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至于吧 算法 最低250
点赞 评论

相关推荐

美团是我的第一段大厂实习经历。回望过去的六个月说一说工作和生活上的体验~上班时间:早上9到10之间弹性打卡,下班时间不固定,一天打卡满九小时即可,中午有两小时的休息时间。实习工资:硕士250/d,属于非技术岗中较高的。加班福利:不迟到的时候晚上八点能拿餐补,晚上九点半可以免费打车,打车会需要+1审批,如果超额需要+2审批。开水团变甜水团:美团确实没有咖啡、零食下午茶这些,但是饮水机管够。今年年初入职实习正好赶上了好时候,领到了美团的新年礼盒,以及十五周年的春节红包(没错,实习生也有)。平时偶尔也会有一些活动可以抽奖或者领取小礼品。工作内容:我的岗位名称是数据产品运营,主要工作内容是和大模型评测相关,可以接触和使用最前沿的大模型技术,每天也在不断汲取这个行业源源不断涌出的信息。在这个岗位也能直观地看见目前大模型的能力表现。在实习的这六个月中,我对于大模型的飞速发展有非常明显的感受。工作氛围:我的这份实习的压力适中,会有一些项目很有挑战,但几乎没有加过班。我的leader是个很好的姐姐,知道我们学校远每天都会让我们实习生早点回去,不赞成我们加班,有突发情况会帮助我们一起解决。接触到的其他无论是产品还是算法老师也都很好,很乐于为实习生提供帮助和指导,整个部门的氛围都很好。
投递美团等公司8个岗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读研三年,本人发表了多篇AI方向的高水平论文,斩获多个竞赛国奖,最终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些听起来“高光”的标签,本应是含金量十足的背书。但真正走上求职路时才发现,它们的实际效力远不如一段实习。企业HR不会细看你在某个期刊或者会议上发表了什么(除了算法岗),只会问你有没有实战经验、做过哪些项目、能不能立马上手。而对于大多数研究生而言,项目经验局限于实验室,远离真实业务环境——导师不允许出去实习,甚至为了保证论文产出,会明确禁止其参与实习,直至毕业前夕(女友的课题组,人均发表五篇学术论文,其中2篇Top,1篇三区,1篇北核,1篇EI会议,同时软著和专利也不计其数,可依旧被导师PUA“这些成果还不够,不再多发一些,怎么和外面那些92的同学竞争”。可实际上,方向小众没有落地价值,研三下仍然还在为导师写本子发专利,最终在就业求职中饮恨,两位同门在春招五月才找到一份月薪仅6k民办本科的工作…,至今该课题组就业率依然不足30%)。这是当前很多研究生面临的共性困境:导师看重的是你的科研产出,企业看重的是你的实战经验。学生夹在中间,谁都得罪不起,但谁都讨好不完。读研的我们,明明在领域里努力钻研,却在求职时输给了一个实习经历;我们被论文Deadline追着跑,却换不来一个简历中的项目经历。或许在未来,高校的培养机制能更灵活些,导师的要求能更尊重学生的多元选择,而不是一味压榨“科研成果”。学术和就业,确实不应该是对立的选项。很多同学不是不努力,只是被迫努力的方向,似乎总要对抗现实。
Noe1017:我只看到了一个导师压迫下的顺民。
牛友故事会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