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用户研究面经

产品团队希望提升AI助手(例如,类似腾讯元宝或百度文心一言)的“智能感”和“拟人感”,但“智能”和“拟人”都是非常主观和抽象的概念。如何将这些模糊的概念,操作化为一组清晰、可衡量、可研究的具体指标?

为了深入理解用户与AI助手之间的“信任”是如何建立的,请你设计一个混合方法的研究方案。

追问: 在你的方案中,定性研究(如深度访谈)和定量研究(如问卷、数据分析)分别要回答什么问题?它们之间如何相互补充和印证?

我们要研究一个AI产品复杂的交互界面是否给用户带来了过高的“认知负荷”。除了传统的问卷和访谈,你会考虑使用哪些生理心理测量或行为观察的方法来更客观地进行评估?

设计一个严谨的对照实验。我们想验证一个假设:“一个会主动承认‘我不知道’或‘我不确定’的AI助手,比一个总是过度自信的AI,更能赢得用户的长期信任。” 请你设计这个实验的核心流程、关键变量和衡量指标。

追问: 如果实验数据显示,用户在问卷中声称更“信任”前者,但在实际行为中却更少使用它。你会如何解读这个“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矛盾结果?

在进行可用性测试时,你如何区分用户遇到的问题是可用性问题,还是更深层次的心智模型不匹配问题?请举例说明。

研究发现了一个深刻的用户洞察,但它指向的解决方案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你会如何包装和呈现你的研究发现,来最大化你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请谈谈你对当前主流AI助手(如ChatGPT, Gemini, 文心一言等)的竞品分析。从人机交互的角度,你认为它们在设计上各自最大的亮点和缺陷是什么?

对人种学观察了解吗?你认为这种研究方法在研究“AI如何融入家庭生活”这样的场景时,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请从你的专业背景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重要的理论或概念(例如,认知失调、社会认同理论、格式塔原则等),并阐述它如何能指导一个AI产品的设计。

请分享一个你在学术研究或项目中,从数据分析或用户研究中得出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结论的经历。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评论
点赞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