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唐 level
获赞
374
粉丝
62
关注
0
看过 TA
1124
上海交通大学
2005
产品经理
IP属地:上海
科技互联网20+年,分享求职职场干货,接受求职辅导
私信
关注
  今天聊聊准备简历前后的误区,供大家参考。Q1:简历不重要,拿到offer主要看面试如果目标公司对你有了解,比如实习公司,或者你有熟悉你的人对你的能力和经验背书,那么简历和面试对于offer的确重要性不高。但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是建议按照简历三步曲(系列20)来准备好自己的简历,这是你求职的敲门砖。从长远来看,在职场上的成长就是给简历打工,越来越独特和有价值。Q2:简历上的内容越长,项目越多越好很多时候我们整理完自己的过去的流水账后,发现自己做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恨不得一股脑的全部写上去,尤其是自己曾经呕心沥血或者得了大奖的项目,动辄三四五六页,像个短篇小说讲故事。大家要理解企业选人是选合适的自己企业的人,而不是选故事多的人。你的项目经验及其关联的能力不在企业的核心诉求中,你苦口婆心的讲述无异于对牛弹琴,最后大都落得石沉大海,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坚持简历大原则:简洁,定制和STAR(系列19)。Q3:简历提交后一直没反应,应该没戏了辛辛苦苦准备的简历,提交后等了一两周都没反应。其实只要没被拒,可以通过公司提供的官方渠道包括线上渠道礼貌的问问进展,毕竟招聘对公司来说也是个工作量不小的项目。当然,即使收到被拒的通知,也可以和目标公司保持联系,只有是你心仪的公司。如果有新的岗位或者机会,你的背景和经历合适,会第一时间拿到面试。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今天我们以一个明年毕业,目前正在找工作的同学做个案例分析。先说基本情况:小唐,理工男,211计算机本科,985计算机硕士,本科和读研得过奖学金,参加过学校社团,担任过学生干部,读研做过校外实习。理想的工作是技术公司业务岗位但是不需要写代码。假设他想申请某技术公司产品经理,需要准备简历。对于岗位明确的简历定投,核心是能力和经验的相关或者匹配(理想情况下,你不用培训,可以直接上手)。按照之前简历定投的模版,准备了简单版本。1)个人信息:小唐,电话,邮件2)核心能力:专业能力:核心课程成绩优秀5-10%,奖学金5次产品设计:技术产品的规划,设计,落地和迭代,尤其是算法项目行业认知:对零售快消行业初步了解,尤其是互联网电商沟通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出众,善于同用户和研发沟通组织能力:担任学生干部和社团成员,组织领导学生项目3)学习情况:毕业某985高校专业计算机成绩本科5%,硕士10%奖学金:本科校奖学金3次,硕士院奖学金2次4)实习情况:校内项目:研究零售行业销量预测中算法的使用,使用合作企业数据来验证新算法落地,从而将效率预测准确率提升10%,预测运行时间减少5%校外项目:某互联网公司电商部门担任技术产品经理,负责快消品的技术产品设计和落地,帮助快消品的GMV提升10%,收入提升20%,利润提升30%5)社会活动:校内记者社团,担任技术专栏记者,专栏阅读量每年提升20%校内辩论社团,以第二辩手参与校辩论赛,取得团队第二名。院学生会成员,负责协助学院宣传学院的品牌,吸引优秀学子报考。大家觉得上面同学不少方面不错,其实是为了展示一个相对复杂的案例而已,核心点是既要讲道理(核心能力)更要摆事实(学习,实习等)来证明。下面我们聊聊简历准备过程的一些问题。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假如你了解了简历三原则(系列19),并且完成了简历三步曲(系列20),我们开始针对简历使用非确定性场景(简历盲投)做个模拟:既然我们对招聘的公司,部门和人员没有预期,我们能做的是把自己的优势体现出来。如果我们打算简历写在1张A4,基本结构可以是:1)个人信息:名字,电话和邮箱等,方便招聘方对你有兴趣时候联系你2)核心能力:你作为劳动力产品的核心功能,你会什么,能干什么3)学习情况:毕业学校,专业,成绩,排名,获奖(奖学金,竞赛奖等)4)实习情况:所有参与的项目,包括校内实验室项目,校外公司实习项目5)社会活动:所有参加的校内外社团和组织,以及在其中的角色和活动上面的结构有逻辑关系:核心能力的描述需要被证明,所有后面对学习情况,实习情况和社会活动的描述都在摆事实证明核心能力,这些事实的描述最好符合STAR模式。比如,你说自己计算机算法能力强,那么你的算法课程排名top,或者你参与过算法竞赛得奖,或者你参与过实验室或者外部实习算法项目。