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唐 level
获赞
382
粉丝
62
关注
0
看过 TA
1152
上海交通大学
2005
产品经理
IP属地:上海
C9硕士,科技互联网20+年,现在AI创业
私信
关注
上回我们聊了科技公司,今天开始我们聊聊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来自于互联网,当电脑被网络连接起来后,使用电脑的人也被连接起来。经历了20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后,移动手机的普及把人们从电脑屏幕转移到手机屏幕。现在的手机无处不在,几乎成为了人身体的器官一样。尽管互联网公司大都有服务B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不少公司声称要从消费互联网转型到产业互联网,但是我们看看公司的财报会发现互联网的商业本质没有变:通过玩流量和经营粉丝会员来卖广告,同时再卖实物产品或者虚拟产品及其相关服务。每个互联网公司本质上都是个科技公司,尽管它们往往也提供运营服务(或者通过生态合作伙伴)。如果你是实体手机店老板,节日促销的客户比平时多很多,你为了更好服务用户不得不雇佣更多店员(包括临时),过完节后你发现店的收入增加了不少,但是净利没怎么增加,主要是促销费用和临时人员成本增加不少。想想你在互联网上开线上手机店,你或许可以多赚点利润。为什么?好的商业模式就是要把成本增长和收入增长解耦,或者期望收入指数增长但是成本线性增长,这样才能保证利润可持续增长(不要忘了企业本质是盈利机构)。互联网公司怎么做到?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技术同学的贡献。没有一个互联网公司不重视技术,这也可以解释很多同学刚毕业就可以拿到好几万的月薪,尤其是研发和算法的同学。好了,今天重点聊了聊互联网商业模式和业务部分,下面我们聊聊组织和文化,再用典型互联网公司给大家做个案例分析。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前面我们聊了外企,民企和国企,今天开始我们聊聊科技公司。现在科技不仅融入升级不少行业,更重要的是不少新行业本身就是科技原生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提供产品和服务给C端消费者,还有B端企业;如果企业还提供平台服务或者本身就是平台(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大多数科技公司往往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并不涉足产品和服务的运营,比如提供软件工具给B端企业,但是互联网公司尤其是消费互联网公司提供技术+运营一体化服务,比如线上购物平台(app,直播等)。按照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的逻辑,企业无非就2件事情:创造客户,创造产品。我们以提供软件产品给企业(企业软件公司)来细说一下。对于企业软件公司来说,创造产品就是解决细分行业或者客户的通用痛点和需求,可以规模化复制,并可以持续迭代的技术产品。软件产品经理需要持续研究市场和客户需求,预先规划和定义软件产品,并按照上市时间表和研发团队一起交付产品,同时需要构建产品生态来持续服务客户。对于企业软件公司来说,创造客户就是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服务好现有客户,更重要的是通过合适的渠道和途径来持续不断开发新客户。这个需要业务部门(销售,方案,交付,生态等)和产品部门(产品,研发,测试等)全力配合。如果你是理工科毕业,对技术有兴趣,对技术改变用户和企业有热情,加入一家成长的科技公司,陪着企业一起成长可以说是非常幸运。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上次我们聊了民企,今天我们聊聊国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国企一般是由政府资本控制,中央政府控制的叫央企,全国一百家左右;地方政府控制的叫国企,数量多了不少。尽管央国企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比如董事会和总经理等,但是关键决策还是要上企业党组会。国企的建立,发展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刚建国后我们学习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全力发展国有经济,后来很多政府职能部门演变成企业组织,央国企成了经济的主力军。经过改革开放,一些关系国家安全,社会民生的行业还主要由央国企来主导。如果你留意财富500强排名的话,央企中的能源,银行等排名一直靠前。不少央国企的业务早已全球化。为了继续发挥国家经济压舱石的作用,央国企持续与时俱进,全力创新。鉴于历史的原因,央国企更多的不仅仅是个独立经营体,还要讲政治,落地中央的方针和政策。所以央国企不仅要关注市场和行业变化,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党和国家政策和方针的变化。