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互联网的海外留学生痛点
提起出国留学,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各种旅游胜地,在休息时可以逛上一整天!或者是在图书馆,实验室和宿舍三点一线努力成为一个学霸!或者是国外的校园古老朴素的建筑,学生夹着书本行走。
计算机行业的革新率也比较高,“迭代”这个词在这个行业中使用频率最高,也最贴切。无论是硬件, 还是软件, 他们的生命力都蕴含在“迭代”之中,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硬件和软件背后起支撑的作用的计 算机知识体系,也是“迭代”最快的,它带来了这个行业蓬勃的发展和不朽的生命力,但同时也造就了这行业最残酷的生存法则:适者生存,快者胜。因此,创新几乎成了这个行业的代名词,没有创新便没有未来。在这个年轻的行业中依然还有许多机会。
但是身在海外、正在名校攻读计算机或IT相关专业的留学生,此时此刻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她可能会说:千万别挂科!!!
据统计,中国每年赴海外留学专业中,STEM专业(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的缩写)占到40%以上,所谓的STEM,就是指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其中,计算机及IT专业。每年的统计中,留学热门专业中必有CS专业,有人甚至开玩笑说:美国其实就俩专业,CS专业和不是CS的专业。作为美帝目前薪资最高、就业最广的专业,CS近几年成为很多留学生的首选专业。由于行业发展迅速,毕业生薪资高,备受留学生和家长的欢迎。然而,在计算机、IT等专业光环的背后,是海外学习生活面临的种种难题困境和严重的“水土不服”。
- 自学时间多
- 挂科概率高
- 交流机会少
- 课程衔接难
很多出国读计算机或IT专业硕士的学生会发现,本科在国内学到的知识,在国外会面临水土不服。比如,国外更偏重工程实践,国内则重视知识点传授,怎样把国内学到的这些知识和国外课程相衔接是个大难题。
语言障碍、GPA压力、上课听不懂、下课跟不上、report写作结构不清晰……再加上每学年明晃晃的挂科率“屠刀悬颈”……这就是许许多多海外学子面临的日常焦虑。
而到了面临毕业找工作的时期,一个不太令人愉快的新闻是,美国计算机行业就业似乎从2016年开始降温,而过去的17年,硅谷就业形势则是更加惨淡。往年的招人大户Google今年一反常态地开始收紧简历关,不是名校出身的简历纷纷被拒,发出的offer从之前的10%一路下降到了6%。微软的各大部门从16年春之后就只对毕业生开放很少的招聘名额,Facebook也减少了毕业生招聘,甚至连风头正劲的巨头Amazon都几乎不再招聘应届生了。而剩下的几大新兴公司中,Uber和Snapchat近期都不同程度地受挫,无法维持之前的招聘力度,Airbnb本身规模也不大,招聘自然也少……留在国外的难度增大,回国就业要面临更严峻的竞争。
虽然现状不比以往,但是长期坐拥就业神话的CS专业学生也不必过于担心:
- CS专业工作机会仍然很多
尽管各大顶尖的互联网公司渐渐开始人才饱和,招人需求不再那么巨大,但是在国内外还是有数不胜数的中小企业对CS专业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量,因而如果你是在优秀的国外大学相关专业毕业,无论是回国就业还是留在当地找工作是还是不用过于担忧的。
- 目前就业率走低有学校扩招的原因在内
无论哪里的CS专业招生,近年一直都是扩张趋势,尤其是硕士项目,这就造成了生源和教学质量的相对下滑。许多苦苦刷分申请好不容易进入名校CS硕士专业的学生们在开学后却发现,学校的课程在前一周还在教学生输出 “Hello world” ,身边的同学们许多感觉也像根本没有学过编程。这就是互联网行业的成长吸引来众多学生和大学为了盈利而开设更多相关课程之后的必然结果,也导致了近年在校生和毕业生平均水平的降低。而几年前随着相关专业扩张期入学的学生现在正集中毕业找工作,自然拉低了就业率。
- 其他国家还有别的机会
言而总之,CS专业目前依然是毕业薪酬最看好,也最容易找到工作的留学专业。对留学生来说,一方面要看准政策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把目光放开一些,不要只盯着几家大公司不放。其次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编程能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毕竟在这个新兴行业中,所谓的出身优势还不那么明显,也许你在GitHub上的多的几颗星星,会比一份名校文凭更有竞争力。
#留学生#
安克创新 Anker公司福利 592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