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n1 会议不完全指南

#和mentor 1on1 都聊什么?#

定期举行一对一会议,就像给汽车换机油:如果总是偷懒不做,那么车就会在意向不到的时候,在高速上抛锚。

---Marc Hedlund

总所周知,即使是来自同一家公司的员工,他们的需求、沟通方式、关注点也会不同。如果你是刚入职场的信任,那么这个1on1的谈话将会是你快速成长的工具之一。

1️⃣安排 1on1 会议

尽管部分人员可能认为遵循固定周期存在一定繁琐性,但从工作推进效率与统筹管理角度出发,建立并维持规律的周期仍具有必要性。从普遍实践经验来看,每周一次是行业内公认较为合理的频率,该周期与敏捷开发的常规周期亦高度契合。若实际工作任务的时间紧迫性相对较低,可根据具体需求对周期进行适度调整,适当延长间隔时长。​

内容

此外,每次会议需注重简洁性与聚焦性,应通过提前明确议题、把控讨论节奏等方式,确保会议话题始终围绕核心目标展开,避免偏离主题。

时间

在一周的时间范围内,周一通常处于工作规划启动阶段,周五多涉及工作收尾与总结,因此这两个时间节点通常不被视为理想的会议时段。结合我司实际工作节奏 —— 一般下午员工工作积极性更为充沛 ——周三上午,即在当日核心工作正式开展前召开会议,是较为适宜的选择。同时,考虑到团队成员个人工作习惯与时间安排存在差异,该会议时间仍保留较大的调整空间,可根据集体需求进一步协商优化。

2️⃣调整 1on1 会议

即使工作很忙的状态,你们之间也会产生一些项目外的对话,这其实已经可以抵消一些 1on1 会议的内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

当前工作强度真的需要进行辅导吗?

公司不止新人,还有一些正在攻克难关的老将。与其将你需要做的都传授给你,不如让你自己探索。将时间留给老前辈。

关系好就不用谈,关系不好才要维护?

认为关系好有可能是单方面的错觉,反之亦然。这就陷入另一种乔哈里窗。

团队及公司目前的稳定程度

1on1会议中一个固定话题就是,目前公司内部的情况。我们需要快速了解现在的形势,遏制谣言

3️⃣1on1 会议的不同风格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不同的人风格不一样,不同的阶段,1on1会议的风格也会有差别。大概分为那几类

待办事项型:真·有效开会

会议全程围绕具体任务展开,节奏快、重点突出,每一项讨论最终都会落脚到 “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避免 “空谈”。

场景

  • 项目启动初期,同步任务分工;​
  • 阶段性工作收尾前,梳理待补事项;​
  • 遇到跨部门协作卡点,需要明确各方责任;​
  • 日常工作中任务较多,需定期对齐优先级。

技巧

  1. 会前准备:提前列好待办事项清单,标注任务当前进度、卡点问题(如 “需求文档修订:当前缺 XX 模块描述,需产品部补充”);​
  2. 会议中:先同步整体目标,再逐一拆解待办,明确 “责任人 + 截止时间 + 交付标准”,有争议的问题优先聚焦 “如何推进”,而非纠结原因;​
  3. 会后:12 小时内发会议纪要,用表格清晰罗列待办。

闲谈型:拉近距离,倾听心声

一个团队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统一战线,没有二心。闲谈看似非功利性会议,这其实是从另一方面让领导熟悉自己的兵。

放松表达,不设防:上级聊生活话题时,自然回应,比如上级问 “最近有没有看什么好剧?”,可以说 “最近在看《XX》,里面关于职场沟通的情节还挺有启发的”,不用怕 “说多了”;​

有困惑主动说:如果近期工作或生活上有困扰,比如 “最近接手了新任务,有点摸不清方向,压力有点大”,可以趁机和上级说,上级通常会给出建议或提供支持;​

聊职业规划不犹豫:如果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想法,比如 “我想之后往产品方向发展,希望能多参与需求讨论的环节”,可以主动提,上级会更清楚你的成长需求,后续可能会给你安排相关机会;​

