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会有这样的体验:上班后,才发现大学白学了
还记得大学时那些让人头秃的课吗?《编译原理》里推导语法树,《计算机网络》背三次握手,《JSP》调包调到怀疑人生...当时以为这些就是程序员必备神技,上班后才发现,公司里压根不用这些!这种感觉就像苦练十年屠龙术,结果上班后发现世界上根本没有龙。
当然很多人基本在大一大二就可能已经悟道了,于是开始自己去主动规划路线,学习相关技术栈,参加相关实习,然后准备秋招和春招,但大多数基本都是在大二下和大三这个阶段,因为实习和别人一些消息才知道就业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一、那些年,我们白学的专业课
学校基本都会教经典的 JSP,JSTL,反正主打一个前后端不分离,加上一个完美的 Eclipse 开发软件,这辈子有了doge!
考古级技术:JSP
当年在机房敲<%! String name = "Hello"; %>时,以为自己在学Java Web核心技术。结果找工作面试,面试官问:“会用Spring Boot吗?”那一刻才明白,我们学的不是技术,是计算机考古学。
屠龙之术:编译原理
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四元式...考试时画分析图画到头秃,上班后才发现写业务代码根本用不上。唯一的作用可能是跟同事吹牛:“我当年可是徒手写过编译器的人!”
用不上的高深理论
《算法导论》啃到脱发,《线性代数》算到眼花,结果上班天天在写“if-else”。唯一用上数学的时候是算工资——看看扣完五险一金还能剩多少。
二、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白学了”?
大多数学校的机房,电脑配置基本属于能运行 Hello World 的级别,也就属于教教课程的基础语法,你让跑一个企业级项目,马上 OOM,我那时候电脑还是 8G 运存,后来大三大四换地方了,才是16GB,而且基本都是核显了,卡的一批。
老师还在教“史前技术”
有同学吐槽:“老师用C#讲面向对象,一学期没见他敲过三次代码。”更惨的是设备老旧:“机房电脑开机要十分钟,还不能联网。”这哪是学计算机,这是在练耐心啊!
理论和实践差太远
考试时能推导复杂公式,上班后连Excel透视表都要百度。会写红黑树不会写周报,懂TCP协议不懂怎么跟产品经理沟通。这种感觉就像学会了造火箭,结果上班在拧螺丝。
自学的才是真本事
那些早早规划自己学习路线的人,大二就开始学Spring、找实习,毕业时offer拿到手软。乖乖跟着学校课程走的,反而容易“毕业即失业”。
三、大学真的白读了吗?
大多数双非学校,基本就是给个毕业证,而且也没保研名额,混绩点为了那一丢丢奖学金,实在是没啥性价比,奖学金是在自己正常学习的情况下,主力还是学技术,然后得到的一个额外的奖励。
我建议是双非学校一般正常交作业,你主要花时间在专业课上,提前学技术,基本能达到10%左右了绩点,基本稳拿奖学金,混一混就有了,别把自己搞挂科,或者绩点就30%,50%,另外技术还一般(别以为跟着看网课,看了几百小时就是学完了!!!)
基础很重要,但不必深钻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理论是基础,懂即可!”没必要一开始就抱着大厚书啃,等到用到了再深入学也不迟。
摸鱼技能也是硬实力
有人发现,当年逃课打游戏练就的“秒切屏幕”、“单手回消息”技能,现在成了职场生存神技。看来大学确实没白读,只是有用的技能可能不在课表上!
学习能力最值钱
虽然具体知识可能用不上,但熬夜复习锻炼出的抗压能力,debug培养的耐心,这些才是职场真需要的。
大学就像健身,练的时候觉得累,但强健的体魄(学习能力)会陪你一辈子。

尽量还是多运动,毕竟体质会越来越差,多利用碎片化时间,养成良好习惯,而不是恶性循环,这样很难从安逸的状态中脱离出来!
所以别太纠结课上学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学会了如何学习。
毕竟在程序员这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今天觉得“白学”的知识,没准明天就成了面试必考点呢!
#上班后,才发现大学__白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