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梭哈AI

2024年往前数三年,我们称之为阿里巴巴失去的三年。

而进入到2025年,阿里巴巴开始全面投入AI,并在今年年初宣布了一项重大计划,未来三年要投入超过3800亿用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如此大的资金投入直接打破了中国民营企业在AI与云计算基础设施领域最大的金额投入。

一开始,大家只是觉得阿里巴巴财大气粗,其实并不看好阿里巴巴All in AI。毕竟如今的阿里巴巴已经是一个庞大的集团公司,几乎任何大公司都免不了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大公司病,阿里巴巴同样也会存在大公司病。

不过,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的是,虽然电商受到了来自拼多多、抖音等平台的激烈竞争,但阿里电商还是守住了自己的阵地。而在AI领域,阿里巴巴却已开辟了另一片新天地。

AI战绩不菲

在过去的7个季度中,阿里巴巴的AI收入实现了三位数的增长,每个季度的增长率都在100%以上,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前不久上线的阿里通义千问3,一上市就登顶了全球开源模型。在LiveCodeBench(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和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大语言模型评测榜单中,千问3模型性能全面超越R1、OpenAI-o1等全球顶尖模型,成为全球最强开源模型。不仅如此,千问3的参数量仅为DeepSeek-R1的三分之一,成本还大幅下降。

而截至今年4月底,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已经开源了200余个模型,全球下载量超3亿次,衍生模型数超10万个,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族群。

阿里巴巴的另一款AI应用夸克,则成为了年轻人心目中的心头好。根据AI产品榜的数据,在2025年2月的中国AI应用中,只有夸克的月活跃用户(MAU)超过了一亿,排在字节的豆包、DeepSeek以及腾讯的元宝之前。

阿里巴巴推出的AI编码助手“通义灵码”在企业客户中获得广泛采用,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辅助编程工具。而阿里云与苹果公司合作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AI功能,标志着其技术输出从“企业服务”延伸至“消费终端”

不仅仅是在AI产品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阿里巴巴正在运用AI赋能整个集团所有的产业。就拿电商方面来说,淘宝天猫的“全站推广”工具通过AI算法优化流量分配,推动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2%,饿了么通过“骑手AI助手”将配送效率提升30%。

AI正在成为阿里巴巴发展的新引擎,也在成为阿里巴巴业绩增长的最强推动力。

阿里巴巴今天的AI成就:来之不易

大多数人都只看到了别人的成功,却看不到别人成功背后的付出。阿里巴巴在AI方面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同样也付出了不少努力和汗水。

其一,起了个大早。事实上,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就开始在AI领域布局,成立了数据科学与技术研究院(iDST),并在2017年成立达摩院,专注于前沿技术研究。提前战略布局,是阿里巴巴在AI领域取得如此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持续不断的坚持投入。过去十年,阿里巴巴在云和AI基础设施领域累计投入超过3247亿元,未来三年计划投入超过3800亿元,为AI研发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可以说,没有持续不断的研发资金投入,也是很难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

其三,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正是因为阿里巴巴通过在AI领域的技术不断创新,才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阿里巴巴自主研发的通义千问大模型,成为全球最大的AI大模型家族,并在多个基准测试中取得领先。

其四,AI人才团队建设。一方面,通过高薪吸引全球顶尖AI人才,组建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另一方面,通过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形成了稳定的人才梯队,为AI研发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

正是这些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才有了阿里巴巴AI领域今天的成就,而他们也将构建阿里巴巴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基石。

AI挑战一点也不少

尽管阿里巴巴在AI领域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是面临的挑战一点也不少。

第一,AI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他们在短期可能难以见到高额的回报。阿里巴巴未来三年要在AI领域进行3800亿投资,这份投资何时能收回成本还是个未知数,这必然会降低资本市场的预期,也会在短期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第二,AI技术在实际业务中的转化效果还有待验证,甚至效果可能还有些不佳。比如阿里巴巴AI在电商领域打造的个性化推荐等还没有见到显著突出的效果。

第三,AI技术日新月异,每天的更新迅速,稍微不留神就有可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阿里巴巴必须要持续进行高投入研发,才能保持行业竞争力。

第四,国内用户对于AI服务的付费意愿普遍不高,当前阿里巴巴开发的AI产品更多也是基于免费开源,而要让用户来付费恐怕还有些难度。这对于AI的商业化变现来说,就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第五,AI的国际化拓展会遇到不少挑战,一方面是信任壁垒,另一方面是地缘政治因素,这就导致AI服务在海外市场的渗透率低。

除了这些挑战之外,阿里巴巴在AI领域面临的竞争丝毫也不少。

AI竞争就更激烈了

AI的快速发展不仅吸引了阿里巴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加入这个赛道,这也就导致AI领域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阿里巴巴在AI领域的竞争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国内竞争

一方面来自DeepSeeK、月之暗面等创业科技公司的竞争,虽然创业公司的资金实力比不上巨头的雄厚,但是创业公司的创新能力是巨头公司难以比拟的。

另一方面来自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科大讯飞等头部公司的竞争,字节跳动的豆包、腾讯元宝、百度的文心一言、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等都在成为阿里通义千问不可忽视的强有力竞争对手。

二、国际竞争

一些国际巨头在AI领域都有不少建树,尤其是以Open AI、谷歌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都不可小觑,他们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全球影响力,是阿里巴巴AI在全球市场的强有力竞争对手。

三、内部竞争

阿里巴巴内部存在多条AI产品线,如夸克和通义千问,它们在资源获取和技术应用上存在一定竞争。当然,这些产品在战略上也会相互协同,比如通义千问为夸克提供技术支持,夸克则帮助通义千问验证技术,共同推动阿里AI生态的发展。

阿里巴巴AI下一步驶向何方?

