cloud、Nacos和Feign的东西。我反复解释不熟悉这些,他还是一遍遍绕回来问。当然我知道这是很基础的东西了, 但是作为一个日常实习生, 我觉得这些知识是 oq 的, 如果是现在聊起来, 我大概是能回答到他满意吧。我直到现在都认为这些知识都是无必要的, 如果有在准备日常实习的同学, 不如把精力花在 mysql redis 这种常规中间件上.最后还出了道网络场景题,问如何处理乱序包,我说加seq字段,他不满意。最后我问有没有标准答案,他说没有, 我感觉就是他也不知道啥是标准的。最后问他:"有没有什么建议给到我, 或者说应该学什么东西", 他沉默了一会, 跟我说应届生很多都要学, 你的话多把基础学好吧。那一刻是真的有点沮丧。然后是美团, 美团的张哥人真的很好,问题基本都是从简历里延伸出来的,最后手撕题是合并有序数组,我太紧张写了个四个if的解法,他说让我回去再看看,我都以为自己挂了。结果隔了两天OC了,真的很感激他。工作后他也一直很照顾我,后来我要离开的时候,他特地走过来,祝我未来顺利。面美团到 oc 中间,我还抽空面了飞书测开,面试官是个姐姐,一上来就说她会记每个问题的回答来写面评,所以中间会停顿, 当时真的疯狂流汗。字节的面试官普遍素质都很高,问题设计得也不错。有道题问“设计一个兑换优惠券的系统,你怎么测试”,我一开始听成了“对话系统”,讲了一半被打断,又重新理解题意,结果又被提醒是测试不是设计……来回折腾了快50分钟,最后算法题是最长不重复子串,当时我还在折腾输入输出,好在她看了代码说没问题,结束得还算平稳。她的建议是回答问题前确认清楚问题本身。最后我拒了字节的二面,25号那周五正式入职美团。拒绝的时候我还特地问了HR,拒面会不会以后就被黑名单了,她说不会,我这才安心去美团打工了。回头看这第一轮投递,运气确实占了一部分,但更重要的还是自己敢投的勇气。那会儿自己技术掌握得并不牢靠,但还是试着投了几个大厂。我想对还没投简历的同学说,不要等到你觉得“准备好了”才去投,因为可能永远都不会有“准备好”的时刻。面试本身,才是照出短板的最好方式。不知道配什么图, 放点自己拍的照片吧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05-05 12:26
门头沟学院 Java
转眼就到五月了,天气还没热起来,回过头看,这大概是过去一年中最忙碌的一段时间。2 月到 4 月几乎没有休息,等节奏慢下来,才发现夏天已经快开始了, 暑期也正式落下帷幕。最后可能会去字节,后面还剩个 B 站和饿了么的面试,但大概率不会再继续投了。我总想为这一年的奔波写点什么,不是为了炫耀什么经历,而是怕自己在未来某个疲惫的清晨,忘了这一路上遇到的人、做过的选择、受过的打击。美团很大,但我所在的组像是一艘大船上的仓库,琐碎、边角,不起眼。小红书则像一条快艇,核心、紧凑、推得很猛,我第一天就被拉去开会,接需求,像是被丢进战场的菜鸟,幸好 mentor 是个特别好的人,用他稳重的方式接住了我的慌张。而字节也算是核心组,目前还没入职,但面试就折磨了我一个月, 面了足足五轮.这一年里,我遇到过一些很重要的人。比如sf师兄,他是我坚持做后端开发最关键的支持者。我实验室工位搬到他旁边后,他几乎是手把手带我,给我发资料、讲面经,一次次帮我梳理思路。没有他,我可能早就放弃了这条路。在小红书实习的时候,我也特别幸运,遇到了 mar 哥和hk。我们经常一起讨论接过需求、代码、实现方案, 当然基本是我听他们说哈哈哈哈,他们对实习, 业务的理解也影响了我很多。记得第一次面 WXG,被评“算法还可以,但缺乏刨根问底的精神”。那时我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现在回头看,似乎懂了一些。我是 211 硕士,26 届,机械转码。读研前几乎没接触过编程,只会点最基础的 Python。考研上岸之后有段时间沉迷 APEX 和 LOL,代码完全扔下了,直到后来偶然接触了伯克利的 CS61 系列,才真正开始把基础打扎实。之后也写过一些小的轮子项目,刷题刷到 1700 分,算是慢慢找到方向了。研一的时候,我跟的是一个年轻导师。他非常 push, 当时研零还没正式进组,就给我派了几个活。但人很实在, 我一直觉得他适合去工作, 但是他选择了高校当老师, 他说想把他觉得好的知识教给大学的学生, 他是非常非常好的人。我记得刚开始连函数怎么写都不太会,是他让我坐到他办公桌旁边,一行一行教我 Python,看不懂代码就带我一行一行的读, 我就在旁边当气氛组。说实话,他可能是我见过国内能力最强的 CS 专业的老师,全栈还全干,项目、科研、代码都能上。他给钱也很大方,从不抠,不过就是会被他导师拉去干一些没人愿意接的活,但从来没把这些事压到我们头上。后来我实习,他也很支持。嘴上偶尔抱怨项目没人干了,可从没说过什么“必须回来”这类话,心里清楚他是在成全我。研一那段时间,实验室管得不多,课程也不是特别重。我花了不少时间去上国外网课,比如算法、数据结构、Python、Java 这类基础课程。印象最深的是数据结构,国外老师讲得真好,把很多概念讲得特别透。后来面试的时候,数据结构这块几乎没怎么被问住,心里其实挺感激那些屏幕另一头素未谋面的老师。除此之外,剩下的时间说实话也没做太多正经事,打了不少游戏,LOL、APEX、怪猎,一晃就过去了一年。到 2024 年 7 月,我开始写一篇小论文,同时也开始认真想未来的方向。是工作,还是继续读博?我读研时曾觉得读博是终点,是最理想的归宿。可现实总比想象复杂,慢慢发现自己可能并不那么适合科研。不管是国内的人情世故,还是对专注力和长期热情的要求,我都不太能达到。其实要是随便找个博读读,毕业后去个大专当老师,这条路应该问题不大。但我也明白,那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8 月份,小论文的实验差不多做完了,我开始正式学黑马视频,补后端知识。这时候还好,之前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基础都还在,真正需要补的是 JavaWeb、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这些偏工程和八股的内容。刚开始看着觉得很多,其实沉下心来学,发现真正需要长期记住的没那么多。那段时间我基本是边学边问,师兄还是那个师兄,帅峰。那会儿他还在美团实习,平时很忙,只能周末抽空,我就一口气把一周积攒下来的问题全甩给他。他也从没烦过我,慢慢帮我分析,一点点讲,讲完再去永劫启动到了国企最后一天,  10 月 7 号,我把 JavaWeb 和 Spring 全家桶都看完了,也过了一遍小林 Coding 的计网笔记。为什么我记得那么清楚呢,因为我在家写完了苍穹外卖。那本来是和朋友约好去旅行的日子,但被我鸽了哈哈哈哈,就留在家里写项目, 虽然主要是因为我妈让我回去相亲……这个项目加上之前在实验室做的一个项目,差不多就是我实习投递的主要材料了。当时也不太懂投递策略,想着“先试试看”,就直接把所有知名互联网公司几乎投了个遍, 小厂基本没投过, 心比天高, 命比纸薄。结果就是一整周过去了没有一个面试邀约,整个人挺焦虑的。白天学操作系统,晚上等消息,邮箱看了一遍又一遍。也不是没心理准备,但那种空等的感觉,真的挺消耗人的...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关注他的用户也关注了: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