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车财观 level
获赞
0
粉丝
0
关注
0
看过 TA
0
海南大学
2012
运营
IP属地:湖南
暂未填写个人简介
私信
关注
10-30 11:25
海南大学 运营
在数字化浪潮中,数据已成为金融服务的核心驱动力。不久前,宁波银行与企查查的战略合作,正是这一趋势下的典型范例。企查查作为国内领先的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依托日更新13T的企业数据资源库,构建起覆盖 1.1亿+企业的全维度画像体系,其自主研发的“知彼阿尔法”商查大模型,通过AI智能算法实现风险事件的分钟级穿透分析,为金融科技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而宁波银行,作为一家中外合资的区域性上市银行,也是作为全国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24年度全球银行1000强” 榜单中位列第80位,实力不容小觑。此次合作,是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跨界联动,对宁波银行来说意义深远。鲜花与暗礁同程2025年上半年,宁波银行的财报数据犹如一把多棱镜,折射出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发展态势。从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25年6月末,宁波银行资产总额达到34703.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04%,存款总额20764.14亿元,比年初增长13.07%;贷款及垫款总额16732.13亿元,比年初增长13.36%,规模与质量并重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这一成果,既源于对本土市场的深度挖掘,也得益于全国化布局的持续完善,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区域银行中的领先地位,彰显出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在营收和利润方面,宁波银行同样成绩斐然。上半年实现营收371.60亿元,同比增长7.9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7.72亿元,同比增长8.23%。在成本管控与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双重作用下,宁波银行在保持业务扩张的同时,盈利水平持续优化,展现出高效的经营管理能力与强劲的抗风险韧性。然而,高光财报的另一面,宁波银行也存在一些成长烦恼。一方面,息差收窄的压力持续存在。2025年上半年,宁波银行净息差为1.76%,同比下降11个基点;净利差为1.79%,同比下降14个基点。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以及市场利率下行等因素影响,生息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47个基点,其中贷款收益率下降54个基点。虽然在负债端,受存款利率市场化下调影响,银行动态调整存款定价管理策略以及推动存款期限结构优化,降低计息负债成本,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25个基点,整体付息负债利率下降33个基点,但息差收窄的趋势仍对其盈利增长带来了一定挑战。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宁波银行带来了潜在风险。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可能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而增加银行的信用风险。若经济出现下行压力,企业还款能力下降,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规模利润双增、息差与宏观双压,宁波银行在“亮眼成绩单”与“隐性风险表”之间同步奔跑。城商行红海暗涌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宁波银行所处的竞争环境愈发复杂。一方面,区域银行竞争白热化,宁波银行面前,江苏、北京两大劲旅贴身紧逼。从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25年6月末,江苏银行资产总额4.79万亿元,北京银行4.75万亿元,而宁波银行资产总额为 3.47 万亿元。宁波银行的资产规模在三者中相对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在获取优质客户资源、开展大规模业务合作以及应对市场波动等方面,相对较小的资产规模可能使其处于劣势。例如,在参与一些大型项目的融资时,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往往更具优势,能够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更全面的金融服务,从而更容易获得项目合作机会。从营收结构来看,非息收入占比是衡量银行营收多元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2025 年上半年,江苏银行非息收入占比为 26.58%,北京银行这一比例为 28.63%,宁波银行非息收入占比相对较低。较低的非息收入占比表明宁波银行对传统利息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息差收窄的背景下,面临的盈利压力相对较大。一旦市场利率出现较大波动,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利息收入的减少可能会对其整体营收产生较大影响。从资产质量来看,不良贷款率是关键指标之一。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76%,江苏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84%,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9%。虽然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低,但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仍需持续关注潜在风险,加强风险管理,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崛起,给传统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宁波银行未能幸免。