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一面面经——已挂

### 自我介绍

### 项目

介绍一个比较有挑战的项目(疑似面试官没细看简历?不知道这种问法常不常见,准备的都是具体的小问题,还真没有准备一份从头把项目说一遍的答案)

项目的难点有哪些?

怎么保持操作的原子性的?

如果多个用户同时想下单怎么办?

怎么解决一人一单的?

### 八股

能解释一下HTTPS的加密原理吗?这些加密的过程中密钥会不会被窃取?证书的作用是什么?证书的内容是什么?

数据库的日志都有哪几种?更新语句执行后,几种log发生变化的先后顺序?

如果数据库发生故障,怎么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你了解分布式数据库的同#牛客AI配图神器#步机制吗?同步是推的过程还是拉的过程?

你有没有使用过分布式锁?它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你提到消息队列,为什么选择这个消息队列?有哪些优缺点?

### 手撕代码

二叉树后序遍历,递归版本、循环版本

### 反问环节
尝试问一下业务,但是虾皮他们家是招来之后再随机分配的,具体会负责哪一块也不清楚

面后自我总结:自己背完八股、刷完leetcode把项目忘得一干二净,真的怀疑自己的记忆力了。简历上的东西一定一定要一清二楚!!!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小米的全员编程考试(主要面向20级以下研发岗,150分钟3道题,在LeetCode平台进行),尤其还与部门排名挂钩,这在打工人中引发了热议。看待其意义,需要一份“人间清醒”。公司视角:为何推行此类考试从公司管理角度看,小米推行这类考试有其逻辑:快速筛选与保持敏感度:在大规模团队管理中,标准化考核是一种相对高效的筛选手段。LeetCode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快速检验程序员的问题解决能力和代码熟练度,有助于保持技术团队对代码和算法的“敏感度”。营造“技术至上”氛围:公司可能希望借此在内部形成一种竞争氛围,强调技术能力的重要性。识别高潜力员工:对于20级以下的员工,公司可能将此作为识别有潜力、能抗压员工的一种方式。能在压力下稳定输出甚至脱颖而出的人,可能被视为“高潜力股”。打工人视角:光鲜下的压力与扭曲然而,一旦与部门排名和“横向通晒”强绑定,考试的滋味对打工人来说就复杂多了:压力层层转嫁:个人成绩成为“部门脸面”。排名一出,从总监到经理,再到组长和每位员工,压力会层层加码。你不再只是为自己考试,而是在为“部门的荣誉”而战。备考资源不均,有失公允:一些业务压力小、有充足时间准备的团队,自然更容易考出好成绩;而那些天天加班、项目赶进度的团队,可能连刷题的时间都挤不出来。 成绩排名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部门备考资源和策略的较量,而非纯粹个人技术能力的公平比拼。“刷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这是最核心的争议点。能快速解出LeetCode难题,不一定能写出优雅、可维护的业务代码;是考试高手,不一定能解决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问题。 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架构设计、业务理解、沟通协作、项目管理等综合能力,很难通过一次编程考试衡量。理性看待:考试的意义与局限所以,编程考试有其意义,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意义在于:它能基础性地评估算法和编码熟练度,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并作为一种统一的、可量化的考核工具。局限在于:它无法全面反映真实工作能力,过度强调排名可能引发短期功利行为(如有的部门可能请外援辅导或“战略性”安排考试人员),可能打击部分团队士气(那些忙于实际业务但没空刷题的团队)。给打工人的生存建议既然考试是既定规则,打工人可以这样做:心态放平,看清本质:将这视为一次检验自身算法基础的机会,而非决定职业生死的大事。它在公司评价体系中只是的一部分,你的项目贡献、团队协作同样重要。策略性准备,而非盲目刷题:无需拼命刷几百道题,抓住核心数据结构与算法,理解常见题型解题模式更重要。 每天花少量时间保持手感,比考前突击更有效。不让考试打乱节奏:你的职业规划与公司的管理需求可以共存,但不一定完全一致。 不要因一次考试自乱阵脚,持续学习和积累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才是长远之道
投递小米集团等公司10个岗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4
15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