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色:找准你的角色


上一篇我们详细探讨了群面开始前的10分钟应该如何善加利用,获取必要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判断自己在群面中担任哪种角色比较适合。但是群面究竟有哪些角色?它们的特点是什么?以及如何选择和应用?

今天这一篇我就来给你介绍一下群面的5大核心角色和角色选择的策略。

一、 群面5大核心角色详述

1、 领导者Leader

 难度系数:⭐⭐⭐⭐⭐

 角色价值:⭐⭐⭐⭐⭐

1) 核心职责

引导团队完成群面任务,提出核心思路和解决方案,并带领团队落地执行。

2) 常见句式

① 抛出观点:“我有一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② 进行决策:“我们应该选择A路线,因为B和C有风险。”

③ 提出愿景:“这个战略方向咱们应该看得更长远一些。”

④ 主动担责:“请大家相信我,这个产品功能肯定是多余的。”

⑤ 经验分享:“以我过往的经验,此类消费者可能存在3个痛点。”

⑥ 激励团队:“大家加油,还差一个障碍清除掉我们就搞定了!”

3) 适合人群

全局观、知识储量、思维方法、职业气质都高于团队其他成员。

4) 角色优势

① 曝光率最高、最能充分展现自我价值;

② 参与感最高,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其他队友的角色与分工。

5) 角色劣势

① 曝光率高也是一把双刃剑,有能力是展现价值,没能力是贻笑大方或成为众矢之的。所以这是一个高危角色,需要充分的自信和能力来支撑;

② 经常面临激烈竞争。因为leader最受关注,很多希望晋级的队友会争抢这个角色。之前时常看到一个小组里面3、4个人争抢得面红耳赤,都想当leader,谁也不服谁,最后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

③ 刚愎自用和从善如流的度很难把握。我见过的大部分leader分两种,第一种,几乎所有事情都要自己说了算,团队必须听他/她的,一副“我是老大,不接受反驳”的架势;另一种,所有事情都听大家的,民主投票决定。最后发现这个leader就是空气,可有可无。因此,既想有权威和影响力,又不至于独断专行,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控

6) 制胜锦囊

① 集体主义时刻高于个人主义。群面能否通关的前提是团队任务必须完成。所以如果一个Leader自己表现出众,但是最终任务没有完成,依然很可能被淘汰。所以要谨记,先完成小组任务,再考虑展现自己。当两者冲突的时候,个人主义必须为集体主义让路。

② 更高,更深,更广。既然要当Leader,大家对你的预期就是格局更高、分析更深、视野更广。否则,谁会心服口服呢?这也是为什么在前面的篇章里面我特别强调要未雨绸缪,先从行业、公司、职位等各个维度做好充分的准备。

③ 人缘好比话语权重要。一般来说,权力分两种,Positional Power(职位带来的权力)和Relational Power(关系带来的权力)。前者一般是由上级指派,比如军长任命Jack为第十五师的师长,那么不管第十五师的成员愿不愿意,都要绝对服从Jack的命令,因为Jack在师长这个位置上。而后者一般指由于人际关系和互动带来的影响力,比如Chris、Helen和Bill是同班同学,Helen和Chris的学习都很好,Chris更强,但是只有Helen经常帮助Bill辅导功课,而Chris往往独善其身,对同学比较冷漠。那么在推选学习委员的时候,Bill大概率会投Helen一票,来感激她对自己的帮助。这时候,Helen对于Bill就在帮助学习这层关系上具有影响力。同时,因为有这层关系,那么如果某天Helen生病了,Bill也很有可能去照顾Helen。这就是关系带来的权力。

在群面中,Leader不是面试官指派的,而是团队成员推选的,所以群面的另一个名字才叫“无领导小组讨论”。因此,能够给队友带来正向影响力的人会获得更加优质的关系资源。正向影响力包括但不仅限于:专业知识、稀缺经验、深度洞察、良好性格等。Leader想要坐稳这个位置,靠的不是当“麦霸”,时刻占据话语权,而是建立正向关系网,发挥正向影响力,才能让队友们心悦诚服。

④ 当幕后大佬更有分量。大部分同学可能误以为Leader就是带队冲锋陷阵的那个人。然而你会发现,战场上带队冲锋的顶多是个班长,司令员都是在后方的指挥所里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有些群面中,某同学自以为是Leader,分配A做这个,安排B做那个。然而他/她的分配思路和方法,都是听了C的建议。C虽然没有做具体分配,但是方案和思路都是C提出,因此C才是幕后真正的领导者。你的目标一定是当司令员,而不是小班长,所以要时刻把握大方向,而不是迷失于细节。


