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软产品面经

hr电话面

1.产品经理or产品运营,why产品经理

2.现在还在实习吗,部门转正的一些情况

3.to b/c,中台/策略/工具……方向的偏好

4.期望的薪资和base

5.保持本硕成绩top1的秘诀,保研相关问题,对于读博的意向

6.实习的行业/公司/岗位选择的原因

7.实习中最困难的一件项目

8.有没有独立进行过跨部门沟通

9.实习的工作风格是怎么样的,比如follow mt的工作安排/自己主动要求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

10.校园期间最有成就感的事

11.本科大创项目具体细节,项目角色,商业化的情况

12.为什么你的项目能拿到国家级奖项

13.个人规划和base稳定性

全部评论
方便透露下背景和实习经历吗?我投完第三天就给我挂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9-13 00:29 福建

相关推荐

1.我的实践与选择去年秋招,我拿到了几个不错的offer。一个是大厂的传统业务岗,薪资稳定,晋升路径清晰;另一个是AI行业的产品岗位,不确定因素很多,但成长空间很大。那时候我朋友小周(二本)刚进一家传统公司做销售。他劝我说:“别折腾了,稳定最重要。”我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选了AI方向。刚入行那几个月,我确实有点吃力。项目节奏快、学习成本高,每天都在补各种知识。我常常去职场社群看别人怎么落地AI项目,也从中学到不少实际操作的方法。简历那块我用的是“泡泡小程序的AiCV简历王”优化的版本,它会自动根据JD修改简历,当时我重新改完简历后,面试邀约率直接提高了。那一刻我第一次感受到:工具用得好,确实能拉开效率差距。2.对比带来的思考半年后,我和小周都算是站稳脚跟。他那边每天忙着跑客户、做销售指标,生活节奏固定;而我这边的工作状态是不断变化的——从AI落地方案到产品验证,每周都有新的挑战。我们有次聊天,他说:“你们AI那行,我是真看不懂,但看着挺累的。”我笑着回:“是累,但每一步都能看到进步。”说完这话,我自己反而有点触动。同样是工作半年,我能明显感受到:行业的天花板,决定了你成长的上限。传统行业讲经验积累,AI行业讲学习速度。他靠熟练维持业绩,我靠学习跟上变化。五年后,我们可能都还在职场,但方向的差异,已经在今天埋下。3.新的认知与计划我越来越相信,职业发展的关键不在“卷”,而在“方向”。AI这行变化太快,必须持续输入和反思,否则很容易被淘汰。我现在开始系统地学习产品逻辑,也在研究用户体验和商业化结合。下一步计划是让自己能独立负责完整的AI产品模块,从理解需求到落地实现,走完全链路。其实不管你来自什么学校、什么背景,求职和成长的过程,本质上都是在认识自己。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2
6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