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应届生工资真不少

工作目的是挣钱,挣钱的目的是享受生活,如果没有富二代的命,就只能自己努力了,用DeepSeek问了一下大厂工资,真比我们那会强太多了

国内互联网大厂应届毕业生的薪资水平普遍较高,但具体数值因公司、岗位、职级(如普通/SP/SSP)以及所在城市等因素差异较大。以下是综合各搜索结果整理的主要信息:

---

### 一、 **技术岗位薪资**
1. **普通技术岗**  
   - **月薪范围**:通常为 **18K-33K**,年薪约 **28.8万-58.7万**(含年终奖和福利)。  
     - 例如:美团技术岗月薪最高可达7万元(算法工程师);小米应届生技术岗月薪约17-18K。  
   - **SP/SSP岗**(特殊优秀人才):月薪可达 **30K-48K**,年薪 **54万-78.75万**,含股票期权、签字费等高额激励。

2. **头部企业案例**  
   - **阿里**:应届生技术岗月薪约23K,SP岗年薪现金区间可达45万-51万(含15薪)。  
   - **腾讯**:研发岗SP年薪约32万+(含基础工资、年终奖、房补及股票)。  
   - **字节跳动**:技术岗年薪30万-50万,优秀者可获期权和安家费。  
   - **拼多多**:技术岗年薪现金区间57万-63万,为行业较高水平。

---

### 二、 **非技术岗位薪资**
1. **产品/运营岗**  
   - 月薪普遍低于技术岗,范围约 **15K-25K**,年薪约 **20万-40万**。例如小红书产品岗年薪区间为30万-52万。

2. **职能岗(如行政、内容运营)**  
   - 月薪通常为 **10K-20K**,年薪约15万-30万,但具体因公司而异。

---

### 三、 **福利与补贴**
1. **常规福利**  
   - 住房补贴(如北京地区1.5K/月)、免费三餐、健身房、年度体检等。  
   - 年终奖:多数企业为3-6个月工资,部分公司(如OPPO)平均年终奖超20万。  

2. **特殊激励**  
   - **签字费**:一次性发放,金额3万-10万不等(如阿里、腾讯)。  
   - **股票期权**:优秀应届生可获得价值8万-10万的期权。

---

### 四、 **企业与城市差异**
1. **企业薪资排名**  
   - 阿里、贝壳、字节跳动、腾讯等头部企业应届生平均月薪超3万,部分技术岗可达4万+。  
   - 小米、美团等企业薪资略低,平均月薪约2.5万-2.7万。

2. **城市分布**  
   - 北京、深圳、杭州薪资较高,上海因岗位差异波动较大,广州相对偏低。

---

### 五、 **趋势与注意事项**
1. **薪资增长**  
   - 近年互联网大厂校招薪资逐年上调,如2023年阿里、腾讯等企业基础月薪较往年增长1-2K。  

2. **竞争与压力**  
   - 高薪伴随高强度工作,部分岗位需接受“996”或项目紧急加班。  
   - 头部企业投录比高达100:1,技术岗更看重学历(985/211优先)和专业能力。

---

### 总结
应届生薪资范围大致为:  
- **技术岗**:年薪 **25万-80万**(普通岗至SSP岗);  
- **非技术岗**:年薪 **15万-50万**。  
实际薪资受个人能力、绩效评估及公司政策影响较大,部分企业还提供户口、落户指标等长期福利。建议求职者结合自身专业和职业规划,综合评估薪资与工作强度的平衡。
全部评论
如果面试过了,请放心,多谈点钱没关系的,大公司有钱,更重视人员到岗,都是公司钱,你要是不来她才完不成指标
2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4-15 23:26 北京

