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小米方法论:家电工厂与高端化是必然选择

*********************************************************

(文/观察者网 张志峰)

每6.5秒,就有一台小米空调完成下线——2025年10月28日,武汉光谷,小米首座自建智能家电工厂里,银色机械臂在无人车间精准作业,磁悬浮物流小车静默穿梭。

“我们不参与行业价格内卷”,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新工厂竣工投产仪式上强调,小米进入家电领域坚持“做产业贡献者,而非破坏者;做产业进步推动者,而非价格战参与者”。

“上半年行业价格战激烈,但我们扛住了冲击,坚持技术投入。”小米大家电事业部总经理单联瑜强调,“高端化意味着能力建设,怎么让我们的产品看上去贵有贵的道理,它值这个钱,这是我们一定要做的事情。”

一、新工厂与高端化

这座占地50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的工厂,承载着一项使命:帮助小米走出价格战,走向高端化。

这是小米继手机、汽车之后的第三座智能生产基地,也是其大家电业务从“代工依赖”转向“自研自产”的开端,或许更是其口中“能力建设”的关键一步。

核心秘密藏在“小米澎湃智能制造平台”赋予设备的“独立大脑”:当电路板锡盘出现0.1毫米的细微偏移时,AI视觉系统能实时识别并自动补偿涂膏位置,确保元器件接触面积达标;磁悬浮物流技术替代传统传送带,将工序传输时间压缩至6秒内;130多套AI视觉检测装备实现关键部件100%质检,从零部件入库到成品出库全程无人化操作,巨型蜂巢式仓库可密集存储14万台空调。

“这一速度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一次性合格率稳定超过99%。”单联瑜的话语中,透着对这座智能制造标杆的自信。

不过,小米自建产能,是否意味着要从此前擅长的代工和供应链管理转型?

单联瑜解释称,首先,无论在武汉工厂还是代工厂,产品设计方案、关键工艺控制都是小米负责,供应链管理本身也是小米最擅长的事情之一;其次,小米已经将澎湃智能制造平台赋能所有代工厂,核心的数据都是控制在小米手中,“代工厂做的产品怎么样,我在武汉就可以看到”。

单联瑜还透露,这些经过实战验证的智能技术,如130多套AI视觉检测装备,未来也将复制推广至产业链合作伙伴,推动全行业制造水平升级。

二、大家电业务,五年内破千亿?

高端化提速以及武汉工厂投产的背景板,是2025冷年(2024年9月到2025年8月)激烈的行业竞争。

国补助力、价格竞争、高温催化这三把火燃旺了消费市场。受国补拉动,尤其是2024年9—10月节奏提前带火市场,2025冷年整体市场表现良好。奥维云网推总数据显示,2025冷年零售量8059万台,同比增长17.6%。销售额规模达2572亿元,同比增长17.1%,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2024年8—12月增速更是达到24.8%。

2025年春节后,企业对于市场规模及份额诉求更加强烈,发起大规模的价格竞争,其中线上战场尤为惨烈,2200元以下的价格段销售份额较2024年提升6.3个百分点至35.2%,2200到3000元的中端价格段份额则快速收窄。各匹数的柜机和挂机产品均价较2024年四季度普降,主销爆款1.5匹挂机线上均价由2024年四季度的2536元骤降至2025年二季度的2101元,跌幅达17.2%。

不过,小米大家电业务同期保持了迅猛的增长势头。

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大增66.2%,实现量价齐升——空调出货量突破540万台,同比增长超60%,连续三个季度增速超50%;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分别同比增长25%、45%,均创历史新高。在线上渠道,小米空调已跻身行业第三,打破美的、格力、海尔的传统垄断格局,成为搅动市场的新生力量。

投产仪式上,小米继续明确未来五年的雄心:大家电业务冲刺千亿规模,空调业务跻身中国市场前二,2030年跻身国内头部品牌阵营。这一目标并非空谈——武汉工厂的投产,使小米具备了年产能700万套空调的硬实力,叠加其线上渠道优势与生态协同能力,希望从行业“挑战者”向“引领者”转变。

三、小米生态杀手锏 VS 大厂后发先至

小米的部分自信,来自其独特的“人-车-家”全生态布局, 单就传统家电领域而言,小米的崛起已是让传统家电巨头都不可忽视的变量。

手机与车之外,小米的大家电产品以“智能互联”为核心竞争力,空调可与手机、电视、智能家居系统无缝联动,契合高端家电市场的增长趋势——2024年上半年,国内洗碗机、干衣机高端产品零售额占比分别达59%、31.8%,为小米提供了广阔空间。

而武汉工厂一期700万套空调的峰值产能、近140亿元的年产值,将为这份增长提供坚实产能支撑,北部园区未来还将扩建冰箱、洗衣机产线,完善全品类布局。

但传统巨头也不是骄傲的将军。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坦言“战术上重视小米”“正在学习小米”,已经反映出行业对这一新生力量的警惕。

美的在2024年底发布“美的智慧家”3.0战略,宣布全面从“卖硬件”转向“卖场景”,并计划三年内落地10万个智慧家庭样板间,重点覆盖三四线市场;其中,“华菱神机”更是直接从参数到价格全方位对标小米空调。

海尔则依托卡萨帝+三翼鸟双品牌,2025年已建成超2000家“场景体验店”,用户可一键购买“厨房+客厅+阳台”整套智能方案,客单价高达4.6万元,远高于小米单点互联的均价;

更关键的是,它们都打通了本地渠道、售后服务与地产商合作,而小米目前仍主要依赖线上与小米之家,线下场景渗透率不足20%。

换句话说,小米的“生态”不再是稀缺资源,而是成了行业“标配”。当对手也开始讲“场景故事”,小米的差异化优势正在快速被稀释。

此外,小米生态的封闭性也开始暴露短板。其IoT协议仍以米家自有为主,与海尔美的等支持的Matter协议尚未完全打通,导致用户在混合品牌家庭中体验割裂。部分装修公司和地产商已开始将米家列为“非首选方案”,更倾向于开放协议、易集成的海尔或华为系统。

“人车家”曾是小米切入高端市场的门票,但当传统巨头也开始讲场景、做体验、铺渠道,这张门票正在贬值。小米如果想让生态继续成为“杀手锏”,必须回答三个问题:

线下体验能不能真正铺到县镇?系统协议愿不愿意更开放?生态能不能带来真正的溢价,而不是只有“看起来智能”?

如果这三个问题没有突破,小米的“生态故事”可能从护城河,变成新的成本负担。

武汉工厂的投产,让小米有了“制造”的底气,但家电行业的终局从来不是“谁造得快”,而是“谁活得久”。在生态、场景、渠道三线作战的家电红海里,小米的下一关,不是怎么讲生态,而是怎么让生态真正赚钱、真正落地、真正不可替代。

#小米#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牛客41406533...:回答他在课上学,一辈子待在学校的老教授用三十年前的祖传PPT一字一句的讲解,使用谭浩强红皮书作为教材在devc++里面敲出a+++++a的瞬间爆出114514个编译错误来学这样才显得专业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肥罗且玫瑰:没啥用,没人看这个,这个公司比较离谱查看图片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