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同城股价大涨,外卖大战的赢家其实是第三方即配

最近,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很热闹。京东全面进军外卖市场后,美团和阿里饿了么的接招,让这次本地生活服务的“突发战役”,成为近年来国内商业竞争最大的焦点之一。

就在昨天,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多部门约谈了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这并非要阻止外卖市场的竞争,而是希望引导行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毕竟,此轮外卖大战的背后,是即时零售这个万亿级市场的全面争夺,消费升级和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都绕不开它。

之前一段时间,消费贡献的热点何其多,光茶饮的上市溢价就震撼了整个市场。我们可以确定,即时零售消费效应的延伸,可能才是这轮大战背后最值得关注的机会点。包括晚点latepost报道淘宝闪购入局时,后者的内部人士有一句话:“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这是一场长期竞争。”

因此,市场也一直在寻找,这场大战背后的赚钱效应究竟在哪里。而港股之前因为外卖大战被看衰的顺丰同城,最近出现底部放量大涨,今天依旧在上涨。这一轮异动是个风向标,估计有些资金的思维,已经改变了。

巨头打架的第二视角 唯中立以至长远

京东高调进军外卖时,市场的第一反应其实是恐慌。恐慌的原因很简单:

一,外卖赛道本来一池春水风平浪静,京东大举进攻之后消费者高呼资本做局,开始大点廉价外卖,结果就是价格战反扑,而价格是决定赛道规模上限的关键因素之一,价格战是否破坏了所有玩家的赚钱效应?至少前段时间市场确实这么觉得。

二,价格战背后是补贴,补贴一旦开始,平台就需要用额外的资源去投入,且这种投入很难带来什么外部性利好——只是服务了高频消费者而已,自己的资金是实打实损失了,对手还要分流,所以美团一度大跌。

但是风向很快变了,顺丰同城就是那个风向标。顺丰同城底部出现连续放量大涨,甚至没给市场多少反应时间,意味着有资金快速做出了逻辑判断:顺丰同城在这一轮平台集体竞争中有特殊机会。

站在这个节点反思,竞争应该刷新了市场的认知。

即时零售的规模确实足够大,但市场一开始认为京东和美团的竞争会稀释份额且扩大投入,甚至抢走配送的一部分生意。然而一段时间后才发现,首先是赛道足够大且还在增长,且配送这件事根本不是有人力就够,成熟的配送服务无法靠短时间砸钱撼动。更重要的是,作为中立第三方,顺丰同城其实更多在享受竞争带来的好处:

餐饮订单暴增,需要额外运力,否则其他品类的运力则可能被影响。顺丰同城既分享了餐饮订单配送的收益,又能补齐其他品类的运力,赚两份收益——这是多极化和频率的问题。

关于多极化,有一件事情可以佐证这个观点,那就是小红书。小红书作为流量平台,近期先是和淘天达成合作,后又被报道与京东也正在建立联系,其本质是中立意味着让所有平台放心,然后就会得到更多的选择。所以,多极化意味着均衡的受益。

之前有评测外卖大战的博主也发现,在京东、美团、饿了么三个平台点单瑞幸等品牌,最后却都经由顺丰同城的骑手一起配送,原因就是平台是点单等服务的前端,而配送是服务的后端,前后端对客户心智的影响不同,前端已经和平台深入绑定,但后端完全可以独立存在,由商家放心地调兵遣将,用品质取胜。这就是顺丰同城作为中立第三方基础设施的特色所在。

而关于频率,之前美团受竞争影响大跌,市场有一个观点是,不管怎样它都是我们每天都用的软件,不需要担心它不赚钱。这就是对高频的期待。那么,我们其他的高频需求——奶茶、急送,购买鲜花、手机等特定时候产生的需求,商家的高频需求——多元化产品的日常配送和定制配送,也同样会转化到一个特定的商业模式中。这个商业模式就是海纳百川的即时零售,而负责执行、承担以及从中受益的,就是顺丰同城。

阶段性大涨是启动器 代表重估的势力已经进场

此次约谈之后,平台战线支出有可能将会收缩,更多商家回到正常经营轨道。由此出发,外卖大战不打了,即时零售的竞争就停了吗?这是否定的。没有人能逆转消费者对于东西送得又快又好的需求。而这一次大战反而会进一步让商家意识到,平台自身的运力始终与平台利益关系牵扯,属于商家的,应该是更灵活的第三方。

