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冷门专业到转专业第七名,我如何逆天改命

2018年,主包考上了高中。虽然当时成绩是全乡第一、全县前二十,但主包对学习其实没什么主动性,也没什么明确目标。进入高中后,这种感觉更明显了——主包并不怎么喜欢学习,也没想过非得上哪所大学,日子过得有点浑浑噩噩。家里是农村的,父母不会因为成绩好就给奖励,经济条件也有限。而且,村里几乎接触不到大学毕业的人的真实生活,唯一的大学生还在读博士,没进入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下,主包对学习实在提不起太大兴趣。

到了高三,身边的同学都开始拼命学习,老师也总强调要考个好大学。可是,“为什么要考好大学?”“好大学能带来什么?”主包心里并没有答案。这个问题对能否真正投入学习很关键,所以主包始终缺了那股子学习的劲儿。

那时,主包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尤其向往数学和物理方向。因此,填报志愿时,主包几乎全选了理科专业,对工科完全不考虑。因为主包所在的县是一个贫困县,有提前批招生政策。初中时就知道了这个政策,以为能有些福利,为此主包放弃了去市里上学的机会,留在了县一高。可到了真正填志愿时才发现,很多高校为了提升自己的一本分数线,在提前批里投放的都是冷门专业,主包心仪的学校也不例外。

主包一心想学数学或物理,但发现提前批里根本没有这两个专业。它们在普通一本可能分数不算顶尖,但在“92”高校里都是热门高分专业,学校根本不会把它们放到提前批。主包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其他专业,其中不乏像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这类极其冷门、很多高校甚至不开设的专业。

最终,主包被母校录取了。当时还挺高兴,感觉像是“捡漏”了,但后来发现往年差不多排名的同学也进了这里。进入专业学习后,主包才意识到,这里学不到真正深入的数学物理知识,只是非常表面地应用一些相关原理。这时,主包就萌生了逃离的想法。更现实的是,主包算了一下,等自己毕业时,父母都快60岁了,外出打工恐怕也没人要了。如果坚持走科学家这条路,梦想遥远不说,生活也会很拮据。于是,主包下定决心——转专业!

幸好主包学习能力还不错,通过自学C语言,成功通过了转专业的笔试和面试,在90多人里考了第七名,成绩相当不错。最终,主包成功转入了现在就读的专业。后来,主包又自学Java,在秋招中拿到了年薪45万+的offer,生活这才有了改善。如今主包已经工作了,但就像曾经说的那样,心里依然藏着一个“改变世界”的梦想。

回顾这段经历,主包的人生感悟是:确认好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全力以赴。 如果你渴望改变世界,那么像计算机这类学科或许能助你一臂之力;如果你的目标是平平淡淡过一生,那又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呢?主包的高中虽然也有迷茫和痛苦,但比起周围争分夺秒、跑着去跑着回食堂的同学,主包至少还能走着去走着回来,心态上轻松不少。

全部评论
强无敌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昨天 13:43 浙江
牛逼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昨天 13:43 湖北
厉害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昨天 13:43 上海
主包太励志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今天 10:47 广东

相关推荐

07-11 18:47
已编辑
门头沟学院 后端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07-11 19:33
门头沟学院 Java
你怎么知道我今天git本地代码覆盖了公司的仓库代码?以前一直以为技术岗技术为王,现在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综合实力强才是真的强。实习日记,今天也是很深刻体会到为什么说技术岗的软实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Monitor本来就讲话不是很清楚,我们同组实习生都在吐槽他,我后我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新的业务,我也是那种很喜欢刨根问底的人,所以很多时候跟monitor不在一个频道上面,导致一个需求需要沟通很久。我的思维习惯是接收概念,然后自己理解之后再立马去确认是否正确。有点类似于tcc。Monitor的思维习惯是他讲一个东西,喜欢延伸到很多很远的东西,很适合那种和人聊天,喝茶,高谈阔论的那种。有点类似于sagas。因为我完全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业务,所以他讲一个东西,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新的东西,新的概念。然后呢,他直接跟我讲一个事物的逻辑,然而我却想要马上确认一下这一个事物的逻辑,每一个概念分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在这个逻辑上面会起到什么作用。然后又因为我是新接触的,所以很多时候会有理解偏差,然后monitor就会觉得我怎么这都听不懂,然后又要重头再讲一遍,相当于我每确认一次概念,他都要从头把业务流程再讲一遍,我只能够等他讲完业务流程之后我再确认我的概念有没有正确形成一个这样子的一个循环。现在看来,我已经算是理解这个业务了。其实这件事情本来就挺简单的。技术实现也不难。但是就是涉及到一个人与人沟通的问题,你不能只是坚持你自己的一个思维习惯,你要去能包容人家的思维习惯,并且尝试从人家的思维习惯里面去推演出来一个模板模型。沟通也许算是一种软实力吧,能够很清楚的把事情给讲明白,讲的通俗易懂,一针见血。Monitor是那种比较系统性的就给我解释一些东西,我是我属于那种应用性的,我只在乎什么东西对我的这个业务实现是有用的,我就只管它,我以很多时候我觉得他讲不到重点,他觉得我理解有问题。虽然这是语音转文字,但是我也看出来其实我自己表达也有一些问题。唉,要好好研究一下表达的艺术了。然后我又是那种基本每天提早一小时到岗然后下班自愿无偿加班一两个小时的人,也许因此mt还算对我有点耐心吧。一想起几乎比我早进来的实习生基本都犯过git本地直接全部覆盖远程仓库代码的错误,我就感觉少一丝愧疚了。
来offer来oc:看到monitor还以为是八股文了
牛客在线求职答疑中心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3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