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和体制差别在哪里
1. 别把“公务员”想成养老
我第一天去厅里报到,8:30 开会,我 8:28 到,被办公室主任瞟了一眼:
“小张,明天提前 10 分钟。”
你以为体制内不打卡?人家打卡靠眼神,比钉钉还准。
加班也有,只是换了个名字——
“值班”“应急”“保障”,最离谱的是“常态化防汛”,其实就是通宵守着服务器,怕山洪系统崩。
工资条 7k,加班餐 30 块盒饭,没股票,没夜宵券,只有一句“组织不会亏待你”。
听着像PUA,但真出事——住院、生娃、孩子上学,组织确实比 HR 有人味。
---
2. 别把“大厂”想成金矿
我在字节最后一个季度,OKR 里有一条“提升实验转化率 5%”。
为了这 5%,我连续 21 天半夜 12 点发版,回滚 3 次,最后只涨了 2.8%。
汇报那天,老板拍拍我肩膀:“数据不行,故事要讲好。”
我故事讲好了,绩效 3.5,股票跌 40%,一夜回到解放前。
最惨的是同组 33 岁的 P7,老婆怀二胎,被“组织优化”。
赔偿 N+1,看起来不少,可北京房贷 2.8 万,撑 6 个月就得卖房。
那天他喝大了,抱着显示器哭:“老子 10 年写了 50 万行代码,最后就值 50 万现金?”
---
3. 工资对比:拿命换的那点差价
都说大厂年薪 80 万,真拿到手多少?
- 月薪 4.5 万,税后 3 万出头;
- 股票分 4 年,一年 20 万,可股价一跌,直接腰斩;
- 公积金 12%,比体制内高,但北京一套老破小 800 万,杯水车薪。
体制内 18 万 package,听着寒碜,实际:
- 税后 14 万,低不假,可公积金 24%(单位+个人全算),房贷几乎全覆盖;
- 公费医疗,孩子统筹小学,午餐 8 块两荤一素;
- 最大头的隐形福利:时间。
下午 5 点半食堂开饭,6 点出头办公室空一半,留下的是领导和我们这种“光棍”。
我 6 点半骑车回家,还能打 1 小时 Switch,这在工区简直是科幻片。
---
4. 35 岁分水岭:谁先“毕业”?
大厂 35 岁定律都听腻了,说点新鲜的——
体制内也卡 35,不过是“进门卡”。
过了 35,你再想考公,报名按钮直接灰掉,连被卷的门票都没有。
所以如果你 30 岁还在大厂漂,且没升到 P8,一定要把“考公”写进待办,别嫌土。
我 28 那年,白天写 Go,晚上刷行测,把《数量关系》刷到看见“鸡兔同笼”就想吐。
万幸一次上岸,同批进来的还有前腾讯、美团、拼多多的兄弟,大家见面相视一笑:
“原来你也逃难来了。”
---
5. 怎么选?
A. 家里没矿,自己身体还行——先去大厂撸钱,但设好“逃生闹钟”
- 26 岁攒到 50 万、28 岁 100 万、30 岁 200 万,任何一档没达标直接启动考公/国企。
- 别把股票当存款,能卖就卖,落袋才是自己的。
B. 有对象且准备生娃——提前两年上岸
- 带娃这事,没人替你 996。
- 产假、哺乳假、不裁员,体制内真香,老婆也能喘口气。
C. 技术真爱,不加班会死——留大厂,但记得“升 P 换城市”
- P7 以上争取调杭成苏莞,房价 2 万+,跌一半也还得起。
- 千万别在北京上海硬刚,除非你能干到 P10 拿千万股票,概率比中彩票高不了多少。
---
6. 最后一碗毒鸡汤
我最好的哥们,还在大厂,去年绩效 3.75,股票大涨,请我喝酒:“你看,留下也能赢。”
今年 3 月,业务整个被砍,他 32 岁,带赔偿 60 万,出来发现岗位少得可怜。
上周约我撸串,他拿着 8000 块一个月的国企外包 offer,问我:“要是当年跟你一起考公,现在是不是至少副科了?”
