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校招技术岗增2.5倍!课代表来总结一下这场直播吧
昨晚蹲了小红书的校招专场直播,说实话,有点打破我对小红书的印象。以前总觉得小红书搜广推在业界很不错,现在看来小红书在技术方面挺领先的,技术体系也想得很清楚,但听完风笛和其他技术大佬的分享,我才发现小红书的技术骨架远比想象中强大。
直播里我最关注的环节,就是小红书技术构架分析,直播间里分享了“小红书技术体系”。小红书的技术副总裁风笛老师把它拆得很明白了,核心就是“AI + 场景 + 应用”的技术体系。之前还真没关注到小红书的技术方面,了解之后,也是颠覆了我对小红书的刻板认知了。对小红书感兴趣的,或者错过直播的朋友们,可以看看我的总结,现在就来重新梳理一下这个直播的精彩内容,技术er们可以看一下、关注一下技术方面。
就先从风笛老师分享的AI部分讲起。
小红书的AI技术体系,随着大模型技术的爆发,小红书在AI领域深度应用,既有用开源大模型在领域数据上做精度调整和后训练,也有直接训练自己的基座模型。这部分涵盖了基础的推理算法和模型训练算法,是AI领域炙手可热的方向了。
这个大模型技术就像看过了全网书籍、电子资料一样,拥有庞大的背景知识库,还具备多语种对翻,甚至火星文翻译的能力(火星文真的很抽象了),今年初,海外的用户涌入时,小红书从立项到上线全球翻译功能只用了44个小时,很直白的看见“小红书速度”。这也是小红书大模型技术的深度应用,既用开源模型做精度调优,也自研领域基座模型,构建起庞大的多语种知识库。
接着是场景部分,小红书在AI的技术部分也可以在这里具体体现出来。
小红书每天有几亿用户,支撑庞大的UGC社区,技术体系分成几个关键板块。第一个是内容理解和创作,用AI和产品技术降低用户发布创作内容的门槛,比如一键智能排版功能,发长文时就不用操心编辑图片了。
第二个是内容出来后,进入信息分发场景,小红书创新地提出了统一模型(one model)体系,把笔记内容、商业化内容、直播等混合排序。这个体系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强调中长尾分发,不像PGC平台那样头部集中。
我记得特别清楚,何律在直播里分享,一些很神奇、真实发生的:有用户八小时找到失散亲人,美国用户在小红书上偶遇孩子,甚至寻亲、找钱包都能直接推到脸上。这些moments,就说明了推荐算法不只推送美妆穿搭,不管是大众的还是小众的,你关注什么,大数据就要来喂你什么,这是真的牛。
大家可能和我一样,使用的搜索引擎不知不觉的就变成了小红书。我就把小红书当搜索引擎用,生活中各种问题都习惯在小红书上检索答案。下面就是说小红书的一个强项了。
应用部分。
比如搜“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小红书结合大语言模型和搜索技术,推出“问一问”产品:在搜索结果页右上角,用户可以用超长query自然提问,系统理解后给出答案并引用相关笔记。同时,记忆技术(memory)会记住用户偏好,比如喜欢的菜系、价位,优先展示个性化结果。
这就看得出是小红书搜索技术的全栈应用:从内容理解到分发,搜广推(搜索、广告、推荐)算法协同工作。小红书在这个领域已是行业top梯队,技术同学每天都在优化这些功能。
算法体系还包括内容创作支持,比如视频、语音、图文的多模态理解,以及新兴的翻译方向,支持几十种语言互译。
主持人晚荧老师展示的小红书技术体系图,挺清晰的。
人才培养体系。
总结的来说,人才发展负责人启山老师介绍的小红书,伙伴们的成长像开放世界游戏,专业线没有职级,从一线到CEO仅四级。
一个同学加入小红书之后,整体在小红书要走一段非常长的旅程,在这个旅程过程中需要很多的赋能帮助以及成长。就特别提到了曙光计划。
“每年的校招生来到小红书之后,小红书会邀请他们加入薯光计划,是一个两年的成长计划。这个过程中核心词是链接与赋能,帮助新同学能够找到职场的初代同事,同时也跟同事们一起成长,一起做任务,一起学习,这个链接是会打破部门的,可以帮助大家能够在小红书的头一两年找到自己长期的人生伙伴,是这个项目的一个很重要的初心。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自己了解公司后,可以选择换岗,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
还有,大家都非常 care 自己能不能快速的 landing 到小红书,“校招生技术象限有Alpha班、Beat班,面向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技术同学,也有 leader 的成长的program,小红书的人才发展方面是非常体系化的。”当然,其他专业类型的人才也会有非常体系化的培训,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啦。
“在小红书成长快的同学共同特质是非常自驱的,很像在打游戏里进入了开放世界,需要自己去找到很多的任务,当然也会有一些团队指派要完成的任务,可以找到自己的支线任务,在小红书,也能够去做一些突破,比如说去参加 extra mile。”
可以感受到在小红书的小伙伴们成长充满着无限可能了(需要自驱力,工作氛围是很有活力了)
看完这场直播,强烈感觉到现在正是加入的最好时机。
2026届校招是小红书史上最大规模校招,2023年9月-2026年8月毕业生均可投递。技术域全面开放前端、搜广推、大模型算法等岗位,技术需求暴涨至2.5倍,非技术岗新增10+门类,似乎小红书要有什么大动作了
分享几个很多同学关注的问题
“该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叶神
“答案对每个人都不一样,如果你自信随时能进大公司,不妨赌一把快速成长的小公司,搏一个更大的可能性。失败了也没关系,能力在,随时能回大厂镀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有人离开几个月后拿着大厂offer回归,像一次战略迂回。但如果你渴望体系化训练,大公司规范化的培养体系确实能让人技能快速成长。”
●风笛老师
“真正重要的不是公司规模,而是两个核心要素:能否遇到带你职业化转型的mentor,以及能否接触高成长性的挑战。没人想当螺丝钉,无论大小公司,多元尝试的空间和引路人更重要。大公司往往两者兼备的概率更高,但若选择小公司,mentor——第一份工作的领路人,非常重要,直接决定职业底色的浓淡 。”
“如果擅长和热爱是两件事,怎么选?”
●叶神
“把工作看作生产,热爱视为消费。先用擅长领域打好地基,赚取‘消费资本’再用资源滋养热爱,慢慢把兴趣练成第二技能。就像我先把IT做到顶尖,再花钱探索其他兴趣,强求热爱为工作托底,风险是热情被琐碎消磨。”
●风笛老师的建议
技术er们基础要过关,coding能力是门槛,包括算法、数据结构。同时,作品很关键,无论是研究、开源项目还是有影响力的论文。技术迭代快,但小红书提供创新土壤。
就像直播最后说的:用擅长领域打好基础,让热爱成为生活的延伸。
既能打造44小时上线的技术奇迹,也能在79个社团中参加700+场季度活动找到同好,
小红书,这才是真正的"Inspire Life"吧。
#秋招季##小红书##小红书校招直播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