2、 协调者Coordinator

难度系数:⭐⭐⭐⭐

角色价值:⭐⭐⭐⭐⭐

1) 核心职责

协助整个团队总结和理清逻辑框架和思维头绪,确保讨论顺畅且有条理。

2) 常见句式

① 总结观点:“刚刚我们讨论了很多,我帮大家总结一下,分为三个层面。”

② 推进步骤:“关于运营策略我们已经讨论得很充分了,应该进入下一个环节,讨论运营活动的部分了。”

③ 处理异议:“Jason和Alice的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价格策略上,目前看都有道理,建议我们先往下走,等获取更多后面的信息之后再做决断。”

④ 安抚情绪:“咱们别吵了,几位同学消消气哈,先冷静一下。”

3) 适合人群

善于总结和提炼观点,亲和力强,冷静、幽默且头脑清晰。

4) 角色优势

① 容易获得队友的好感,因为全程都是在干脏活累活杂活儿。有点类似于“王者荣耀”游戏里面的“辅助”角色。甘当绿叶,捧他人做红花。

② 在火药味比较浓的讨论中极易脱颖而出。有句熟悉的广告词“怕上火,喝王老吉”。协调者就是这个“上火局”里面的一剂“清热凉茶王老吉”。如果能快速消除队友间的敌意,重新让团队回到和谐融洽的讨论氛围内,协调者会瞬间加分很多。

5) 角色劣势

① 容易被面试官误认成“老好人”。协调团队关系固然重要,但是团队的终极目标是解决商业问题,所以,如果你表现的重点过多在于处理关系,给面试官和队友“你好我好他也好”的印象,会稀释你在整个讨论中的价值。

② 对团队的贡献不易凸显。还是用“王者荣耀”游戏里面的“辅助”角色来类比,全程都有你,但是没有一个敌人是你杀的,没有一个堡垒是你攻克的。那么到论功行赏的时候可能也没有你的份儿。

6) 制胜锦囊

① 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观点。你不仅仅是“辅助”,即使是,也是个“带刀的辅助”。即要协助Leader总结和推进进度,也要融入自己的见解,并凸显自己的贡献。比如大家讨论了ABCDE五点,你在总结时可以点评一下每一点的优先级和权重,也许按照最合理的优先级应该是CEADB。同时为了聚焦资源,你可以建议先把D和B拿掉,只关注CEA。这样你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了。

② 参与讨论和协调关系七三开。为了避免Coordinator被误认成“老好人”。要时刻把握参与讨论和协调关系的比重。七三开最合适,切不可舍本逐末。

③ 做适度强硬的大管家。一听到协调者这个词,可能你不由自主就在脑海中呈现出一张憨厚、和善、面带堆笑的和事佬的模样。然而优秀的Coordinator,是恩威并用的大管家。既能动之以情,也能晓之以理,必要时还能胁之以威。

3、 质疑者Questioner

难度系数:⭐⭐⭐⭐

角色价值:⭐⭐⭐⭐⭐

1) 核心职责

时刻审视现有内容、逻辑和方法的漏洞,及时提出并纠错,确保团队的方案正确和完整。

2) 常见句式

① 反驳观点:“你说这个产品的目标人群在一二线城市,我不敢苟同,因为XXXX。”

② 挑战结论:“大家都觉得地产行业的未来十年前景堪忧,但是你们如何解释最近政策上的松动呢?”

③ 警醒遗漏:“这个渠道方案看似很完整了,但是我觉得可能还缺了一块,就是传统的线下批发商,虽然占比小,但是不能忽略。”

④ 启发深思:“除了搜索和信息流两种信息分发的业态,还有没有其他的模式我们漏掉了?

3) 适合人群

洞察力强,语言表达

剩余60%内容,订阅专栏后可继续查看/也可单篇购买

群面钻石通关攻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p> 全套系统的群面通关攻略,适合所有行业所有岗位想要通过群面的同学。专刊的每个字都融入作者的亲身体验、以及提炼&amp;优化的技巧与方法,希望能够帮你走上捷径,斩获offer! 本专刊购买后即可解锁所有章节,故不可以退换哦~ </p> <p> <br /> </p> <p> <br /> </p>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1
1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