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uu开心

这篇是来夸夸我同学啦
是两年的同班高中同学,高考后扭着性子就说xx大学计算机好,直接出走。到了一所rk不高的2。
在大学期间我俩保持着联系,知道他进入学生会了、大一就参加大创了、备赛蓝桥杯了、一个非常棒的idea自己落地给了学弟们拿了省二、在做计算机视觉了、谈恋爱了、大二下去某大车企实习了、是一篇ccf-b三作了、在做ai方面了、又一篇ccf-b二作了、发aaai了、nips共一了…
说来很惭愧啊,我也是某2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但是对文章、会议真的不了解层次。
我一直以来想法是就业,大二时候就已经想要去实习了,但是直到大三下才真正有实习。(我朋友在大二也萌生了就业的想法,人家大二上寒假在家背八股、过算法,我在…;人家大二下暑假入职,一假期没回家,我贪玩,买了台switch就去玩…)再次感叹他的执行力和坚决性很强。
(哈哈关于他为什么不想就业,这点很有意思。当时他做的应该是测开岗,天天学新东西,他好像经常自己加班研究。但是了解到实习工资是转正的0.8。毅然放弃了,全心在学校了)
论文+各种比赛
让他已经俨然成了保研中的靓仔(比不上清北和top的佬们)
拒了东大硕、复旦博(研三去cmu深造)、交大硕等offer,最后两天,接受某院士招揽,现保研ustc

我自己也要加油捏🥹,秋招加油,尽早享受剩下的大学生活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我是普通双非学校的,现在一家AI方向的公司做产品经理。实习路径是:大厂产品实习(3个月)→ 创业型公司产品实习(6个月)→ 拿到多个offer → 成功转正。如果要总结一句话:第一份去大厂,看世界;第二份去小厂,找方向。在大厂,学系统。大三寒假,我简历投出去几乎没有回复。后来我认真用泡泡小程序AiCV简历王进行完善:把课程作业包装成项目用数据呈现成果在自我介绍里体现方法论结果拿到了几个面试,进入了一家大厂的产品团队。刚进去时,我负责的是一个功能优化项目,看似微小,但那是我第一次完整经历:用户调研 → 需求分析 → 原型设计 → 技术评审 → 上线复盘。那三个月,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产品经理”。在大厂,你能学到最系统的流程、最严谨的思维。这套底层逻辑,是学校和小公司都教不了的。但大厂也有局限:分工细、节奏慢、创新空间小。三个月后我意识到,我学到了方法,但还没找到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在小厂,提能力。离开大厂后,我去了一个二十多人左右的创业型公司。工资从原来的水平降了不少,很多人都不理解。第一天,老板就说:“新功能的产品方案你来主导。”我成了产品、设计、运营一把抓。自己访谈用户、写PRD、画原型、盯开发、写推广。虽然忙到深夜,但也是成长最快的阶段。有一次,我提出一个改进建议,几周后功能上线,用户增长显著。那一刻我明白,小公司的价值在于你能亲手推动改变。半年后,我确定了自己的方向——我喜欢能从0到1把产品做出来的感觉。三、我的实习方法论第一份实习去大厂——学方法论看清行业全貌积累体系化思维主动学习,不做被动执行第二份实习去小厂——练全链路从0到1独立负责产品快速试错、提升决策能力输出作品集和项目复盘实习建议1. 简历别堆经历,要写结果。用STAR法写成“场景—任务—行动—结果”。2. 别纠结工资。第一份实习最值钱的是成长和视野。3. 实习要有复盘。每做完一个项目,记录你学到的、做出的、还欠缺的。4. 主动提问。问“为什么”永远比“做什么”更重要。实习不是赌博,而是试错。大厂给你方法,小厂给你舞台。
产品实习,你更倾向大公司...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