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多年再来吐槽实习

那时候是实习生,想说又不敢说的很多。现在工作了几年,回头一看,发现一些问题早已超出了“实习期”的范畴。

我所在的公司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论资排辈的文化非常严重。不管你的能力、贡献、效率,很多时候评估和机会的关键,取决于“你在这儿多久”。不是说经验不重要,而是那种不看能力只看年限的逻辑,会直接打击新人的积极性。明明可以干得更好、做得更快、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但最终的话语权却始终握在年限长、但技术停滞不前的人手中。

其次是形式主义的“日报文化”。每天都要写日报,但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写而写。不是总结工作,也不是梳理问题,而是填表凑字数。有时候一天处理了一个重要的难点问题,但写出来却显得无足轻重;相反,一些边角内容,字数一多,看起来就“忙碌有成效”。这让真正做事的人被埋没,让擅长包装的人走上前台。

我不排斥制度,但制度应该服务效率和成长,而不是变成一种掩盖问题、消耗精力的负担。

实习生阶段忍,或许是积累。但工作久了,发现如果公司文化根本不尊重能力、不鼓励效率,忍着也只是内耗,成长空间也会被锁死。

这不是一句“再努力一点就好了”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组织机制本身就该反思的问题。

#实习生的蛐蛐区#
全部评论
点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昨天 14:22 广东

相关推荐

07-12 22:24
已编辑
广东药科大学 后端
实在是不想学了 写个文章吧.....希望大家消除对云智的误解 无所谓内包外包 这里做的业务跟总部都是一样的明白吗?都是一样的只是钱多钱少 竞争力和内卷不大的问题以及有没有产出 做的是不是杂活跟组有关系 不跟内包有关系我来这里实习是有培养计划的 我觉得导师和leader对我还是比较看重经常跟我聊进度 让我不会的快点问 快点学习和成长我一个月预答辩了两次 入职一个月预答辩两次......我导师也是对我很好 跟我说我做的工作如果说没有什么产出就不用写了意思就是那些CRUD的杂活对于我答辩没有什么用的就不用给我写了分给我需求 让我的导师给我做方案设计一个方案设计争取做完去上线另外一个方案即使写不完也要明白业务逻辑到时候好答辩 这样才有产出同时我的导师也跟我说他理解我广东人想回去的心情 即使想回去也没有关系~而且部门的同事们都非常热情 非常~很多入职一两年的大佬们每天都会跟我们一起吃饭其他的都是有点上年纪的就会自己吃饭盒 应该是在家里做的 然后放到盒子保温和同事一起吃饭真的是加快感情升温的方式 有一个校招一年的已经混到负责人了然后我就每天问他问题 能学到很多我的左右两边每天对我都是笑嘻嘻的 很温暖的同事们说到业务 部门还是比较核心的 一个部门吃完饭回来都在加班表面说早10晚6 实际上我左右两边后面都是九点左右走的 我的导师走的早一点leader都是十点左右走
投递腾讯云智研发等公司7个岗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2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