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犹恐流言日
我是双非本科智能制造,应届毕业进了华为,云计算下的某做ai的解决方案,也就是SA,现在工作三个月,我是整个大部门里最年轻的存在,而且无论就算比我年长十岁左右的导师,还是应届一起进入部门的清一色强势985硕士。
当我分享这个消息之后,周围许多朋友替我开心,但是其实不然,我内心里反而是压力和自卑,华为内部的狼性文化告诉我脱下应届生保护罩的我迟早也会和这些强大的硕博进行竞争,虽然学历不是全部,但是很大程度上说明他们的优秀。
而网上对此清一色评价就是“缅北云”“扁平化管理”“35岁退休”“时薪不如打螺丝”等等一系列的消息
还没入职就已经让一众华为应届生诚惶诚恐。
刚入职neo和其他培训,小伙伴天天看心声(内部论坛)生怕自己被立马优化掉。
流言仅供参考,实践出真知。
进入部门并非网传的那么离谱,例如天天10点半,12点下班,更或者说124,10点下班,35八点下班。不否认存在大量加班的部门,可是具体落实到个人和团队却完全不一致,我们部门非常务实,一些专业岗(运营,HR等)甚至到点就走,偶尔也能听到他们闲谈加长,好不惬意。
我们专家岗的员工工作压力稍大,但也极度摈弃无意义加班。在项目收尾或者未进新管道的时候,甚至朝九晚六也是正常的,在遇到时间开销大,关系复杂的项目时候,偶尔工作到十一点也是存在的。至于你到底十一点干完再回家还是先回家在干活,其实没有人会要求你。
目前我的领导也不存在pua,只会让你多学,让你多总结,这样你的能力就回更强,领导的团队能力也会变强。我们团队的饭桌上也不会存在各种形式主义,是少有不怎么聊工作的环境,工作了八九年的员工也会说,“高效一点,干饭干饱。”
其实很多人会好奇我为什么本科机械类,来干ai。其实我在校时间并不多,大四一年甚至是在一所985里面当的交换生,整体绩点2.6,大部分时间根本没用在学科上,而是用在校外创业,兼职家教,发表论文,授权专利等事情上,也正是因为拮据但不缺关爱的家庭环境和敢打敢拼的性格使我在这一所极其普通的院校和极其普通的专业中脱颖而出,虽然辅导员、院书记把我挂上了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墙,但是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等一系列带有优秀前缀的的奖项反而都与我无关,而是给了一些通过奇奇怪怪的途径而获取到的同学,再加上我的超低绩点,学校这个极其重视考试的环境,那也无可厚非。
回顾看来,24年七月我还只是一个刚入职海康实习紧张到不敢轻举妄动的小卡拉米,到现在居然只过了一年,当听到同学研究生开学,甚至有些恍惚,感觉读书是好久之前的事情。
到可是一年的时间下来,再加上这三个月的飞速进步,我也已经能够支撑六七位数的项目,我比周围所有人的时间都多,希望未来,熠熠生辉。
#牛客激励计划##刚入职就____,这样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