避免 “负面抱怨”:聊工作时,少说 “这个任务太难了,根本做不完”“XX 同事不配合,导致我工作卡壳” 这类纯抱怨的话,若提及问题,可附带自己的思考,比如 “目前和 XX 同事协作时,信息同步有点慢,我想之后我们可以每天花 5 分钟同步下进度,您觉得可行吗?”。

注意,涉及隐私话题,做好保密

反馈型:精准打击

这类会议是了解自身优势、明确改进方向的关键,不管是正向反馈还是建设性反馈,都要认真对待,把反馈转化为成长的动力,而不是抵触或焦虑。

正向反馈:谢谢 + 总结经验:上级肯定你的工作时,除了说 “谢谢”,可以补充说明 “后续怎么做会更好”,比如 “谢谢领导认可,这次能提前完成项目,主要是因为提前和团队同步了进度节点,后续我会把这个方法用到其他项目中”,展现你的复盘能力;​

建设性反馈:不辩解,先理解:上级指出你的不足时,不要当场反驳,比如 “您说我报告里数据有错误,确实是我上次核对时不够仔细,之后我会在提交前多核对 2 遍,确保数据准确”,如果有客观原因,也可以等上级说完后再理性解释,比如 “这次报告数据出错,除了我核对不仔细,还有一个原因是运营部提供的数据口径有调整,但没及时同步给我,后续我会主动和他们确认数据口径,避免再出现类似问题”;​

主动要建议:如果上级反馈后没给出具体改进方向,可以主动问,比如 “您觉得我在沟通方式上需要改进,具体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有没有推荐的方法?”。

列改进清单:把上级的建设性反馈转化为可执行的行动,比如 “报告数据核对:提交前用表格列好核对项,逐一检查;沟通时:和同事对接前,先明确需求和时间节点,避免误解”;​

下次会议同步进展:下次 1on1 时,主动和上级同步改进成果,比如 “上次您说我报告数据有错误,之后我每次提交前都会多核对 2 遍,最近的 3 份报告都没出现数据问题了”,让上级看到你的成长。

进度汇报型

这类会议中,上级最想知道 “你做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支持”,汇报时不用 “面面俱到”,重点突出 “成果” 和 “价值”,让上级快速 get 你的工作贡献。

这里常用3W1H模板

“做了什么(What)+ 为什么做(Why)+ 遇到什么问题(Where)+ 下一步计划(How)”

抓重点,不做 “流水账”

会中:抓重点,不做 “流水账”​

先讲结果,再讲过程:汇报时先同步 “核心成果”,比如 “本周主要推进 XX 项目,目前已完成 80%,比计划提前了 2 天”,再补充关键过程,避免一上来就说 “周一做了 XX,周二做了 XX”,让上级抓不住重点;​

问题要 “带方案”:提及卡点时,不要只说 “我遇到了 XX 问题,不知道怎么办”,而是说 “我遇到了 XX 问题,目前想到两个解决办法,一是 XX,二是 XX,您觉得哪个更合适?或者有没有其他建议?”,展现你的解决问题能力;​

主动要支持:如果需要上级协调资源,明确说明 “需求”,比如 “这个问题需要第三方技术优先处理,但对方一直没回复,希望您能帮忙对接下对方负责人,推动问题解决”。​

会后:按计划推进,及时同步​

按计划执行下一步工作:如果会上明确了问题的解决方法,比如 “上级帮忙协调第三方对接”,后续主动跟进进度,比如 “今天和第三方技术对接了,他们说会在明天给出解决方案,有结果后我跟您同步”;​

有新进展主动说:如果项目提前完成或遇到新问题,及时同步上级,比如 “XX 项目提前完成了联调,现在可以进入测试阶段,是否需要安排测试资源?”。

我们的核心原则:主动沟通、清晰表达、聚焦价值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评论
1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