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准备的项目经验,面试官却判定为“假”的......
我个人有大概20年的软件开发、架构设计和带团队的经验,负责过每年部门内的社会招聘和参与过西安、广州、厦门、哈尔滨的多次校园招聘。看到过很多应届生因为各种原因,缺少一些实习经历,为了让自己的简历能够更吸引人,就会千方百计“造”一些项目出来。具体如何“造”,八仙过海,各有神通。今天不在这里讨论这个,想说的是,我过去面试软件开发岗位的候选人的时候,是如何鉴别一个项目的真假的。
说来也简单,三步:
1. 项目规模和参与角色。
如果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比如一个在线商城,简历上说从前到后全部是自己做的,那是很难让人信服的。很难想象哪个老板会这么心大,把重要的一个项目给一个没什么经验的实习生做。事实上就算是工作几年的正式员工,大部分人也是无力一个人承担下这么艰巨的任务的,有AI辅助也不行。除非是拿一个开源的项目来改,那说是自己做的也不合适。
角色也很重要,只有一个人参与的项目,体现不出团队合作的能力。项目经验为什么重要?并不是因为多难,而是参与过实际项目之后,会明白项目是如何运作、团队里的成员是如何合作的,这样进到公司之后,会更快地融入项目,不需要再有人来讲“你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是pull一下最新代码”这样的简单道理。
2. 项目的市场经济价值。
如果一个项目是个纯技术却看不到如何帮助公司创造价值的项目,这也大概率是个假项目,或者是个大作业。这里说的“创造价值”不是说必须有用户付费,而是说真的解决了现实中的一些问题,有用户在用。比如实现了某个新功能、提高了内部沟通的效率、提高了服务响应速度等等。举一个例子,比如“实现了FTP协议”,这就很奇怪,我会想:为什么要重复造轮子做这个,价值在哪里?用现成的不香吗?
3. 解决了什么难题,如何解决的。
如果做了一个项目却没有遇到并解决过什么难题,要么事情太简单了,要么这个事情根本就不存在。还好,现在不少同学的简历,都会写上“解决了XX问题”,但是从描述上,很多问题只是一个初级的技术问题,跟实际项目中更复杂的设计、和用户不相关等实际情况差距太大,也缺少可信度。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我一眼就能看出是大作业级别的项目,我也是不排斥的,学生难,没办法,把大作业当项目也不是不行。但是,我希望这些项目哪怕是大作业,也是自己亲自做的,而不是抄别人的,结果自己一问三不知,那就不好了。
这是我过去作为面试官的个人一些心得体会,肯定不具有普遍代表性,只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借鉴思路,从而更好地准备简历中项目经历的部分。不要为了凑项目而做假,经验丰富的面试官基本上是一看简历,就能知道怎么回事,决定项目可信性的不只是技术,而是和项目所在的环境紧密相关。
#简历中的项目经历要怎么写##秋招投递攻略##牛客创作赏金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