虽然挑战和竞争一直存在,但这并不阻碍阿里巴巴在AI领域的发展方向。

1.坚守AI基础设施。阿里巴巴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这些资金主要就是用于AI的基础设施建设。AI的发展,离不开云服务等基础设施,只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跟上去了,AI才能发展得更好。

2.坚守AI原生应用。阿里巴巴在AI原生应用方面已经吃到了甜头,未来还会继续加强这方面的投入。据说,阿里巴巴正在开发一系列AI原生应用,预计部分应用将在今年推出,可能包括比抖音更受欢迎的杀手级应用。

3.坚守AI深度融合业务。电商领域,通过AI技术优化用户体验,如个性化推荐、智能搜索和虚拟试衣等,提高运营效率;云计算领域,阿里云将提供强大的AI计算能力,支持大规模AI模型训练和推理,推动AI技术普及;物流领域,利用AI提升物流效率,如智能调度和路径优化,降低成本。

4.坚守AI生态建设。一方面,通过AI技术提升业务效率和用户体验,促进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开放AI平台和工具,吸引更多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共同推动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前段时间,任正非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可能会是人类最后一次技术革命。阿里巴巴梭哈AI,正是笃定了AI的未来前景。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06-20 23:04
已编辑
门头沟学院 数字IC前端设计
本硕期间看了很多帖子的求职经验分享,个人感觉很是受用。回馈社区,遂写下本人2025届秋/春招经验分享,希望对后来者有借鉴作用。😁写在前面22年刚读研时看起来数字IC/FPGA形式一片大好,本人本科期间参加比赛用过FPGA也挺感兴趣,就打算继续以数字IC/FPGA为求职方向,然而诸位也可以看到现在数字IC要求水涨船高,学历、项目、实习或者比赛,有些公司还对细分的方向有要求,而至于FPGA,岗位HC也是比较少的。已经过了如21、22年会点verilog学历好点就能拿高薪的时候了,后面同学选择数字IC/FPGA请慎重考虑。offer情况:海思、小米、长鑫、中兴(硬件)、诺瓦(FPGA)、比亚迪、TCL(FPGA)、京东方(电路设计)、宏芯宇、38所、615所和航天科工多个研究所等🤔个人bg:本硕双二(非西电、北邮),有竞赛(国奖),实习(中厂一年),论文:SCI一篇,EI一篇(因为是算法方向,对于找私企没用,投研究所有用)🤠投递情况24年四月末开始投递暑期实习就发现不对劲了,没几个能投的(笑死),四月末面了联发科的数字IC实习,个人到现在来说感觉联发科的面试官是所遇到的最平和、专业、认真对待面试者的,三个面试官,不同方向的,针对你的项目提问,对我优化简历和提高面试技巧很有用,不过他们家好像没有秋招HC,实习第一场面得他家确实因为我菜被刷了,秋招投的合肥base复试完面试官说后面HR联系我,结果到现在快一年了官网我还是复试-待处理....,并且在加的群里没看到数字ICoffer的。(总的来说还是建议大家可以参加联发科的练练手,他家秋招开的挺早,去年六月底笔试,七月份面试。)然后五月初面了华子的,主管面寄了,主管板着脸,声音让我想起来小学的老校长233,对着简历问我验证的,好吧,我没准备验证,直接说话全程结巴,寄了,导致我去补了两个月的验证知识点,好吧,秋招也没用到。实习就面了这两家,全寄(笑死)。然后六七月份优化简历,面了一些小厂练手,七月份面诺瓦提前批。八月份面试开始多了,主要是研究所(他们进学校挺早的),还有小米SOC,九月份面了华子、中兴、TCL、比亚迪、达发科技和一些所等。这里点名批评达发科技,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这家,他家周末面试,两轮合在一起,面试完了等两天发了个预录取邮件,丫的我还加了他们HR问了是不是稳了,和我说是的,等着国庆节第二天打电话谈薪就行了,然后我就打算签他家了,把八九月拿的offer释放了,九月最后一周的面试也拒了,然后等到国庆第二天我没收到电话,问了群里别人有收到电话,赶紧问HR,她说我排序靠后等前面有人拒了才到我,丫的敢情他家的预录取是进池子,坑人不浅。国庆回来抓紧继续面试.....(sad)然后国庆回来继续面了几个中厂,又去舔回来两个之前拒了的,确实尴尬,但是那会确实焦虑,和朋友说了他劝我试试,所以嘛也是有可能舔回来的。。。。十月份签约结束秋招,没办法导师论文逼得紧,丫的,三年过得可苦了,不指导还要发“高水平论文”,还要给他干项目,天天拿延毕吓人,也不算吓人,毕竟他之前确实有过把一个实验室的全延毕半年到一年。。。。。三月份有时间又面了兆易、长鑫、思特威等,这时候已经签了,就是面试看看行情一面挂:华创微、格兰若、斯特威、兆易创新等二面挂:联发科、国科微、视源股份等三面挂:佰维存储(很奇怪这家,技术面三面,最后无疾而终)后面拒面的:长川、新凯来、记忆科技、泰凌微、龙迅半导体、中芯、汇川、景嘉微、海信等。🤓最后刚整理完毕业资料,稍后会更新之前各个公司的面试经历,写下这些也是对自己一段时间的总结。欢迎各位同学在评论区讨论数字IC/FPGA/硬件相关问题,以及大家对于后面职业规划的思考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1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