比如,你说自己有领导能力,那么你最好负责过实验室或者实习的项目,或者在校内社团任职。简历盲投更多用在寻找合适机会,属于有枣没枣打一杆。一旦我们找到合适机会,我们需要简历定投,明天我们继续分享。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昨天我们聊了寻找机会的方法,今天我们举个例子看看。 假设你是工科毕业,对计算机,编程,算法有些积累,还做过些相关项目,想看看未来工作机会。首先你要问自己真的热爱编程吗?或者说会坚持一直写程序吗?如果是,那未来定位还是技术专家或者管理者,互联网经常负责产品,开发,测试,算法等。但是你如果当初选择专业是为了好就业,对专业本身没有发次内心的热爱(不用闹钟就像起床干活或者薪水低也愿意干),那么未来定位可以是产品,运营或者面向客户的销售,方案等。基于上面的假设,可以申请的企业分为两类:1)技术类或者平台类:可以是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和研发部门,或者说技术公司的产品和研发部门,有些同学人际能力和抗压能力强,也可以申请技术公司的销售,运营或者管培生等;2)非技术类的技术部门:传统的央国企的技术或者IT部门,细分行业的外企或者民企的技术或者IT部门。其实计算机相关专业也可以跨专业就业,比如去投资,去咨询,去会计师等。如果你是本科生,专业不是约束,研究生尤其是硕士博士完全切换行业会有不小的机会成本,当然也会消弱竞争力,尤其是就业环境整体不怎么友好的现在。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按照线上和线下的各种渠道,去寻找目标公司的招聘信息(部门和岗位),机会永远给有准备的人。一旦发现自己心仪的部门或者职位,下一步就是准备简历。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过去我们都在聊怎么认识自己,认识求职,认识企业,认识企业部门和岗位,今天开始我们从理论落实到实践,如何找工作?分为四步:1)寻找机会 2)准备简历 3)准备面试 4)谈判offer。先从寻找机会开始。除非你在学校期间已经在某个领域建树颇深或者小有名气,而且你的能力在市场上有巨大的需求,比如现在大模型相关技术和产品等,那么你或许不需要寻找机会,而是公司来找你。但是大多数同学,包括当年毕业的我,都需要积极主动寻找机会。一般渠道可以分为线下和线上。线下渠道至少有三个:第一: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比如就业中心的公司宣讲会,很多公司计划或者已经开始校园宣讲计划,去现场听和目标企业的未来同事互动,可以更好的准备简历和面试;第二,充分利用个人资源,自己过去读书和实习认识的老师,同学,朋友,都可以告诉他们你在求职,甚至有个简历;三充分利用校外机会,比如城市的招聘会,同城其他学校的招聘会等,当然实习公司有转正机会也非常好。除了线下,线上渠道现在也非常多,主要有两类平台:第一:各大招聘网站,app等,一般会有毕业生专区;第二:目标公司的app或者社交平台(公众号等)如果你对自己的目标行业和公司有些了解,你需要线上和线下一起寻找你的目标公司会在哪里发布招聘职位,保持密切关注和跟进;如果你对自己的目标行业和公司还是迷茫,可以试试和过去的师兄师姐聊聊。我们从小大多数都是被投喂的,不管是读书还是生活,找工作是自己尝试主动把握自己命运的开始,所以积极主动,以终为始。当然,即使有个工作,寻找机会不会停止,因为我们要提升,要进化,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求职只是开始而已。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昨天聊了公司里面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今天我们聊聊业务岗位和职能岗位。所谓职能岗位,就是岗位本身不直接和公司经营(客户满意,收入,利润等)强相关,一般是间接相关,比如你在财务或者人资部门工作。当然,业务部门也有职能岗位,一般更多是支持业务部门业务岗位同学。取决于公司的客户和产品类型,业务岗位的设置会有不同,今天我们用技术公司面向B端客户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来做个案例分析。首先是面向客户和市场的岗位,比如销售,方案和交付。销售岗位可以分为负责客户的客户销售经理和负责产品的产品销售经理。前者对特定客户(市场,行业,区域)的经营结果(客户满意,收入,利润等)负责,后者对特定产品(产品组合,产品线)的经营成果负责。其次,如果售卖的产品需要定制化方案,可以有行业解决方案(针对特定行业),客户解决方案(针对特定客户)和产品解决方案(针对特定产品)。解决方案同学需要支持销售同学完成合同签订前所有非商务部分的支持和推动。