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HTCC陶瓷封装:全球及中国头部企业市场占比一览
依据恒州诚思所发布的HTCC陶瓷封装市场报告,该报告全面且深入地涵盖了HTCC陶瓷封装市场的诸多关键信息,包括市场概况、精准定义、细致分类、广泛应用领域以及完整的产业链结构。不仅如此,报告还深入探讨了相关发展政策与规划,详细剖析了制造流程及成本构成,同时对市场当前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进行了精准分析。并且,从生产与消费两个关键维度,对HTCC陶瓷封装市场的主要生产地区、核心消费地区以及重点生产商展开了系统分析。
HTCC,即高温共烧多层陶瓷(High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是一种在1450℃以上的高温环境下,与高熔点金属共同烧结,具备电气互连特性的先进陶瓷材料。其制备工艺严谨且精细,通常先在900℃以下进行排胶处理,随后在1500 - 1800℃的高温环境中,将多层叠压的瓷片共烧成一体。在电路工艺方面,HTCC采用丝网印刷技术,所选用的导体材料多为高熔点的钨、钼、锰等金属或贵金属。
得益于其高材料烧结温度,HTCC陶瓷展现出一系列卓越特性,如高结构强度、高热导率、优良化学稳定性以及高布线密度等。这些特性使其在陶瓷封装、大功率陶瓷基板等对热稳定性、机械强度及密封性要求极为严苛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此外,HTCC凭借高介电性能、低损耗特性、接近硅片的热膨胀系数及高结构强度,在高端封装材料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被射频滤波器(SAW、BAW)、射频IC、光通讯模块、图像传感器、非制冷焦平面热红外传感器、LDMOS、CMOS、MEMS传感器等大量采用。
本研究聚焦于HTCC陶瓷封装领域,涵盖HTCC陶瓷封装管壳、HTCC陶瓷基板及HTCC封装基座三大类产品。据YHResearch调研团队最新发布的“全球HTCC陶瓷封装市场报告2025 - 2031”显示,预计至2031年,全球HTCC陶瓷封装市场规模将达到38.3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4%。
从生产端来看,日本凭借其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完善的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大的HTCC陶瓷封装生产地区。按产值计,日本占据全球约69%的市场份额,核心厂商包括京瓷、NGK/NTK及丸和。中国紧随其后,为全球第二大生产地区,占有约24.76%的市场份额,核心厂商有13所/河北中瓷、43所/合肥圣达、宜兴电子、北斗星通(佳利电子)、青岛凯瑞电子等。在欧洲市场,法国Egide占据主导地位;在韩国,RF Materials (METALLIFE)则为主要厂商。预计未来几年,受益于国内活跃的市场环境及强劲需求,中国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至2031年,中国市场产值份额将达到32%。
从产品分类来看,HTCC封装管壳占据重要地位,市场份额约为70.6%,HTCC封装基座紧随其后,占比约22.73%。在应用领域方面,通信封装为最大市场,市场份额约为26.07%,其后依次为航空及军事、工业领域及消费电子等。
从生产商角度来看,全球范围内,HTCC封装管壳的核心生产商主要为京瓷、NGK/NTK、河北中瓷及13所,四者共占据全球约84%的市场份额。HTCC封装基座方面,核心厂商为京瓷和潮州三环,二者共占据约83.8%的市场份额。HTCC陶瓷基板方面,则主要由日本京瓷、丸和及NGK/NTK等垄断,三者共占据约76%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中国市场表现活跃,尤其是潮州三环和河北中瓷(13所)两家厂商,市场份额快速增长。此外,合肥圣达、江苏省宜兴电子器件总厂有限公司、北斗星通(佳利电子)、瓷金科技、青岛凯瑞电子、福建闽航电子、鸿远电子、株洲艾森达、武汉凡谷、合肥中航天成及浙江东瓷科技等厂商也增长迅速。未来几年,潜在进入者包括中航富士达、日照旭日电子、深圳市环波科技、浙江新纳材料、深圳市精上精工、江苏淮瓷科技、安徽博为光电、成都旭瓷及西安航科创星电子等。
随着新技术变革及更新应用的加速,高端产品不断涌现,高可靠、天地一体化、智能汽车、物联网、无人机、数据中心等领域发展迅猛。HTCC陶瓷管壳作为半导体器件的关键材料,在上述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电子产品向小型化、多功能、高端化发展,对电子系统和模块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日益提高。微系统集成技术通过在微纳尺度上采用异构、异质方法集成,是实现更高集成度、更高性能、更高工作频率需求的主要手段,是支撑电子信息装备在传感、通信领域能力变革的重要技术平台。
根据YHResearch调研,全球范围内HTCC陶瓷封装生产商主要包括京瓷、河北中瓷和13所、NGK/NTK、潮州三环、丸和、青岛凯瑞电子、中国电科43所/合肥圣达、Ametek、中电科55所、瓷金科技等。2024年,全球前十强厂商占据约90.0%的市场份额。
2025年HTCC陶瓷封装:全球及中国头部企业市场占比一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