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这三年,值不值?
说真的,问后不后悔读研?这事儿就跟拆盲盒似的!读研本身没错,但确实有那么些个瞬间,真想穿越回去摇醒当年斗志昂扬填志愿的自己。
最“试错感”爆棚的那次,记得是为了赶一篇至关重要的论文,我在实验室熬了三个通宵,眼睛红得跟兔子似的,咖啡当水灌。好不容易数据跑完了,模型结果也漂亮,眼瞅着胜利在望,导师一句:“你这数据基础假设有点简单啊...要不推翻重做一下?时间还来得及。”我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再看看日历上逼近的截稿日,一口气差点没提上来!脑子里就一个声音:“大哥!我这半个月白熬了???”
那一刻真是贼酸爽。熬夜掉的那些头发、憋论文掉的秤、错过的朋友聚会和本该躺平追剧的美好周末...全在脑子里闪过。巨大的时间成本沉甸甸地压下来,真想掀桌咆哮:“这研非读不可吗?!”
但冷静下来想想(主要是困得掀不动桌了),这种“试错”其实挺典型。读研就是把你扔进一个更复杂的迷宫,没人能保证你选的每条路都对。投入成本巨大(时间、精力、机会),预期又模糊(成果不确定),一旦碰壁,那“亏大了”的感觉就特别强烈,感觉试错成本高得肉疼。
不过说完全后悔?那倒也不是。虽然过程真想骂街,但这种反复推翻重建、被按在地上摩擦的经历,后来想想,好像也把心态和能力都锤打得更皮实耐造了点。代价嘛,肯定付了;学费(不只是钱的)嘛,也确实交了不少。值不值?还在算账呢!读研哪有不发疯的,哈哈。
#你后悔自己读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