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准备7】就业下沉时代,如何摆脱困境

就业下沉,貌似是2023年新出现的一个词,刚开始官方的定义大概是:“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重心逐渐下沉,进入到地级城市及以下地区工作,县城体制内工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毕业生。”

想起来前两天随手发的一篇帖子,大概是讲人们更倾向于二十万的济南工作,也不想选五六十万大城市的工作,本来我以为是山东人的成见,没想到评论区里也都是共鸣,然后就进行了一那么小会儿的反思:这说明现在的工作性价比越来越低了。想起来之前舍友跟我分析,要是在北京一年50万,天天加班到十点不说,一年只能攒下来多少多少钱,多少年才能付得起首付,解决户口问题又要怎么办,付完首付后换房贷又要多少年……总结就是:生活无望了,如果想过上不那么遭罪的生活,很多工作的收入甚至已经无法支付生活成本,以至于需要家里贴钱工作。

包括我之前放弃上海和北京offer的原因也很直接:对我这样一个传统思维的人来说,如果这个城市注定对我来说是个过客,那我也没太大必要用几年时间去途径它,这些城市房价已经远远超过了我的收入能力,一旦买房,几代人瞬间返贫,而我留在二线城市或者选择回家考公的话,只需要付出较低的生活成本,甚至只需要添双筷子。现在想来,所谓"下沉"不过是换个池子游泳。留在二三线城市的同学可以用十几万年薪买到主卧带飘窗的房子,北京的朋友在五环外合租却要拿半幅窗帘当月亮。这不是失败,是更务实的生存智慧——当北上广的霓虹灯照不亮蜗居的隔断间时,小城夜市里滋滋作响的铁板鱿鱼,未尝不是另一种人间烟火。连丈母娘们的KPI都从"有房有车"变成了"有编有闲",这不是向现实低头,而是学会了在时代洪流里重新校准人生坐标。

但是我心里是有不甘的,不想用我的例子去教育别人,我在帖子《【未来准备1】秋招结束了,有些感悟想要留给后来者》中讲了马太效应,指出当前的就业环境确实艰难,但这并非我们的错。但如果要追溯责任,那只能归咎于上一代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将社会带到了如今这种困境。道理很简单:自21世纪第二个十年起,改革开放四十年所积累的财富迅速缩水,根本原因是人们的思维发生了根本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勤劳致富,致富光荣"的观念逐渐被扭曲成了"谁富谁有罪,谁穷谁有理"。这种变化的底层逻辑,从“一切以我为主,一切由我来改变”变成了“等待别人给我机会、给我指导、给我钱”的心态。外在表现上,这就是从“创造财富”的心态转变为“守护财富”的心态。而我们这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们,理应以创新为荣,应该以改变世界、打破规则为目标,而不是将考公考编、顺应规则当成自己的终极目标。

我没有非常否定这样的思维或者选择的意思哈,只是自己寻思了一些应该做出哪些改变的想法:

首先,思维方式必须要转变

我们可能需要回归到“勤劳致富,致富光荣”的理念才行。因为当你富有时,你不仅能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贡献更多的税收,甚至能够推动社会规则的改变,做出更多对世界有益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一种爱国行为,富有不仅是个人的成功,也能为社会带来更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财富创造的价值,而不是消极地反对资本家。毕竟,若我们不尊重资本,资本又怎会回报我们?

其次,尽量不要过度依赖父母和老师的经验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快速迭代的科技革命的初期阶段,这个社会的产业每天都在日新月异的更新,它的迭代速度远超我们自己思维的判断。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很可能已经脱离了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尤其是许多老师身处校园的保护中,他们的世界观往往更加狭窄。更重要的是,他们这一代人正好经历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时期,然而很多人并没有抓住机遇,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理念自然趋向保守。我们今天之所以把考公考编当作光荣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了这种教育影响。我用了六年的时间才终于让父亲意识到我的专业不适合考公,用了一年的时间才终于让他们知道航空单位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好,而这些道理从我接触的第一天就意识到了。