鉴于央国企发展历史和定位,比起外企和民企,央国企的文化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有政府的味道,尤其是大到任命,决策,小到行为举止,国企的员工有时候更像政府公务员,尽管他们是企业雇员。当然央国企的人员编制分很多种,比如正式,合同等。最近几年我们听到市场上不少负面声音,尤其是外企和民企减员重组等,实际上央国企发展中也经历过员工下岗。考虑到央国企要承担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无论经济怎么挑战,每年还是要吸纳不少毕业生。如果你是党员,有比较强的组织和领导能力,未来甚至打算向公务员发展,那么能够加入头部央国企还是不错的选择。当然,你追求工作生活平衡,家里经济允许,加入相对稳定的央国企也是不差的选择。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上次我们聊了毕业求职潜在的组织,非盈利的和盈利的,重点聊了聊企业。今天我们开始聊聊不同企业(外企,民企和国企;成熟企业,初创企业;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过去,现在和未来。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文化,你越了解目标企业及其文化,在简历和面试中表现出他们未来员工的潜质,你越能提升面试通过率,毕竟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外企来中国很早了,尤其是我们世纪初加入WTO后,外资企业扩大投资,纷纷在国内招兵买马,大家争先恐后进外企,尤其是欧美企业。外企一般进入中国,首先要业务拓展,增加产品和服务在本地的渗透,从而产生经营现金流。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外企不仅会增强面向客户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本地化产品和服务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这样业务从销售和服务一直会延伸到产品和研发等,甚至有本地研发中心。外企文化和总部所在国家有不少关系。欧洲公司和美国公司会有差别,欧美公司和亚洲公司也有差别。很多时候本地雇佣的员工因为组织上矩阵管理(虚线老板在国内,实线老板在国外),游刃于中外文化是必备技能,这也可以解释去总部所在国家留学后毕业的同学从文化上有优势。最近些年,全球地缘政治导致外企在国内挑战变大,但是更重要的本地企业创新速度提升,导致行业竞争加剧,但是对于刚毕业的同学来说,去个头部外企大厂也不是个坏选择。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今天我们聊聊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不是个容易事情,从求职角度来说,可以从4个方面入手:天赋,兴趣,能力和意向。天赋是天生的,你的长相,身材,性格等。上帝给我们的天赋会让我们在从事工作的时候产生天然竞争优势,这样在大家能力和意愿同样的前提下,你可以领跑,你的效率高,从而容易形成正反馈。人在正反馈下坚持下去不需要太多能量,所以容易持久。兴趣是发自内心的热情,并且享受,甚至陶醉的事情,不需要上闹钟就想早起接着干。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根据角色的不同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很多事情不得不做,尤其是很多时候事情进展不会一帆风顺,一时困难因为我们的兴趣和热情而消失,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能力是比较容易了解的,看看自己过去的成绩单,获奖证书,加上周围人的反馈等可以对能力部分有个初步了解,包括擅长的和不擅长的。读书的时候我们专注取长补短,求职时候我们更好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弥补自己的不足更重要。意向是自己对未来工作的期望,比如工作地点(国内还是国外,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工作内容(行业,公司,岗位)。很多时候即使我们实习了,我们对自己工作意向也不见得清楚,但是我们要尝试思考并总结什么样的工作内容自己是接受不了的,或者每天上班像坐牢一样。如果未来的工作能发挥自己特长,自己也喜欢,还能养活自己,那就是近乎完美的状态。好了,知己知彼,除了了解自己外,还要了解外部市场,我们下回接着聊。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尽管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尤其是当人年青的时候。作为职场老鸟,回头看有两个决定重要:在哪里读书(城市,学历),在哪里工作(城市,行业,公司)。选择重要。不管是初入职场,还是职场老鸟,我们每天都面对无数的选择,就像有人说人生就是不停的选择。初入职场,有同学被分配到某个部门或者项目,有同学有机会选择部门或者项目,几年后快速成长,升职加薪,令周围人艳羡。当然,也有同学错失良机,一蹶不振。努力也重要。有首歌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看到有同学努力拼搏,自愿996,007,卷到没对手,各种奖励,包括升值加薪。当然,也有同学用战术的忙碌来替代战略的偷懒,结果还是一事无成。