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安恒的实验室一个都没说对,只有四个分别是,分子、水滴、星火、千钧
2 1

相关推荐

05-26 13:52
门头沟学院 Java
恒生电子 Java实习生 2500 硕士21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我是985研究生,最近学校在组织开题,大家都在非常紧张地准备,但我一直进入不了状态,很想做但是心又很浮躁。但我的室友们感觉都非常认真,每天醒来就开始看论文,睡着前最后一件事还是在看论文,我非常焦虑。我感觉自己甚至有点把大家当做假想敌了。这种比较心态还存在于生活的各种方面:看到有钱的同学会非常羡慕,看到朋友圈里面环游世界的留学生同学也会羡慕,看到那些工作后有自己的钱而过上较为阔绰的生活的时候还是羡慕,就仿佛只有自己一个人在阴暗爬行。而且这些比较是每时每刻的,为了不比较,我已经关闭了朋友圈,但是每次偶尔刷一下还是会难受很久。我知道比较是偷走幸福的小偷,但我好像控制不了,感觉自己是一个偷窥别人生活的...
若怜君欢:担心开题搞砸了,幻想拥有别人的生活,本质上是因为自卑,楼主小时候大概率是留守儿童或者父母关系很紧张,导致楼主没有安全感、焦虑、内耗。 这样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自信和降低期待,建立自信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比如告诉自己允许自己第一次没把事情做好,失败了能搞清楚其中缘由而不是全盘否定自己,失败不是终点,放弃才是;降低期待只要记住一句话即可,能伴随你一生的,只有经验和学识,所以你对事情的态度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它是否能带来学识和经验的增长,而不是仅仅用短期的利益作为唯一期待。 人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可以迭代更新的,去归纳总结自身的不足并结合实际去改进,去尝试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不要固执钻牛角尖,也不要反复横跳,为自己设立一个高度聚集的精神内核,内核之上可以去尝试一切有利于自己更好的方式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共勉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11距离秋招落幕已逾半年,这六个月里我不断尝试新事物,也对个人成长路径与技术方向进行了系统复盘。此刻提笔续写秋招终章,既是为这段旅程画上句点,亦是对过往的郑重告别。我的编程生涯可用八字概括:兴趣驱动,野蛮生长。• 2017年(初二)初识脚本编程,解锁游戏之外的数字世界• 2018年(初三)钻研游戏破解技术,在技术社区习得伪黑客知识• 2019年(高一)通过二次开发开源项目发布首个独立软件,命运的齿轮就此转动• 2020年(高二)疫情期间潜心开发,见证互联网生态的蓬勃演进  ◦ 2020.02 发布第三代软件版本,首次体验流量爆发与用户激增  ◦ 2020.04 凭借广告收益创立工作室,同步试水自媒体运营• 2021年(高三)暂别开发专注备考,正常考入985高校• 2022年(大一)系统构建技术体系,掌握全栈开发技能,完成从爱好者到开发者的蜕变• 2023年(大二)践行技术理想,主导多个产品开发并参与开源协作  ◦ 2023.06 借AI浪潮开启创业尝试,采用双公司合作模式运营• 2024年(大三)因创业回报不及预期及课业压力,回归独立开发轨道• 2024.06(大四)整合技术体系,备战秋招• 2024.11 收获多家头部企业SSP offer• 2025至今 暂别代码,感受生活两大关键转折:1. 高中时期的超额正反馈,为职业选择注入持续动力2. 及时终止创业项目,确保秋招窗口期的精力投入成长Q&AQ1 为何专注前端领域?作为独立开发者,前端是我技术栈中最具优势的环节。我的学习哲学是"实践中成长",而优秀的前端交互能为产品带来直接价值。相较于需要应对高并发等复杂场景的后端,前端更契合我的兴趣与能力长板。Q2 如何看待学历价值?职业选择的核心标准应是兴趣导向。若学历能助力获得心仪工作,便是物尽其用。即便当年考入更好级别的学校,我依然会选择这条技术路径——热爱与学历无关。Q3 内容发布规划?• 求职干货:牛客网• 成长思考:小红书Q4 无大厂实习的竞争力?虽无传统实习经历,但简历呈现:1. 自认为校招阶段较出色的全栈能力2. 持续运营的主力项目3. 多款上线产品的作品集4. 活跃两年半的GitHub贡献记录5. 百星开源项目主导者身份6. 各平台产品认证资质7. 技术博主及小团队领导经验8. 互联网各角落的各种足迹(近三年)谨以此文,致敬那个野蛮生长误打误撞的二十二载青春。未来将继续在小红书分享成长感悟,牛客网专注求职干货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