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社交产品经理面经

TikTok的“For You”推荐流背后是“兴趣图谱”,而传统社交网络(如Facebook)背后是“社交图谱”。这两种图谱在产品设计和用户增长逻辑上,最核心的区别是什么?

除了“看视频”和“聊天”,一个社交内容平台还能满足用户的哪些更深层次的社交需求(例如,身份认同、归属感、自我展示、建立影响力等)?请举例说明。

请你解构一下Instagram的“Stories”或Snapchat的“快照”功能。你认为它为什么能在年轻人中建立起如此强大的日常社交习惯?它精准地切中了用户的什么心理?

为TikTok设计一个全新的社交功能,目标是鼓励用户之间(特别是熟人之间)进行更高频、更私密的互动,你会提出什么样的产品构想?

追问: 请简要描述这个功能的核心用户流程,以及它如何与现有的短视频生态进行结合。

如何用数据来衡量TikTok上两个用户之间“社交关系的强弱”?综合考虑哪些行为数据或信号来构建一个“亲密度”评分模型?

当用户反复观看某个视频超过3次时,系统会提示他“你的朋友XXX也喜欢这个视频,要不要聊一聊?”。你会如何设计一个A/B实验来评估这个功能的效果?

追问: 你的核心成功指标是什么?同时,你需要设置哪些“护栏指标”来确保这个功能不会过度打扰用户,带来负面体验?

美国的年轻人中,像BeReal或Discord这样的产品非常流行,这些产品的成功,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社交需求的哪些新趋势?

追问: 作为TikTok的社交产品经理,你认为可以从这些趋势中学到什么?

很多用户在视频评论区“@”了自己的好友,但被“@”的好友点击并查看视频的比例很低。你会如何系统性地分析这个问题?

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用户,在“社交表达”的方式上(例如,是更偏向含蓄还是直接?更看重群体还是个人?)会有哪些差异?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大名鼎鼎楚雨荨:我寻思这不才刚二面?
秋招的第一个offer,...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09-14 17:23
门头沟学院
故事和酒66:所以说副业很重要,程序员干到40岁,再怎么也赚300万了,吃吃利息也够活下去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