其实不管是选择还是努力,都是职场成功或者个人成长的必要条件,那怎么选择可以更容易提升成事或成长的概率?从更高,更长的视角看当下的选择。比如求职选地点,要关注目标地点的产业发展规划;比如求职选企业,要关注企业所在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比如工作上选新项目,不仅要从自我角度,还要站在部门和公司角度思考。很多时候选择非常困难,但是如果把时间轴拉长,站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来看,往往容易做选择。其实,职场上选择和努力一样重要。怎么努力可以更容易提升成事或成长的概率?从体力,脑力和心力角度一起努力。好的身体状态能保证我们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状态;好的思考和认知能够保证我们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复盘;好的心理韧性能保证我们有毅力,有耐心。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职场时间占据了大多数人的人生大部分时间。从整个人生视角,努力更重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没有选择自己出生在怎么家庭,我们更多时候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过上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生活。
选择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毕业求职已经开始了,拿到offer的路上,太多不确定性,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往往更骨感。觉得自己出身根正苗红,学校专业成绩实习奖项都top,应该可以很快收割一批大厂offer,结果没有或者有offer但是不理想;觉得自己资历背景都一般,应该可以搞定一些offer吧,结果至今没有一个offer,或者简历和面试被拒像常态;觉得去央国企稳定些但是又担心未来发展;觉得去互联网薪酬高但是又担心被裁员,应聘单位和学校开始催签约,你如果一点不焦虑,那或许异于常人?我们从应试教育里面培训技能更善于解决closed问题,成绩好可以读好大学,大学成绩好可以拿奖学金,结果遇到找工作这个open问题,发现背景强能力棒实习多奖项高也不能保证好工作,看看周围同学,想想离校的时间表,有些同学焦虑越来越严重,白天没精神,晚上失眠,不想社交,一个人呆着更难受。怎么破?几个建议吧。一,对自己有信心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对!每个大学毕业的同学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因为中考和高考我们都赢了,所以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来继续成长。二,对求职有正常期望求职本质上来说是把自己作为劳动力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过程。经济复苏过程中,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在缓解中,除非我们是某个细分领域市场公认的专家,否则我们要合理管理自己的期望。三,正确的求职认知和方法求职本身也需要持续学习和实践,比如如何准备简历,如何准备面试,如何谈offer,如何选offer等。通过多学习,多实践,多交流,我们尝试消除不知道带来的恐惧和焦虑。四,规律生活保持精力求职往往会是持久战,短的2-3个月,长的或许近半年。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在多线程或者多项目并行工作。高质量的简历准备和高强度的面试状态对于体力,脑力甚至心力要求都不低。五,朋友交流互相提升如果可以的话,要多和一起求职的同学交流,大家互相提升,不管是经验分享还是避坑指南。当然,如果可以找自己朋友圈里面职场工作经验多的交流更好,包括来牛客大家一起聊哈。六,多读书做喜欢事情人毕竟不是机器,很多时候丢了非常想要的offer肯定有情绪需要缓解,喜欢看书看看书,喜欢运动去运动,通过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尽快回到正常生活状态,而不是一昧沉浸在负面情绪怨天尤人。其实,焦虑也有积极的方面,一方面说明我们对自己有要求,对未来有期望,不想躺平,希望自己越来越好,另一方面焦虑说明我们对生命的敏感,对外界环境的敏感,而不是麻木或者无感。面临不确定的时候,有些焦虑是正常的,我们要学会和焦虑和平相处,而不是让焦虑统治了我们,从而影响我们正常的求职,工作和生活。当然,很多时候我们焦虑迷茫时因为求职这个事情我们大多数人第一次干,缺少能力和经验,下面我把和周围朋友包括师兄师姐的思考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毕业求职不EMO。
你是怎么缓解秋招焦虑的?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关注他的用户也关注了: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