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多年再来吐槽实习
那时候是实习生,想说又不敢说的很多。现在工作了几年,回头一看,发现一些问题早已超出了“实习期”的范畴。
我所在的公司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论资排辈的文化非常严重。不管你的能力、贡献、效率,很多时候评估和机会的关键,取决于“你在这儿多久”。不是说经验不重要,而是那种不看能力只看年限的逻辑,会直接打击新人的积极性。明明可以干得更好、做得更快、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但最终的话语权却始终握在年限长、但技术停滞不前的人手中。
其次是形式主义的“日报文化”。每天都要写日报,但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写而写。不是总结工作,也不是梳理问题,而是填表凑字数。有时候一天处理了一个重要的难点问题,但写出来却显得无足轻重;相反,一些边角内容,字数一多,看起来就“忙碌有成效”。这让真正做事的人被埋没,让擅长包装的人走上前台。
我不排斥制度,但制度应该服务效率和成长,而不是变成一种掩盖问题、消耗精力的负担。
实习生阶段忍,或许是积累。但工作久了,发现如果公司文化根本不尊重能力、不鼓励效率,忍着也只是内耗,成长空间也会被锁死。
这不是一句“再努力一点就好了”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组织机制本身就该反思的问题。
#实习生的蛐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