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 2022 届校招正式批启动 - 附精华面经

1999 年,NVIDIA 发明了 GPU。这极大地推动了 PC 游戏市场的发展,重新定义了现代计算机图形技术,并彻底改变了并行计算。最近,GPU 深度学习为现代 AI 这个新的计算时代带来了新动力-GPU 在能够感知和理解世界的计算机、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中发挥着大脑的作用。

NVIDIA Omniverse™ 将各种专业设计应用 汇集到一个逼真的协作环境中。 在不同地点使用不同应用的多名设计师可以 同时处理一个设计。审核者可以要求设计师 更改内容,并可实时查看更改结果。 此协作平台性能卓越,专为复杂的设计和 创意行业而打造。

NVIDIA GeForce® 拥有 2 亿玩家,是全球著名的大型 游戏平台。GeForce RTX GPU 和 GeForce Experience™ 应用可将个人电脑转变成性能强大的游戏机。

NVIDIA 如同一台“学习机器”, 通过适应关乎世界且只有我们 才能解决的棘手新机遇不断 前行。

正式批介绍

1、如何参与校招投递?

投递链接 :https://www.nowcoder.com/link/yxqy-ywd

2、岗位有哪些?

  • Developer Technology Engineer (AI/CUDA / GPU /HPC)
  • Deep Learning Performance Architect
  • VAVE Solution Engineer
  • Deep Learning Compiler Engineer
  • LLVM Compiler Optimization Engineer
  • Memory Solution Engineer
  • Product Quality Engineer
  • System Design Engineer
  • Design Verification Engineer
  • Thermal Engineer
  • PCB Design Engineer
  • GPU Application Engineer
  • ASIC Engineer (IP/SOC/PD/Power)
  • ASIC Floorplan Design Engineer
  • VLSI Physical Design Engineer
  • C++ Software Engineer
  • Distributed System Engineer - Apache Spark
  • Embedded Software Engineer - Autonomous Driving Platform
  • Web Full Stack Engineer - Autonomous Driving Platform
  • Web Applications Software Architect

工作地点:上海、北京、深圳

3、岗位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网申时间:7 月 19 日 - 8 月13 日 21:00

4、面向的招聘对象?

2022届 应届毕业生(毕业时间在2021年9月1日-2022年6月30日之间)

中国大陆院校以毕业证为准,港澳台及海外院校以学位证时间为准。

5、牛客投递优势?

反馈快,HR将于8月1日给到所有投递用户相应投递反馈

面经汇总:

2020校招芯片设计工程师面经:https://www.nowcoder.com/discuss/356113

英伟达 两场技术面经Lead design engineer:https://www.nowcoder.com/discuss/533603

面经及部分答案:英伟达实习生面试 ASIC PD岗:https://www.nowcoder.com/discuss/590216

面经系列:2020年英伟达ASIC PD岗 :https://www.nowcoder.com/discuss/587386

2020校招芯片设计工程师面经:https://www.nowcoder.com/discuss/356113

#牛客22届优选企业专场##校招##英伟达##秋招#
全部评论
请问社招可以投递嘛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1-07-30 13:39
想问一下大佬,面试是全英文的吗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1-07-24 11:50

相关推荐

刚读研时,我和其他人一样,带着对学术的憧憬:每天早起背单词、读文献,晚上十点准时合上纸质书睡觉,甚至会给同门带亲手买的早餐。那时的我,连导师背后嘀咕“XX就是爱看闲书”都当趣事,觉得能沉下心做研究是件浪漫的事。可现实很快给了重锤:导师克扣补助金是常事,承诺的学术资源总在“下次一定”,甚至连毕业生毕业证都要卡流程;更致命的是,他连英文论文都看不进去,指导时只会空洞地说“再改改”——学术热情就像被浇了冷水,慢慢从“想做出成果”变成“只想安稳毕业”。后来我才明白:没有引路的导师,学术这条路真的会走得很孤单。虽然导师在学术和职业规划上几乎“零帮助”,但学校的平台和我们之间的情谊,成了求职时的底气。秋招季,我们挤在实验室一起改简历、模拟面试,哪家公司放鸽子了就互相打气,拿到offer了就凑钱搓一顿庆祝。那些“这家公司加班严重”“那家面试官超nice”的信息共享,那些凌晨两点还在群里讨论笔试题的深夜,反而成了读研最珍贵的回忆。读研前,不妨先问问自己:是真的热爱学术,还是向往“研究生”这个标签?如果选择读研,请务必提前了解导师——那些被和谐的“导师评价网”“研控”等平台,还有师兄师姐的真实反馈,比任何官方介绍都靠谱。记住,导师的风格会直接影响你的读研体验,甚至人生轨迹。如今再想起那间实验室,想起一起打游戏的深夜、抢演唱会门票的兴奋、被导师骂到抱头痛哭又互相安慰的瞬间,心里五味杂陈。感谢那段经历让我明白:好的导师是灯塔,坏的导师也能让你学会在风雨中自己掌舵。
你后悔自己读研吗?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5
28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