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这道题,在一年后实现闭环
前几天在闲鱼上约了个卖家买东西,下班后骑车往家的反方向走,还在担心会不会导致回家太晚,结果没骑多远,就被路上各种以前从没注意过的小店、建筑吸引住了。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像“小狗丰荣”,对生活充满了好奇。
我这才意识到,上班之后我们之所以总抱怨上班像机器人、日复一日地重复,其实是因为我们每天都默认了“应该遵规蹈矩”。
就像朋友问我:“你那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吗?”我竟然答不上来。
因为我每天下班只想着赶紧回家,好像在和时间赛跑,拼命“延长”自以为的自由时光,结果到头来又累又空虚。
但那天买完东西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想明白,打工人缺的从来不是时间,而是掌控感。
一、掌控感 ≠ 时间感
刷小红书,有帖子说,「Sense of Control(掌控感)」是人类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而最容易失去掌控感的,就是上班那段时间,坐在工位上,就好像自己不再属于自己。
不过,找回掌控感其实并不难。
比如同样的工作内容,如果换成远程办公,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轻松一点?因为那时候你能自己决定坐姿、喝水、伸懒腰、吃零食——这些看似微小的动作,其实都在偷偷地恢复你的“主导权”。
可惜,大多数人一上班就自动进入“牛马模式”,觉得上班就得乖乖坐着干到下班。但是谁规定我们不能在规则之外,夹带一点“私货”呢?
二、在工作日里找回一点“自由度”
- 比如早上可以试着早起十分钟,拐个弯去附近的咖啡厅坐坐;
- 比如中午吃顿“漂亮饭”;
- 比如下午累了就站起来到窗边、楼下透口气;
- 比如晚上下班顺路去超市采购、按摩或散步。
甚至在工作中,也能找点属于自己的掌控感:比如,试着优化某个小流程、换个更顺手的软件,都能让你感觉“我在掌控我的工作”,而不是“工作在消耗我”。
三、五感丰容:让日常更有趣
幸福感往往不是来自大事件,而是来自对日常的“丰容”。像小狗需要玩具和新气味一样,我们也需要刺激五感:
- 视觉:在工位上养点绿植、换个桌面壁纸、摆个玩偶;
- 嗅觉:换一款沐浴露、护手霜或香水,在工位上挂一个新的香片;
- 触觉:换个柔软的鼠标垫、键盘、靠垫;
- 味觉:收藏几家想试的外卖、约同事一起中午干饭;
- 听觉:播放点轻音乐、听个播客。
这些小小的变化,会让你觉得每一天都有点新意、有点盼头。
四、别和时间赛跑,去掌控“做什么”
很多打工人的周末都被“时间焦虑”拖垮了。
比如我:每次周中立志“周末一定要充实”,结果周末一到,起床后换到沙发上躺着玩手机,然后陷入循环:“完了,起太晚了,还来得及干嘛?”“要不再睡一会儿?”“先点个外卖吧……”然后一刷手机,白天就过去了,最后只剩下自责。
后来我发现一个很好用的小技巧:骗大脑。当我起晚时,不再想着“天哪,上午没了”,而是把时间拆成更小的单位,比如告诉自己“这一天还有两千多分钟”。一下子就从“时间不够”变成“哇,好多时间可以用”。
五、创造带来真正的掌控感
真正能提升掌控感的事,往往是“创造”。哪怕只是写一篇牛客帖子,阅读后做些摘抄、到厨房“亲自下毒”,都能让人感到“这是我创造的,我主导的”。这也是为什么“定制”文化这么流行,因为它让我们重新拥有选择的权力。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去年面试一家家公司时让我头疼的那道题“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上面写的不就是答案吗。
打工人不是缺时间,而是缺生活的参与感。当你开始主动安排、主动感受,哪怕是在工作日,也能拥有一点“精神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