举个例子,就像我们在学校学到的很多“理论知识”一样,它们看起来很有道理,像数学公式一样明确,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比如,很多人小时候都学过“努力就能成功”的道理,但现实却告诉我们,成功往往不仅仅是努力这么简单,它还涉及到时机、资源、机遇等多方面的因素。这就像我们在学数学时,明明知道“1+1=2”,但如果我们用这个逻辑去解答复杂的经济问题,显然是不够的。现实世界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教科书的公式和定理。我们在学校中接受的教育,就像是那种单纯的数学公式,它看似正确,但真正进入社会后,会发现问题比这些理论复杂得多,不能仅凭“公式”就能找到所有的答案。

第三,找到工作就去做,放下孔乙己的长衫

拿我自己举例子,现在真的有不少大学生缺乏真正的进取心和自信,我们在文化适应力和知识运用的灵活性上其实并不能算得上优秀。我们虽然有更多的理论知识,但在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上,可能还差得很远。如果我们想在当前这个财富快速缩水的时代重新找回竞争力,就必须尽全力的相信自己。首先要打通通向“真实世界”的管道,而这条管道就是工作。

前两天跟表姐聊天,她说他们设计院今年不仅没有招到人,还离职了好几个,结果发现,尽管是热门专业,但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去应聘设计院,觉得工资低、工作辛苦,这个现象让我非常吃惊。所以我觉得真的应该趁着还没毕业,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多实践,多实习,哪怕拿不到大厂offer,也要在这一领域下积累工作经验,毕竟没有实习过,是我一直的遗憾,关于实习也可以看看我的帖子《【避坑指南7】实习是校招的加速器,而非通行证》

最后,重新审视考公考编的“上岸”观念

关于你到底适不适合体制内,可以看我的帖子《【行业解析4】:广义的体制内,公务员、事业编、央国企和高校的区别》。我不会鼓励任何一个向外询问自己要不要考公考编的人,不仅是因为谁也无法预测五年后会不会迎来大规模的缩编,这已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就像我秋招拿到了不止一个“事业编”但在岗不在人的offer,更是因为他能问出这个问题来,大概率说明他的家庭背景给不了太大的支持,而这个支持在体制内是非常关键的。为什么我选择不考公考编?因为我是普通人,没有资源,也没有背景,在我看来,普通人的试错成本最低——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所以勇于尝试,敢于犯错,才是我们应走的正确道路。

说到底,就业下沉不过是面镜子,照见我们这代人的清醒。我不想像《骆驼祥子》里祥子要攒钱买车一样天天计算首付还差多少,当买房落户从人生必选项变成超纲题,我们终于有勇气撕掉标准答案——毕竟,卷面分再高,也不如把日子过成加分项。当整个社会都在讨论"上岸",或许真正的彼岸不在体制内外,而在能否把双脚扎进生活的泥土里。毕竟,参天大树要生长,向下扎根和向上生长同样重要。

#牛客激励计划#
SAGIMA牛马咖啡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作为牛马,为了那点“窝囊费”,难免有些抱怨和感悟,汇总一下叭~

全部评论
一上来就把杠杆加满了,年薪200w也吃力啊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2-21 17:13 广西
写得真好lz这个文笔可以去写文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3-05 23:44 四川
接好运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2-23 16:48 山东
分析得很好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2-21 16:13 北京
总结的很到位,点赞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2-20 20:54 辽宁
uu写的也太棒了吧!!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2-20 20:09 黑龙江
mark济南工作情况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2-20 19:59 黑龙江
就业下沉值得思考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2-20 19:51 湖南
楼主分析得很透彻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2-20 19:40 湖南
写的真不错,sagima哥哥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2-20 17:18 北京
写的太好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2-20 10:48 北京