道理很简单,中立运力不会受牵制,而且当订单来源更加多元化后,商家也更加需要一个中台来集中化管理订单和配送,确保稳定履约,最终提升服务质量。

于是我们看到,其实顺丰同城在拓展KA客户方面进度尤其好,今年集中上市的蜜雪冰城、古茗、霸王茶姬,外卖大战里爆单的茉莉奶白,以及早就占据优势地位的瑞幸,全部都是顺丰同城的重点客户。而它们中的一部分掀起的上市风云,正是茶饮赛道洗盘扩张的前兆。对于顺丰同城来说,这也同样是扩张的前兆。

根据顺丰同城的财报,2024年它的活跃商家规模同比大增39%至65万,头部KA客户新增合作门店超7500家,其中就包括肯悦咖啡、阿嬷手作这些有潜力的KA商家,甚至包括山姆会员店。

这引出了另一个话题:山姆会员店之前的合作方一直是达达,但现在局势变了。

其实严格来说,“配送”这个服务在国内有很多玩家,只是这个行业一直在打淘汰赛,现在还能跟上巨头竞争和KA扩张的玩家实在不多了:

达达即将在6月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预计最快三季度私有化退市,这样一来它将和京东彻底绑定。为了保证后端配送服务的可靠性,顺丰同城全场景第三方的稀缺性定位一定会被更多商家看到,这是市场需求决定的。

另一个上市玩家是闪送,但闪送的局限性在于聚焦1对1急送,去年亏损1.46亿元,业绩不增反降,说明规模效应未达预期。更何况顺丰同城去年还上线了“独享专送”服务,直击闪送的舒适区。

因此,在即时零售发生剧烈变革、平台和商家各怀心思的背景下,顺丰同城去年的营收和净利润还双双大增。在外卖大战打到接近停止之时,顺丰同城在二级市场的估值也开始强势反弹。前期埋下的种种伏笔在此时全部释放,外卖大战不过是彻底洗清了市场的眼睛:独立、均衡、前景大,这样的存在,不应该错过。

我们不敢寄希望于一场盛大的反转,但市场大概率已经挖到了顺丰同城不可替代的一面,而且已经有资金抢先布局。大涨就是启动器,这一次的阶段性炒作结束后,市场必然更多关注即时零售市场发展到底利好了谁。届时,一切都会反映到业绩上。

来源:港股研究社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不愿透露姓名的神秘牛友
06-21 11:33
昨天是学校最后一场招聘会,鼠鼠去参加了,全场只有一个招聘java的岗位,上来先做一份笔试题,做完后他拿张纸对答案,然后开始问简历上的问题,深圳小厂,6-8k(题目如下),后面还有两轮面试。然后我就在招聘现场逛呀逛,看到有公司招聘电商运营,给的比上年的小厂还多,鼠鼠就去了解了下,然后hr跟鼠鼠要了份简历,虽然我的简历上面全是求职Java开发相关的内容,但是hr还是鼓励我说没关系,她帮我把简历给老板看看,下周一会给我通知。招聘会结束后鼠鼠想了一段时间,也和朋友聊了聊,发现我可能是不太适合这个方向,然后就跟爸爸说回家了给我发条微信,我有些话想跟他说说。晚上爸爸到家了,跟我发了条微信,我立马跑出图书馆跟他打起了电话,这个通话长达一个小时,主要是跟爸爸坦白说我不想找这行了,是你的儿子太没用了,想试试其他行业。然后爸爸也跟我说了很多,说他从来没有希望我毕业后就赚大钱的想法,找不到就回家去,回家了再慢慢找,实在找不到就跟他干(帮别人装修房子,个体户),他也知道工作不好找,让我不要那么焦虑,然后就是聊一些家常琐事。对于后面的求职者呢我有点建议想提一下,就是如果招实习的时间或者秋招开始,而你的简历又很差的情况下,不要说等做好项目填充完简历之后再投,那样就太晚了,建议先把熟悉的项目写上简历,然后边投边面边完善,求职是一个人进步的过程,本来就比别人慢,等到一切都准备好后再投岂不是黄花菜都凉了。时间够的话还是建议敲一遍代码,因为那样能让你加深一下对项目的理解,上面那些说法只是针对时间不够的情况。当然,这些建议可能没啥用,因为我只是一个loser,这些全是建立在我理想的情况下,有没有用还需其他人现身说法。上篇帖子没想到学校被人认了出来,为了不丢脸只能匿名处理了。
KPLACE:找研发类或技术类,主要还是要1.多投 2.多做准备,很多方面都要做准备 3.要有心理准备,投累了就休息一两天,再继续,要相信自己能找到
投递58到家等公司10个岗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嵐jlu:我是山川🐔里🐔🧱的,阿里系简历全过; 你这简历一看就还是半成品啊,没有荣誉经历奖项什么的吗?
投递阿里巴巴集团等公司10个岗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