这些公司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创新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它们在支付结算、小额贷款、理财等领域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年轻客户和小微企业客户。例如,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的快捷支付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网络借贷平台则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大行业务“拼块头”、互金平台“抢流量”,夹在中间的宁波银行腹背受敌。新蓝海航向在金融行业变革的浪潮中,城商行的发展趋势正呈现出多维度的变化。一来,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城商行纷纷加大科技投入,构建数字化服务体系,以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宁波银行应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从“系统化、数字化、智能化”着手,持续提升金融科技支撑能力,完善现有的300多套科技系统,确保各项系统能够紧跟市场变化,快速迭代升级,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二来,服务实体经济始终是城商行的根本使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城商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对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的金融服务。宁波银行应坚守“支持实体,服务中小”的经营宗旨,从客户视角出发,持续完善产品、优化流程、提升服务。例如,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科技贷款、人才贷款等金融服务;对于进出口企业,优化国际结算、外汇风险管理等服务。三来,城商行依托本地资源和客户基础,深耕区域市场,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通过深入了解区域经济特色和客户需求,城商行能够提供更贴合本地实际的金融服务,增强客户黏性。宁波银行应继续完善机构布局,重点推动分行区域营业网点下沉至大型社区和强乡重镇,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客户口碑,打造区域本土主流银行。例如,在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活跃区域,积极拓展业务,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综上所述,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宁波银行需保持敏锐的洞察力,积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通过不断创新与改革,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在金融棋局里落好每一步棋,为金融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10-14 14:15
海南大学 运营
房产服务要变天了?在房产交易的江湖里,每一次政策的风吹草动,每一个平台的新动作,都可能掀起惊涛骇浪。最近,贝壳推出的“真保障”全流程服务保障体系,无疑在房地产服务行业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一体系涵盖“真实房源、房款安全、佣金可退、隐私保护、质量补偿”等重点环节,从房源信息的真实性到交易资金的安全性,再到售后服务的保障性,都给出了全方位的承诺,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交易全流程的服务保障,让房产交易双方都能省心和安心。乱象丛生待整治回溯过往,房产服务领域可谓“沉疴难起”,消费者权益几乎“裸奔”。一来,虚假房源就像房产交易市场中的“毒瘤”,长期肆虐。在各大网络平台、房产中介门店,虚假房源信息屡见不鲜。一些不良中介为了吸引客户眼球,获取更多流量,会发布一些价格远低于市场价、装修精美、地段绝佳的虚假房源信息。消费者往往满怀期待地联系中介,结果却被告知该房源已售,或者实际房源与描述相差甚远。这不仅让消费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看房、沟通,还让他们对房产服务行业失去信任,破坏了市场的诚信环境。二来,乱收费也是房产服务行业的一大顽疾。在房产交易过程中,部分中介机构常常会以各种名目向消费者收取费用,除了常见的中介费、服务费,还有诸如贷款手续费、评估费、担保费等,而且这些费用的标准往往不透明,随意性很大,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对于购房者来说,这些额外的费用无疑是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原本预算好的购房成本,可能因为这些乱收费而大幅增加。这种乱收费现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三是,房产交易流程极为复杂,涉及多个环节和众多专业知识,这也导致在交易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在资金交割环节,一旦资金监管不到位,就可能出现卖家卷款跑路、买家资金损失的情况;产权过户环节,如果产权存在纠纷,就会导致交易无法正常进行,给买卖双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同时,还有房屋质量问题,一些卖家和中介故意隐瞒房屋的质量瑕疵,比如漏水、墙体裂缝等,消费者在入住后才发现问题,却面临着维权难的困境。这些交易风险的存在,让房产交易之旅充满了不确定性,让消费者时刻提心吊胆。而贝壳“真保障”体系的推出,正是为了应对这些行业问题,满足市场对安全、规范房产交易服务的迫切需求。通过建立标准化、可执行、可赔付的保障体系,贝壳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安全的房产交易环境,推动行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行业沉疴让消费者步步惊心,贝壳则用“真保障”把惊心变安心。数字光环下的暗流尽管贝壳想用“真保障”讲一个信任新故事,可翻开2025年上半年财报,老毛病依旧缠身。据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贝壳虽然实现了总交易额(GTV)17224亿元,同比增长17.3%,净收入为493亿元,同比增长24.1%,但净利润为21.62亿元,同比却略有下降,经调整净利润为32.14亿元,同比下降21.34%,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其一,从业务板块来看,存量房业务作为贝壳的传统核心业务,上半年净收入为136亿元,同比仅增长4%,虽然存量房交易GTV达到11638亿元,同比增长13.7%,但增长幅度相对有限。