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盘横切机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025
2024年全球多盘横切机的销量约为2,200台,均价在29,500美元/台,毛利率为21%–24%。该设备是一类专为石材、陶瓷行业设计的高效切割装备,采用多片锯片同时运转实现板材的快速横向分割,具备切割精度高、加工效率快、能耗相对较低的特点,并可配合自动上料与传输系统提升整体产线自动化水平。市场需求主要来自石材板材精加工、地砖生产和建筑内装行业。其上游涉及锯片合金钢、硬质合金刀头、数控伺服系统和减速机等原材料与部件供应;下游则连接建筑建材、家装装饰及石材制品加工市场。MKS的年产能约为350台,覆盖欧洲、中东及部分亚太市场。
产能要求高、自动化升级是标配
随着包装、电子薄膜、金属箔材、柔性显示材料、汽车内饰膜等行业对产能和效率的双重要求不断提高,多盘横切机成为大规模卷材分切的主流选择。在高产能模式下,单次切割出条带数量、设备切速、稳定性、刀具寿命、换型响应能力、张力控制精度,都形成本行业的核心竞争要素。
设备厂商普遍推动向自动化、智能化升级,集成伺服控制系统、自动换刀机构、实时张力补偿、在线质量检测(如边缘偏移、振动补偿)、故障自诊断等模块,成为产品差异化的切入点。设备若缺乏自动切换、模块化可扩展设计或便捷维护能力,在高端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
市场规模渐显/但报告分类有局限
2024年全球多盘横切机市场规模大约为63.49百万美元,预计2031年达到88.38百万美元,2025-2031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9%。
客户分布上,多盘横切机主要竞争于对批量、高效切割有刚性需求的卷材厂商,包括塑料薄膜、金属箔材、触控膜、柔性电子材料、包装材料等。中低产能用户可能仍偏好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单盘或分条设备。
竞争格局:技术与供应链壁垒并行
重点关注全球多盘横切机市场的主要企业,包括:Pedrini、 Simec、 MKS、 HERSEN、 EKİZOGLU MACHINE、 Schind Machines、 GMM、 LAITI MECHANICAL SOLUTIONS、 SOCOMAC、 DONATONI、 Breton、 BOMBIERI & VENTURI、 Toksel、 Ferrari & Cigarini、 Guglielmi、 华龙机械。他们在模块化设计、高端控制系统、刀具系统、张力控制系统等方面已具备较强积累。国内设备厂商近年来在这一赛道中持续发力,致力于在关键控制、伺服系统、模块化设计、替代进口零部件等方面缩小差距。
多盘横切机竞争的关键在于:
- 刀具设计与寿命管理:刀具材质、切割边缘质量、微调机构、自动寿命判断机制,是维系切割一致性与寿命成本的核心;
- 多路同步切割的精密控制:多个刀具同步工作时,伺服响应一致性、振动耦合、异步误差控制、切割精度协调是极高难度;
- 张力 / 张架系统的稳定性与响应:在高速、宽幅切割条件下,各路子带张力的精确控制、补偿机制和振动抑制能力决定切割质量和废料率;
- 换型 / 切幅调整 / 维护便利性:客户希望能够快速完成切幅变换、刀具清洗、更换、维护检查等操作。若设备缺乏模块化设计或现场维护便捷性差,将影响客户采购意愿;
- 服务体系与本土化支持:多盘横切机通常是高客单价设备,若缺乏完善的售后服务、零部件保障、现场响应能力,难以赢得客户信任。
从产业链视角看,上游关键零部件包括高性能伺服电机与驱动器、控制器 / PLC、线性导轨 / 滚珠丝杠、精密刀具材料、高速轴承、张力传感器 / 检测器件等。若设备厂商能够在关键零部件上实现较高自主率或稳定采购优势,则具有成本与质量双重优势。
政策层面,国家层面的智能制造、装备国产化替代、“高端装备制造”支持政策,对高性能切割设备行业是利好方向。券商研究报告亦多次点出国内包装、薄膜、电子产业设备进口替代空间,以及对于高效、智能化设备的需求潜力。
风险与不确定性:替代路径与市场波动考验
多盘横切机虽在高产能场景中具备明显优势,但也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 替代技术冲击:激光切割、非接触切割、组合式切割技术或新材料切割工艺可能在某些柔性、薄型材料场景提供竞争方案;
- 下游景气度周期性:包装、薄膜、金属箔材需求易受全球经济、贸易政策、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影响,从而引发设备采购波动;
- 高投入、高风险门槛:研发自动化控制、同步切割调试、可靠性验证、用户试装等环节投入大,技术积累周期长;
- 标准兼容性与客户选择多样性:不同材质、不同比厚、不同附着层、拉伸特性差异等对切割设备兼容性要求高。若设备不能做到广泛适配,将限制市场拓展。
文章摘取路亿市场策略(LP Information)出版的《全球多盘横切机市场增长趋势2025-2031》,本报告将深入分析当前美国关税政策及各国的多样化应对措施,评估其对市场竞争结构、区域经济表现和供应链韧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