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离职了,更加庆幸自己没有选择军工
去年一年都在西北某研究所做导师的军工项目,在这个单位认识了一位24届硕士毕业刚入职的朋友,是为了事业编制来的这个单位。
他是两年半学制的硕士,本来还有机会毕业后先玩半年再入职,结果这边单位知道后,要求他拿到毕业证后一周内来单位报道,所以我俩认识是在去年的春天。
单位里分很多部门,他被分到的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部门,老员工基本上都是本科学历,只有几个领导修了某西北工科985的在职研究生,所以作为为数不多的全日制硕士,领导很器重他,一入职就让他来找我学习我们项目中涉及到的一些技术。
当然,让他学这个技术,并不全是为了部门,而是领导的毕业论文写的也是这个技术。
入职一段时间后,开始轮岗,去车间一线学习知识,保密起见,就类似于……汽修工吧,轮岗几个月后,才回到技术办公室。然后就开始做项目、写材料、做PPT、做汇报,忙的时候也能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
至于工资,虽然总包金额看着比较可观,但是去掉杂七杂八的,每个月实际到手只有6000+,好在这个城市比较偏,租房不贵,除了吃穿住用,基本上没啥地方让你花钱。下班后他就会回去打游戏,单位发的一些饭卡、福利超市卡,每个月也都花不完。
晋升呢,也不是没机会,只要自己努力,往后可以评中级、高级工程师,但是也要看运气,如果这一批有领导也报了名,那就乖乖等下一批吧。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又到了新员工快要入职的时候,发现去年秋招签了这个部门的应届生,全毁约了,然后单位给调剂过来一个女生,女生的专业嘛……可以理解为汽车动力学设计,然后这个部门是做汽车维修的,可不可笑。
好在我这位朋友还有退路,他的硕士导师帮他推荐了另一个更好的学校的教授,愿意接受他读博,他也是很争气,笔试面试全通过了,所以前阵子去单位提了离职:
至于离职流程,需要本单位、主管部门、财务部、机要室、信息中心、资料室、图书馆、物业中心、保障部、党组织关系部、团组织关系部、保密办、保卫科……等等将近二十个部门签字,人不在的,出差的,不想签的,找不到人的,甚至找不到单位的,忙了整整一个周。
而且因为涉及保密人员,所以有两年的脱密期,单位有权让他每周回来报道一次,不过好在关系没那么差,而且是去读博,不会难为他。
下面是我之前整理过的,关于军工单位的一些情况,这个单位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秋招,凭借着军工项目经历,以及相对不算差的双九学历,我其实拿到了不少军工研究所的offer,待遇上五花八门,但难逃加班和出差的魔咒,但最后凭着对自己不算很清晰的认知,我意识到可能这并不是我想要的工作和生活,单单保密两个字就足以成为我的枷锁,尤其是听了朋友离职的消息,更是庆幸自己的选择。
#研究所的那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