相关推荐

不愿透露姓名的神秘牛友
07-01 17:0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不愿透露姓名的神秘牛友
07-02 14:45
bg是二本双一流硕,目标是Java后端开发岗,投暑期实习0大厂面试,只有极少的大厂测开,可能投的晚加上简历太烂加上0实习?求大佬们给个建议
程序员小白条:别去小厂,初创或者外包,尽量去中小,100-499和500-999,专门做互联网产品的,有公司自研的平台和封装的工具等等,去学习一些业务相关的,比如抽奖,积分兑换,SSO认证,风控,零售等等,目标 Java 后端开发吗?你要不考虑直接走大厂测开?如果技术不行的话,有面试你也很难过的
实习,不懂就问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先说明一下bg吧本2硕9我个人感觉学历是对招聘有加成的在简历初筛和横向对比上确实会有加成。其实我个人是没有参加秋招的,具体原因后面再谈,算是春招比较极限拿到offer吧。先从简历来说吧。1. 如何写好一份简历?- 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优势点,扬长避短例如:如果你是92的学历,在简历上学校后面打上一个985/211的tag例如:如果你是普通本硕,拿就多拿项目来说事我看过比较多的简历,发现很多人的简历写不到要点上,单从技术岗来说,什么对面试官或hr说是有吸引力的呢?如果没有学历优势那当然是是否和我的招聘要求是否匹配。所以我们第一件事就是仔细阅读要投递的招聘岗位的JD。然后根据JD进行优化,就拿我投递的golang岗位来说吧,要求会docker,有分布式经验,微服务开发经验。即便我们的项目是用的单体架构实现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JD来优化我们的项目(即使你真的没有优化自己的项目代码)怎么优化呢?就是在脑子想怎么把自己的单体架构拆分成微服务,里面涉及到的架构图我们要能画出来,是怎么进行通信的,最后部署用的docker或者k8s。当然你写进简历去了当然要去深入了解,而深入了解的过程就是背八股的过程。八股怎么背后面再聊。还有一点就是我看很多人写的项目并没有突出项目的重点,很多人写项目就是写我用了什么东西做出了个什么。然后没有写具体的应用场景,我个人认为有无应用场景是很重要的,有实际上线和引用说明你的项目有价值,比之其他人的“练手”项目要高级很多。以我自己为例,我本科的时候在护网期间做了一个蜜罐和反向代理的防火墙。然后在学校护网期间,日志记录蜜罐捕获了多少次攻击并且有完整的溯源路径,利用这个系统成功反制攻击方得分。这就是应用场景和产出,再比如我在学校给党建部开发过一个erp,实际上线遇到了什么业务问题,怎么进行解耦以及设计的最后上线应用成功迁移纸质文档到电子文档,这就是产出和应用场景。最后再项目经历后面添上自己用到的技术栈等等。- 再谈实习其实实习很多时候就是进去作dirty work的,mt和ld也不会指望你有多大产出。这个时候就需要包装实习,比如你是测试岗,你想找后端就包装后端岗位就行了。怎么包装呢?你做测试了你测出bug,然后定位具体bug原因是什么,这就是可以进行包装的地方,比如某个接口很慢然后你测出来了,然后和写这个代码的同学沟通为什么很慢,怎么排查的,他的排查经历就是可以包装成自己的,再就是熟悉业务流程。是否能把前端到后端请求返回数据的整个流程画出来,如果能画出来就知道这个业务的解决方案和场景(就算不懂也可以问后端同学具体的流程是什么样的)。而且语言也是相同的,比如你实习的go想找java,其实都是差不多的,goroutine的地方换成java多线程模型。以此类推,根据你的JD来包装自己的项目和实习。- 无关信息一些和岗位不相干的信息就别写了,比如什么学生会经历,班长经历什么的(争对于技术岗),获奖信息可以写但也限于技术获奖,无关获奖写进去也不加分,反而写一些大创,互联网+什么的真的了解的人觉得真的会很水很水反而扣分。2. 聊完简历再说说面试- 八股文可以说绝大多数校招考察的内容就是八股文,八股文涵盖的内容之宽泛会让人看了比较抓狂。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语言和框架的底层实现原理。可以说无所不包,甚至有些内容还是比较偏的。但我们也可以从JD,和面试经验总结一二。