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 boy”和“查数姑”如何破局
作为一个“资深”面试官【每年校招加社招面试人数不低于50人,勉强算吧】,经常会发现一些很奇怪的现象,很多数据分析师,干了三四年了,简历上项目内容也很高大上,从用户增长到数据仓库、从数据治理到数字化建设,可以说是基建和增长都有涉猎。但是,深挖以后发现,这些事情好像是参与了,但是好像跟他又没什么关系,说白了就是纯支撑,"sql boy"或"查数姑",看起来每天都很忙,但是并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无法量化自己的产出。
这个问题常见吗,很常见,能解决吗,当然可以。你要说让数据分析师主导业务可能会比较难,因为一般数据分析师属于职能线,业务怎么会让“外部”同学主导走向呢。另外,业务同学再怎么说也比数分对业务了解更透彻吧,你很难从业务发展角度说服别人听你的。当然,有那种大神,方法论、业务洞察都很厉害,但是毕竟少数,没有样本意义,不然这篇文章可能就是要写《业务同学,如何守住业务发展基本盘》了。
下面我们来分析下原因,尝试着给出一些解决方案,大家看看合不合理,能不能落地,有没有帮助;
问题定位:这块我和一些社招同学聊过,除了一些组织架构,内部斗争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主要问题还是集中在以下两点
1、没时间,没空间
没时间:人员配比失衡,活多人少,没时间思考业务,更别说引导业务了,活干完就不错了,属于被push的角色,没啥主动权;
没空间:老业务了,该做的都做了,没啥可分析挖掘的,现在只能维稳,业务侧也是在瞎尝试
2、工作边界感比较强
大家都只想干好自己的事情,不想插手别人,也不想别人插手我的事,各干各的,互不干扰(别抢活)
解决方案:
1、没时间、没空间
没时间:这个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解决,梳理好自己的工作,哪些是需要高优支持的、哪些是可以排期的、哪些是固定需求可以通过看板或者定时邮件解决的、更有甚者,可不可以针对产运做个数据培训,解放自己的同时,也增强自己在团队的影响力;
没空间:这块常规手段就是盘点核心路径漏斗,找到“瓶颈”优化 ;或者运营侧的一些常规活动和配置,这块可以配合来做一些策略实验。当然作为一个老业务,存量“盘子”肯定很大,例如对流失用户做召回,也属于投产比比较高的事情。
2、边界感很强
互联网行业数据分析师和传统行业,咨询行业有着天然的区别;互联网行业,数据分析师不仅要比业务懂数据、更要比业务懂业务,这就要求你必须参与到数据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环节,了解业务的各个场景。所以一个资深的数据分析师,一定是数据分析+数据运营+数据产品的融合,这才是一个完整有价值的数据人。
#23届找工作求助阵地##我的求职思考##数据人的面试交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