当然,如果合同签署后,解决方案的交付也需要专业岗位,比如客户项目交付专家。这些专家需要确保合同按照计划执行,保证客户满意的前提下,确保合同验收和回款。除了销售,方案和交付外,还需要产品和研发同学。产品和研发同学一方面支持客户的项目交付,另一方面要关注客户和市场,持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总而言之,业务岗位的设置和公司的核心业务有很大关联,从个人发展来看,如果有更多选择的话,还是鼓励大家去业务岗位,因为业务岗位成长快。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今天我们说说公司里面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公司首先是个盈利机构,为了盈利需要持续不断的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给客户或者用户,帮助客户或者用户越来越好,或者说解决他们的问题来产生价值。公司解决了客户的问题,产生了价值,那么作为回报,公司会有收入,如果公司内部组织运行效率高,公司可以盈利。公司为了持续盈利,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新产品,新服务,新客户,新市场,新业务。所谓业务部门就是直接服务公司的外部客户,所谓职能部门就是直接服务公司内部部门的部门。业务部门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市场和销售,目标创造更多客户和用户,对于成熟面向toB公司市场销售部门可以再细分市场,销售,咨询,方案,交付,生态等。另一类属于产品和服务,目标创造更多产品和服务,对于成熟面向ToC公司,可以有产品,研发,测试等部门。业务部门服务外部客户,对外代表公司,对内代表客户,所以业务部门需要对客户满意度(NPS等)以及公司经营指标(收入,利润等)负责,责任大对应更大的权力和激励。职能部门一般服务业务部门,比如财务,人资,行政等。如果把业务部门看做作战部门,那么职能部门就是后勤保障部门,确保前方战场作战的后勤保障和支持。从个人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可能的话,还是要尽量去业务部门。只有参与真正的作战,才能锻炼自己的能力。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今天聊聊大公司和小公司。公司大小一般按照经营规模,比如收入,像世界500强;也有按照市值,比如股市价值。我们今天讨论的大公司一般是指收入规模大,行业影响大,人数多,有自己成熟业务和团队。大公司抗风险能力强,就像飞机飞行中有各种气流和颠簸一样,大飞机颠簸没那么厉害。毕竟,大公司有成熟的业务,足够的收入,充足的现金流,加上足够强行业影响力,这些都有助于你加入之后利用平台成长,互相成就。大公司组织体系完善,人才密度高。大公司有成熟的组织,流程和机制,包括新人培训机制,这样可以让你很快理解行业头部企业是什么样子。周围人才密度高,决定了你周围的老师多,对于新入职的人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小公司创新快。鉴于大公司组织和文化,不少行业的创新都是来源于小公司。小公司没有历史包袱,没有存量业务压力,唯一的努力就是跑通商业模式后加速迭代。如果在新兴或者热门赛道,小而美的创业公司加速迭代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小公司成长快。鉴于公司成本和创新要求,刚开始创业的公司往往一人数职,一个人就是一个部门或者团队,缺少成熟流程机制,但是给新人足够空间来成长,尤其是从更高的视角来看自己的岗位和定位。既当爹,又当妈,孩子成长快。大公司也有问题,比如创新缓慢,想想诺基亚和柯达的故事;比如流程冗余,效率低;比如论资排辈,等等。小公司也有问题,比如抗风险差,往往没现金流就关门;比如管理缺少规范和文化,往往看创始人,等等。但是我还是推荐大家有机会的话 ,能去大公司还是去大公司,因为刚开始工作的几年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大公司有更好的包容性。当然,如果你对未来自己要从事的行业和职业想得非常清楚,未来想自己创业,那么直接去创业公司也不错。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昨天以线上电商互联网做案例分析,知道商业模式不仅仅是卖货,还可以赚其他服务的钱,比如物流服务,还有哪些钱能赚?物流部门对外服务后生意不错,需要更多基础设施,比如仓和园区来存货物,你可以自己做开发商来开发物流园区,这些园区不仅租给物流部门,也可以租给外部客户,这样你也赚租赁服务的钱。