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被 AI 替代?

【产品的交付模式正在重塑】
一直以来,软件研发公司遵循"业务领域专家+专业产技团队"的交付模式:专家提炼行业知识,产品经理负责转化和评估需求,程序员负责代码实现。

但是从今年开始,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模式正在被AI系统性重构:混合专家模型(MoE)动态组合领域知识,MCP协议连接不同数据源和工具和模型,推理模型最后实现需求到代码的端到端转化。

【AI 是如何提效的?】
大模型经过两年的发展,AI 在研发中扮演的角色经历了如下的演进过程:

1. 初级阶段:两年前,我们借助GPT-3.5这种大模型解决研发遇到问题;

2. 中级阶段:近一年,我们通过Claude3.7 等超长上下文推理模型和Cursor这种研发工具,解决大部分代码和需求的实现;

3. 未来:不远的未来,AI将作为共同创造的伙伴,对行业或者业务领域带来价值重构。

【双刃剑】
AI 虽然可以带来工作效率的提升,但其实对使用者的能力要求也在快速演进:

1. 两年前,一线公司校招的要求是会用 AI 工具,解决日常的单点问题;

2. 近一年来,公司更希望能够员工通过AI 实现工作流程的深度提效;

3. 效率提升的最后,必然会回归业务和商业模式的本质:重塑当前的业务模型甚至影响行业形态。一些原有流程会被颠覆或重建,一些新的需求和机会会被发掘。

对企业主而言,效率的提升将会伴随着成本下降而转为利润。不幸的是,对打工人而言,能力要求的曲线将会变得异常陡峭:毕竟业务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永远只会由极小部分人发起并完成。

因此,社会的财富分配的差异可能也将越来越严重。当前已然可见一斑:少数的科技公司和精英团队即可撬动巨大的社会资源和投资杠杆。

【谁会被替代?】
最后,回到开头的问题,谁会被替代?

讨论什么岗位会被替代可能本身就是伪命题,因为未来各个行业的交付模式会被人工智能深刻影响。

19世纪纺织工人砸碎蒸汽机时,他们真正恐惧的不是机器,而是自己毕生修炼的肌肉记忆正在变得一文不值。

历史总在证明:被替代的从来不是某个具体岗位,只是固守旧认知范式的人。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头像
11-03 16:48
已编辑
百度_高级研发工程师
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无论我们怎么去说,去讲述,去证明,都抵不过一个offer来得实在,无论我们怎么去复现求职中的摸爬滚打、扒皮抽筋、狼狈不堪,都抵不过你在简历写上大厂的名字(外包不算)。 所以在我求职期间,我什么话都不说,什么话都不讲,因为没有意义,虽然我总讲过程才是意义,但只有当你上岸的那一刻,你才有资格回想在水里的挣扎,只有等你出了山,你才知道山的全貌。 我为什么一定要离开华为OD,难道它不稳定吗,不能赚钱吗。为了证明自己,那肯定有的。其实更多的是印证我的认知是否真的正确。 (给不了解我的人交代一下背景,在下双非一本,gap一年,华为OD外包,摸爬滚打4个月,艰难上岸百度正编)一、...
先锋战士:说得很真诚。鄙视链自古有之,学历,家庭背景,财富,权利。从小有之,小学羡慕那些当班委的,中学羡慕那些学生会的,高中羡慕尖子班拿教学金的,大学羡慕高绩点,毕业了羡慕进大厂的。工作了,又羡慕高职级的,再后来又羡慕别人早早结婚的。我想表达的观点很简单,无论是华为od还是百度,都是经历,没有孰高孰低,为了抵达下一个风景,总会付出更多东西,但不就是人生吗?正如登山,每个阶段的山,都要想办法攀登,在博主的文字中,见到了坚持和积极寻找问题解决办法的心态
学历对求职的影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不愿透露姓名的神秘牛友
11-03 14:23
海康威视 嵌入式软件开发 总包29w 其他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LXXXXd:有点杂,想搞自动化的话没必要把法律的经历写上去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09-11 22:01
门头沟学院 C++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1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