这主要是因为市场下行导致存量房交易周期拉长,佣金率承压,收入增长乏力。在一些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二手房市场竞争激烈,房源供应充足,购房者议价能力增强,使得中介的佣金难以提升,甚至部分中介为了促成交易,不得不降低佣金标准。新房业务方面,上半年净收入为167亿元,同比增长29.9%,新房业务GTV为4876亿元,同比增长26%,增长态势较为明显。然而,新房业务也面临着开发商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导致回款周期延长,且贝壳为了获取新房项目资源,需要支付更高的渠道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利润空间。其二,资产负债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截至2025年6月末,其资产负债率为44.3%。虽然处于一定的可控范围,但随着业务的扩张,如租赁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 “贝好家” 等新业务的推进,资金需求不断增加,如果不能合理控制负债规模,将会对公司的财务稳定性产生影响。此前贝壳在租赁业务扩张过程中,为吸引房东和租客提供了较高激励,导致2024年租赁业务相关负债高达223.7亿元,同比增长26.4%,这无疑给资产负债率带来了上升压力。此外,房产服务行业负面事件频发,如虚假房源、乱收费、交易风险等问题,对消费者信任造成了严重冲击。尽管贝壳推出了“真保障”体系来重建信任,但要彻底消除消费者心中的疑虑并非一蹴而就。一些消费者仍然对房产中介和平台存在不信任感,担心在交易过程中会遭遇各种问题,损害自身利益。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上,仍然能看到一些关于贝壳的投诉,涉及虚假房源、服务态度差、佣金纠纷等问题,这些负面信息会影响潜在消费者对贝壳的选择。例如,有消费者购房后,贝壳经纪人私自将个人信息提供给装修公司,导致购房者频繁收到装修骚扰电话。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贝壳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降低了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度。此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其他房产服务平台也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保障措施,这对贝壳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如何在竞争中持续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是贝壳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贝壳一边用“真保障”修信任,一边被老毛病拖进“增收不增利”的深坑。新增长引擎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房产服务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其中,政策、技术、需求三面夹击,传统房产中介的舒适区正被迅速瓦解。从政策导向来看,“房住不炒”依然是核心基调,各地政府不断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如放松限购限售、降低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等,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同时,政府也在加大保障性住房和租赁住房的建设力度,推动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贝壳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态,积极响应政策要求,在合规的前提下开展业务。例如,在保障性住房和租赁住房领域,贝壳可以凭借其平台优势和服务能力,参与相关房源的运营和管理,为租户提供优质的租赁服务。从技术发展来看,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房产服务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房产交易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精准匹配房源和客户需求,提高交易效率;AI智能选房师、房源维护助手等工具的出现,为经纪人提供了更高效的服务手段。贝壳一直以来都重视科技应用,未来应进一步加大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不断升级和完善其技术工具。例如,优化VR看房功能,让用户能够获得更加真实、沉浸式的看房体验;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深入挖掘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房产推荐和服务方案。此外,市场需求变化也是不容忽视的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房产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居住功能,而是更加注重房屋品质、居住环境、配套设施以及服务体验等方面。在二手房交易中,消费者希望了解房屋的真实状况,包括房屋质量、装修情况、周边配套等信息;在新房交易中,对户型设计、小区绿化、物业服务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贝壳应顺应这一需求变化,加强对房源的品质把控,提升服务质量。在房源端,对房屋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为客户提供详细准确的房源信息;在服务端,加强对经纪人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为客户提供从看房、购房到入住后的全方位服务。总之,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贝壳既面临着挑战,也拥有着巨大的机遇。只有顺应行业趋势,积极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引领房产服务行业朝着更加健康、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关注他的用户也关注了: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