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问题的个人思考,感兴趣的可以找我要链接,观看。对你的职业思考以及学习方法建议一定是有帮助的
#国企vs私企,怎么选?# #面经# #网申# #怎么防止在试用期被辞退# #牛客创作赏金赛# #牛客创作赏金赛#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05-09 00:36
产品经理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2025年,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1222万人。”当我看到这条新闻时,正在为答辩做最后的准备。身边同学有的春招还在焦虑投递,还有的备考国考、省考、事业编、选调、人才引进和jd文职后无一上岸,学院研究生就业率不足百分之50。我们调侃这是“又一个史上最难就业年”,可笑着笑着却沉默了。我们这一代人,真的躺平了吗?我是2000年出生,2018年读大学,2022年读研,2025年准备毕业——听起来顺风顺水的时间线,背后其实是一条充满政策与时代碰撞的路。从小升初到高考改革,我们是第一批“改革新政”的受害者之一,没搞清楚物化生该怎么选,就稀里糊涂地被“改革”了一轮。大学刚开学,课业刚起步,疫情就来了。整整三年,我们的大学几乎都在“封闭管理”“线上教学”“出门报备”中度过。读研是为了给自己多一点缓冲空间,但现实是缓冲期成了迷茫期:大环境变了,招聘收紧,面试全靠运气,实习难找、秋招缩水、春招形同鸡肋。我们一直在努力,只是努力的舞台被一再收缩,努力的结果被现实重构。我是工科背景,进实验室、跑代码、做建模、发论文,哪一步都不轻松。可毕业这年,岗位在减,AI在抢,我的简历被系统过滤的速度,比我投递简历的速度还快。我们是最早接触大模型的一代,却也是最先被它取代的群体。岗位要求越来越高,面试时间越来越短,学历越来越“基础”。不是我们不够优秀,是“优秀”本身也在被重新定义。时代洪流下,我们该何去何从?答案也许没有标准。我们没有错,可能只是现实太快,规则太旧,平台太冷,选择太少      
码农索隆:一句话,年轻出卖体力赚钱,攒够100w,随便找个清闲的活,下半辈子就不愁了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1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