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毕业后这一年(供参考)
相册里突然弹出的去年今日提醒我原来已经毕业一年了,
上班能够独立赚钱真好。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掌握,可以买想买的东西,去想去的地方。
即将迎来在上海的第二个冬天,
这一年工作充实忙碌,偶尔会有迷茫的时刻,有时候会感觉这样的日子好像也还行,但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很憔悴,也没被社会同化。
要想从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抽离出来保持清醒是困难的,但是抵抗工作所带来的“麻木”依旧是一项重要生活课题。
很多人没有“我以后想做这个”的经历,但会有“绝对不要做这个”的经历,基于我的状态,可以和大家聊聊我毕业后这一年。
说说我
我是计算机背景的,自己也听了很多求职分享会,我不想做一个广泛挖掘的领域,那只能做前人已经做过的东西。我个人比较想做的方向,是在具体行业里真正用起来的AI应用,所以在找工作时,我会有意识地去关注那些在垂直领域扎根比较深的公司。
也是因为这个方向,注意到了智慧芽,是专注在知识产权和科研创新这个赛道,做的AI产品也是切切实实帮客户解决问题的。这一点跟我自己的期待特别契合
所以投递后,很快,也很顺利,我就做了决定。
这一年我才意识到,让你累的不是工作,而是在工作中遇到的人。
只知道骂人贬低+pua+服从性测试的领导,把活丢给你还背后告状的两面三刀同事,人长期烂在糟糕的环境里是会变得暗淡无光的。
上一段实习我就从这样的环境里过来,所以我坚决不想要这样的氛围。
要到能托举和滋养你的地方中去,不要让那些糟糕的人和事消耗你的能量。
来之前觉得智慧芽应该比较传统死板,实际上加入后发现很青春蛮有活力的。
这个公司挺活泼的,内部比较灵活开放,有发展的机会。
领导也比较open,会给一些核心的项目做,每年也会有加薪。
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有价值的都会采纳,比较尊重大家。
之前有hr组织的讲每个人的lifeline的活动,我感觉特别好,不讨论任何工作项目,就相互聊自己,听了很多大家的东西,印象很深,看到大家故事的起伏跌宕,感受到当下只是其中的一个点,也很深刻的认识了大家。
怎么说我的工作日常呢,反正做研究一般都有资源支持,比如说研究一些大模型,只要能给一个预期结果,内部是会投入人力和算力资源支持的。宽容度比较高,可以放资源去尝试和创新,只要是有价值的,公司会给一些空间去做其他的事情。
智慧芽,最打动我的就是技术努力从不白费。优化的算法、迭代的模型,总能很快在产品中落地,形成一个闭环。而当客户亲自给出正面反馈时,那种“我做的事情真的有用”的感觉特别强烈,大概就是技术工作最棒的回报了。
期间还有朋友问我为什么没考虑大厂,先认清自己吧,就像有些同学喜欢科研,有些同学更喜欢落地的东西。选择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合适与否。
更倾向于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方法论,享受在稳定的系统中钻研某一项技术,那么大厂依然是绝佳的选择。
总觉得目前的人生就是不断提问、再不断回答的过程。
曾经用研究生3年回答了本科时想不明白的问题,现在又用工作1年回答了就业时的难题,很多问题时间是答案。
一年后再约同学吃饭,聊起天来,发现大家都过成了孔乙己+骆驼祥子+祥林嫂,苦得七荤八素。去年仓促离校,仓促毕业,不知道从那一刻起,慢下来反倒成了一种难得的幸福。
此刻我坐在工位上看着上学时的这些,“我的青春回头看了我一眼”具象化了。
毕业后的第一年,也挺庆幸的,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之间相对平衡,可以有时间思考和工作之外的生活。
#第一份工作##职场##选择和努力,哪个更重要?##毕业一年后的现状##智慧芽求职进展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