我没敢接话,只能闷头干了一杯——
选择这玩意,没对错,只有后果。
#大厂VS公务员你怎么选#
我第一天去厅里报到,8:30 开会,我 8:28 到,被办公室主任瞟了一眼:
“小张,明天提前 10 分钟。”
你以为体制内不打卡?人家打卡靠眼神,比钉钉还准。
加班也有,只是换了个名字——
“值班”“应急”“保障”,最离谱的是“常态化防汛”,其实就是通宵守着服务器,怕山洪系统崩。
工资条 7k,加班餐 30 块盒饭,没股票,没夜宵券,只有一句“组织不会亏待你”。
听着像PUA,但真出事——住院、生娃、孩子上学,组织确实比 HR 有人味。
---
2. 别把“大厂”想成金矿
我在字节最后一个季度,OKR 里有一条“提升实验转化率 5%”。
为了这 5%,我连续 21 天半夜 12 点发版,回滚 3 次,最后只涨了 2.8%。
汇报那天,老板拍拍我肩膀:“数据不行,故事要讲好。”
我故事讲好了,绩效 3.5,股票跌 40%,一夜回到解放前。
最惨的是同组 33 岁的 P7,老婆怀二胎,被“组织优化”。
赔偿 N+1,看起来不少,可北京房贷 2.8 万,撑 6 个月就得卖房。
那天他喝大了,抱着显示器哭:“老子 10 年写了 50 万行代码,最后就值 50 万现金?”
---
3. 工资对比:拿命换的那点差价
都说大厂年薪 80 万,真拿到手多少?
- 月薪 4.5 万,税后 3 万出头;
- 股票分 4 年,一年 20 万,可股价一跌,直接腰斩;
- 公积金 12%,比体制内高,但北京一套老破小 800 万,杯水车薪。
体制内 18 万 package,听着寒碜,实际:
- 税后 14 万,低不假,可公积金 24%(单位+个人全算),房贷几乎全覆盖;
- 公费医疗,孩子统筹小学,午餐 8 块两荤一素;
- 最大头的隐形福利:时间。
下午 5 点半食堂开饭,6 点出头办公室空一半,留下的是领导和我们这种“光棍”。
我 6 点半骑车回家,还能打 1 小时 Switch,这在工区简直是科幻片。
---
4. 35 岁分水岭:谁先“毕业”?
大厂 35 岁定律都听腻了,说点新鲜的——
体制内也卡 35,不过是“进门卡”。
过了 35,你再想考公,报名按钮直接灰掉,连被卷的门票都没有。
所以如果你 30 岁还在大厂漂,且没升到 P8,一定要把“考公”写进待办,别嫌土。
我 28 那年,白天写 Go,晚上刷行测,把《数量关系》刷到看见“鸡兔同笼”就想吐。
万幸一次上岸,同批进来的还有前腾讯、美团、拼多多的兄弟,大家见面相视一笑:
“原来你也逃难来了。”
---
5. 怎么选?
A. 家里没矿,自己身体还行——先去大厂撸钱,但设好“逃生闹钟”
- 26 岁攒到 50 万、28 岁 100 万、30 岁 200 万,任何一档没达标直接启动考公/国企。
- 别把股票当存款,能卖就卖,落袋才是自己的。
B. 有对象且准备生娃——提前两年上岸
- 带娃这事,没人替你 996。
- 产假、哺乳假、不裁员,体制内真香,老婆也能喘口气。
C. 技术真爱,不加班会死——留大厂,但记得“升 P 换城市”
- P7 以上争取调杭成苏莞,房价 2 万+,跌一半也还得起。
- 千万别在北京上海硬刚,除非你能干到 P10 拿千万股票,概率比中彩票高不了多少。
---
6. 最后一碗毒鸡汤
我最好的哥们,还在大厂,去年绩效 3.75,股票大涨,请我喝酒:“你看,留下也能赢。”
今年 3 月,业务整个被砍,他 32 岁,带赔偿 60 万,出来发现岗位少得可怜。
上周约我撸串,他拿着 8000 块一个月的国企外包 offer,问我:“要是当年跟你一起考公,现在是不是至少副科了?”
我没敢接话,只能闷头干了一杯——
选择这玩意,没对错,只有后果。
#大厂VS公务员你怎么选#
全部评论

deepseek味太冲了
转人工
“30岁没到p8”
我在字节最后一个季度,OKR 里有一条“提升实验转化率 5%”。
最惨的是同组 33 岁的 P7,老婆怀二胎,被“组织优化”。
字节也是P序列?
26岁攒到50万还是有点困难吧
研究生毕业就25了,一年能攒五十万,那offer至少得是80万吧
可以可以,学习了
接好运
相关推荐
昨天 22:26
蚌埠坦克学院 网络安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