再说go,go后端喜欢问mysql,redis,mq以及基础数据底层实现以及gc,内存模型,内存泄露。计算机网络 http,https,tcp、udp。客户端喜欢问线程模型,线程和协程对比。计网和操作系统内核等内容。大家可以根据对应公司和岗位查询过往的面经。然后就是一定要录像或者录音备份,以供自己后来复盘,复盘自己哪里没答出没答对,然后不对做笔记,就算后面挂了也可以把内容放在网上请教大家的经验。我用的八股是面试鸭刷题当时开通应该是99块钱,现在不知道多少钱了(无广)。大概背了300多题,但其实很多题目内容是互通的就比如redis的哨兵和mq的备份,实现的思想其实就是一致的,通过备份来实现高可用。再就是通过开多个副本来实现高并发。其实只要明白了底层的思想,在面试的时候就算一时没想起来,也能这么跟面试官说,我们可以来一起捋一捋具体怎么实现的,从底层逻辑慢慢捋到具体的实现(我面试的时候就经常和面试官说我们可以一起来捋一遍设计的思想到具体的实现)- 手撕代码这部分没啥好说的,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只能靠刷题积累,一般来说面试映像好的话不至于出很难的题目,出很难的题目就是为难你,到时候直接说不会就行了。推荐leetcode hot100刷够3遍。- 再说被挂这应该是所有人都会经历的事情,除非你真的一出场就是满级号,那当我没说。我因为只经历了春招所以心理压力上还是比较大的,一开始投递tplink,直接简历挂(大概2月下旬投递的,然后快4月了挂了,这家真的垃圾公司),当时就是海投战术,各种线下招聘会,适合的岗位就一股脑全投了。经历过简历挂,面试挂(京东,美团,字节都挂过),笔试挂,尤其点名bilibili代码题全A一个月之后挂(真的很想笑,你不招人别放招聘信息嘚唔嘚啊)一度怀疑是自己的问题。但后来发现原来机会并不止这些头部大厂,后面放宽心态,早上中午晚上反复刷八股文,练习口语表述以及刷代码题。后面就算自己挂了也没有很失落,获得的京东反馈是横向被挂因为我是写go的哈哈哈京东要javaer,美团要的也是。字节因为确实运气不行问的东西比较偏没有掌握,后面慢慢积累从3月中旬开始面试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拷打。获得了2家国企的offer,宁德时代的offer,好未来的offer,得物的offer。大概都是在4月底到5月初出的结果,其实这个时段已经快接近毕业答辩了。所以当时也有些急吧,不过在拿到第一个offer的时候就基本踏实了,所以有一个保底还是很重要的,这个保底怎么找呢?可以投递一些小公司,先放低期待。起码最后毕业了不会说待业状态,有了之后信心其实会大增,为后续面试打下基础。------------------------------------好了聊完招聘可以说说我是为什么没参加秋招的,因为被导师画饼了,研二下被导师外派到一家合作的初创公司。算是实习身份吧就是没有五险一金,但其实因为初创所以我是后端的leader(够神奇吧)我负责了该公司的后端架构设计以及一开始没有前端同学自己用reat-antd写前端。在一个月时间成功写出第一版单体架构,后面我面了前端的一位同学进来之后逐渐减轻了自己的开发压力。后面慢慢迭代版本和功能,拆分单体业务成了后面的微服务和分布式架构。当时给的工资是税前17k,我觉得这比待在学校好多了,后面也是被画饼了说留下来委以重任月薪给30+。奈何公司隐瞒了经营情况,导致去年11月份已经发不出工资了(就这个时候还在画饼说后面一定拿到融资,我还真信了)结果到了2月份依旧无果,果断参加春招最后比较极限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吧。------------------------------------写在最后我们总是会被当下的所谓的“失败”打击,过去认为被老师找家长天塌了,大学认为分手,记处分天塌了。到现在认为没有个好工作好对象天塌了,但经历过时间洗礼之后,不过是些许风霜罢了,只要还在这世上活着,那就有千千万万条道路可以走,共勉,我在此就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路~共勉之。
如何准备秋招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29
35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