用户想买商品但是自己钱不够,你可以提供个人金融服务(贷款,分期等)来帮助用户下单买货;来你这里开店的商家进货缺钱,你可以提供企业金融服务,这样你也赚金融服务的钱。你上面所有的业务都需要技术的支撑,所以你有厉害的技术团队。在业务淡季的时候,技术同学把服务内部业务的产品重新解耦,开发出可以对外赋能售卖外部客户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这样你也赚技术服务的钱。从赚卖货的钱,到赚物流服务,租赁服务,金融服务,技术服务等等,互联网平台公司往往一边连着用户,一边连着企业,还有无数的合作伙伴围绕着构建的生态,大家一起赚钱。只要有流量,有粉丝,整个生态就会越来越好。好了,希望上面的案例分析有助于大家初步理解互联网公司的一些商业模式。你越理解公司商业模式,你才能更好的准备你的简历和面试,因为公司请你来是为了解决问题:你越能解决大问题,你的价值越大;你越能解决疑难病症,你越不可替代。❤️职场感受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上几次聊了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组织文化,今天以线上电商互联网为例,做个案例分析。在互联网电商出现前,如果你需要买东西,你往往需要去超市,百货商场,电器店,挑选好商品后一手付钱一手拿货。如果商品有问题,你还需要送到店里退货或者换货。互联网电商出现后,你只需要在电脑上动动鼠标或者在手机上动动手指,你需要的商品就可以送到你面前。互联网电商首要是卖货,往往遵守零售基本原则:价廉物美服务好。我们需要采销同学研究市场和特定用户群,打造创新产品,然后在市场上寻源采购。如果一切顺利,你通过买卖就可以赚差价。随着你进的货大卖成爆品,你的流量也激增。这个时候有人也想来你这里开店卖货,这样你除了自己卖货赚钱外,还可以赚别人卖货的服务费,比如广告费,流量费等。除了个人用户想来你这里买,企业也想,这样你的卖货业务不仅2C还开始2B。总之,你主要赚卖货的钱。你在线上卖货,一般你会找物流公司帮你发货和配送,但是你为了保证物流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你组建了自己电商物流部门,建了仓库,买了车辆,请了配送小哥。电商的淡旺季决定了淡季物流部门资源和人员效率不高,你决定开放物流部门来给外部客户提供服务,这样你也赚物流服务钱。还有那些钱可以赚?我们明天继续聊。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上回聊了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和业务(靠什么赚钱以及怎么赚钱),今天聊聊互联网公司的组织和文化。当谈到公司的组织,我们需要理解组织的目标永远服务于业务的目标,或者说你怎么排兵布阵,挑兵选将,奖罚激励等都是为了作战能够胜利。往往我们作战失利原因很多,不匹配的组织(结构,人才,文化等)大都要复盘总结。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核心业务都是围绕着C端消费者,但是在消费市场,默认的规律是消费者大都是不忠诚的,但是一旦习惯养成的话,也代表着特定人群或者市场存在赢家通吃。如果用作战来比喻的话,互联网战场的变化非常快,而且不争第一往往只能喝汤甚至啃骨头。所以互联网公司都强调快:快速迭代产品,快速迭代业务,快速迭代组织。对,天下武功,唯快不快!组织和人一样,往往有惰性,所以不少互联网会同一产品几个团队来赛马迭代,初看资源浪费,但是内部竞争团队鲶鱼一样激活整个组织,整体效率提升。快速迭代产品,会要求产品同学要持续研究市场,行业,竟对和用户,迭代产品并拉着研发同学一起来发布新产品,同时推动运营同学加速产品变现或者至少获得市场和用户反馈。当产品没发给用户提供差异化优势,价格战就开始,往往大家的加班时长由竟对的团队决定。产品迭代不够的话,要继续迭代业务。互联网公司经常要鼓励业务创新,或者说给创新试错的机会。看到市场机会,推出新业务和新产品,能够在一定时间跑出成果,那可能获得更多资源投入后极速长大,否则面临着错过风口后的业务收缩甚至关停。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快,公司为了适应外部,不停迭代业务和产品,这就要求组织需要有弹性,人人都要拥抱变化,这也可以解释互联网组织调整的快:很快招人建团队,很快优化关业务。一旦你决定要加入互联网公司,一定要坦然面对变化。好了,今天重点聊了聊互联网的组织和文化,下回用典型互联网公司给大家做个案例分析。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关注他的用户也关注了: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