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包到正式工,从Java开发到私有云运维:我的职场逆袭之路
各位牛友好,我是2023届的一名普通本科毕业生。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毕业之后这两年的职场经历——从外包起步,到如今成为大厂正式员工;从Java开发转型为私有云运维工程师,这一路走来,有迷茫、有挣扎,也有成长和蜕变。
第一站:中软国际(Java开发外包)
毕业后,我顺利进入中软国际,成为一名Java开发工程师。作为一名刚毕业的普通本科生,我很珍惜这份工作,也努力适应职场节奏。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这份工作的工作强度一般,内容重复性较高,虽然能做一些基础的后端开发任务,但技术挑战不多,学习机会有限。渐渐地,我感觉自己的成长速度放缓了,提升空间也越来越小。
这种“温水煮青蛙”的状态让我开始思考:我是否正在错过更好的成长机会?
于是,我下定决心跳出舒适区,寻找一份能带来更多挑战和技术积累的工作。
第二站:国家电网(外包)——发现运维的乐趣
后来,我跳槽进入国家电网的外包项目,在这里,我接触到了更丰富的技术栈,也开始参与一些涉及私有云平台部署与维护的项目。
正是在这个阶段,我第一次系统地学习了Linux操作系统、Shell脚本、Docker、Kubernetes等运维相关的知识。起初只是出于好奇和拓展技能的目的去学,但越深入,我越发现自己对运维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比开发岗位的“写代码”,运维更像是“守护系统运行”的角色,需要更强的全局思维和问题排查能力。我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实践,也在业余时间持续学习,慢慢地,我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一些自动化脚本编写、服务部署、故障排查等工作。
这段时间不仅让我积累了扎实的技术能力,也让我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兴趣所在——运维方向。
第三站:联想(正式工)——成为私有云运维工程师
在国家电网的外包岗位上工作10个月后,我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新起点——成功入职联想,成为一名私有云运维工程师,而且是正式员工!
这次跳槽不仅是身份上的转变,更是技术方向的正式转型。从Java开发转向私有云运维,虽然技术栈完全不同,但之前积累的自学能力和工程思维,帮助我快速适应新岗位。
在联想,我参与了多个私有云平台的部署、监控、维护和优化项目,深入接触了OpenStack、Ansible等技术栈,也开始理解DevOps、容器化等前沿概念。
从外包到正式工,从开发到运维,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但每一步都在向更好的自己靠近。
给正在路上的你: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起点不高,或者正在从事外包工作,甚至正面临职业方向的迷茫,请不要焦虑。外包不是终点,技术转型也不是“弯路”,它们只是你通往更好未来的其中一条路。
不要害怕改变,也不要害怕重新开始。只要你想成长,什么时候都不晚。
希望我的经历能给你带来一点启发。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或者正在从开发转运维、从外包走向正式岗位,欢迎留言交流,我们一起成长!
#26届的你们有几段实习?##第一份工作应该只看薪资吗##牛客创作赏金赛##你认为哪些项目算烂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