相关推荐

05-05 12:26
门头沟学院 Java
转眼就到五月了,天气还没热起来,回过头看,这大概是过去一年中最忙碌的一段时间。2 月到 4 月几乎没有休息,等节奏慢下来,才发现夏天已经快开始了, 暑期也正式落下帷幕。最后可能会去字节,后面还剩个 B 站和饿了么的面试,但大概率不会再继续投了。我总想为这一年的奔波写点什么,不是为了炫耀什么经历,而是怕自己在未来某个疲惫的清晨,忘了这一路上遇到的人、做过的选择、受过的打击。美团很大,但我所在的组像是一艘大船上的仓库,琐碎、边角,不起眼。小红书则像一条快艇,核心、紧凑、推得很猛,我第一天就被拉去开会,接需求,像是被丢进战场的菜鸟,幸好 mentor 是个特别好的人,用他稳重的方式接住了我的慌张。而字节也算是核心组,目前还没入职,但面试就折磨了我一个月, 面了足足五轮.这一年里,我遇到过一些很重要的人。比如sf师兄,他是我坚持做后端开发最关键的支持者。我实验室工位搬到他旁边后,他几乎是手把手带我,给我发资料、讲面经,一次次帮我梳理思路。没有他,我可能早就放弃了这条路。在小红书实习的时候,我也特别幸运,遇到了 mar 哥和hk。我们经常一起讨论接过需求、代码、实现方案, 当然基本是我听他们说哈哈哈哈,他们对实习, 业务的理解也影响了我很多。记得第一次面 WXG,被评“算法还可以,但缺乏刨根问底的精神”。那时我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现在回头看,似乎懂了一些。我是 211 硕士,26 届,机械转码。读研前几乎没接触过编程,只会点最基础的 Python。考研上岸之后有段时间沉迷 APEX 和 LOL,代码完全扔下了,直到后来偶然接触了伯克利的 CS61 系列,才真正开始把基础打扎实。之后也写过一些小的轮子项目,刷题刷到 1700 分,算是慢慢找到方向了。研一的时候,我跟的是一个年轻导师。他非常 push, 当时研零还没正式进组,就给我派了几个活。但人很实在, 我一直觉得他适合去工作, 但是他选择了高校当老师, 他说想把他觉得好的知识教给大学的学生, 他是非常非常好的人。我记得刚开始连函数怎么写都不太会,是他让我坐到他办公桌旁边,一行一行教我 Python,看不懂代码就带我一行一行的读, 我就在旁边当气氛组。说实话,他可能是我见过国内能力最强的 CS 专业的老师,全栈还全干,项目、科研、代码都能上。他给钱也很大方,从不抠,不过就是会被他导师拉去干一些没人愿意接的活,但从来没把这些事压到我们头上。后来我实习,他也很支持。嘴上偶尔抱怨项目没人干了,可从没说过什么“必须回来”这类话,心里清楚他是在成全我。研一那段时间,实验室管得不多,课程也不是特别重。我花了不少时间去上国外网课,比如算法、数据结构、Python、Java 这类基础课程。印象最深的是数据结构,国外老师讲得真好,把很多概念讲得特别透。后来面试的时候,数据结构这块几乎没怎么被问住,心里其实挺感激那些屏幕另一头素未谋面的老师。除此之外,剩下的时间说实话也没做太多正经事,打了不少游戏,LOL、APEX、怪猎,一晃就过去了一年。到 2024 年 7 月,我开始写一篇小论文,同时也开始认真想未来的方向。是工作,还是继续读博?我读研时曾觉得读博是终点,是最理想的归宿。可现实总比想象复杂,慢慢发现自己可能并不那么适合科研。不管是国内的人情世故,还是对专注力和长期热情的要求,我都不太能达到。其实要是随便找个博读读,毕业后去个大专当老师,这条路应该问题不大。但我也明白,那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8 月份,小论文的实验差不多做完了,我开始正式学黑马视频,补后端知识。这时候还好,之前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基础都还在,真正需要补的是 JavaWeb、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这些偏工程和八股的内容。刚开始看着觉得很多,其实沉下心来学,发现真正需要长期记住的没那么多。那段时间我基本是边学边问,师兄还是那个师兄,帅峰。那会儿他还在美团实习,平时很忙,只能周末抽空,我就一口气把一周积攒下来的问题全甩给他。他也从没烦过我,慢慢帮我分析,一点点讲,讲完再去永劫启动到了国企最后一天,  10 月 7 号,我把 JavaWeb 和 Spring 全家桶都看完了,也过了一遍小林 Coding 的计网笔记。为什么我记得那么清楚呢,因为我在家写完了苍穹外卖。那本来是和朋友约好去旅行的日子,但被我鸽了哈哈哈哈,就留在家里写项目, 虽然主要是因为我妈让我回去相亲……这个项目加上之前在实验室做的一个项目,差不多就是我实习投递的主要材料了。当时也不太懂投递策略,想着“先试试看”,就直接把所有知名互联网公司几乎投了个遍, 小厂基本没投过, 心比天高, 命比纸薄。结果就是一整周过去了没有一个面试邀约,整个人挺焦虑的。白天学操作系统,晚上等消息,邮箱看了一遍又一遍。也不是没心理准备,但那种空等的感觉,真的挺消耗人的...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1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