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ai产品思路

准备以后使用牛客记录我的AI产品转型过程,预计就是每天使用动态记录我的学习过程,然后定时把这些总结成文章作为输出。

个人情况:
曾有多段产品实习,后因多种原因,现在在一家地产国企做产业研究,但是始终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做产品,并且在国企期间也有意无意在运用产品知识优化业务流程,遂动了想回互联网的想法,但基于我现在的判断,互联网现在已经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转行方向了,一是卷,二是ai的发展,三是这十几年的狂飙留给传统互联网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了。同时,ai或者说大模型这波浪潮,带给人很丰富的想象力,是真的让我看到了未来,于是想往ai产品方向转。

学习思路:
当前报了两光年的产品课,准备跟着他们学习,同时自己开始学习产品的基础知识以及智能体开发,后续的动态也将围绕这三段展开:AI产品、产品基础、智能体开发。

欢迎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多与我沟通交流。
全部评论
1. 把互联网当成信息技术,而不是行业。选择互联网 = 选择未来的增量行业。 2. AI作为新技术有自己的能力边界和适用范围 3. 我们从24年中旬开始将ai能力与业务场景结合,有需要可以交流。 学习很重要,总结思考和交流反馈也很重要~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7-30 10:09 浙江
bro 是信管的吗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7-29 13:11 北京
我也是uu 可以交流一下 我技术转产品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7-29 09:44 广东

相关推荐

1.ai不是结果,而是工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业务实际,选择合理的工具,并不一定要使用ai,如果业务逻辑足够简单,传统数字化手段也能解决,那就使用传统数字化工具。2.当前ai市场竞争格局上游:算力、数据、算法算力:底层是以英伟达为代表的gpu生产商,当前的代表性显卡:A100、H100、GB300,每每提到gpu就不得不感叹部分大学教授的眼光之毒辣,远在我本科的时候,当时和一个应用统计的教授做项目,当时他就有意让他的学生学习gpu编程,当时没当回事,现在回国头来看,也是感慨万千。除了gpu的生产商,还有国家、大厂简历的各类算力集群、智算中心,在这个时代,计算力又何尝不是一种武器呢。数据:主要就是提供各类数据存储的公司,其实按理说我觉得应该还有提供数据集的部分内容,今天刚听了白鲸实验室采访一个大模型方向的博士后的文章,他提到以后可能当前的数据,高质量数据已经不够大模型训练了,如果使用大模型自己生产的数据来训练,会出现模型坍缩(好像是这个名字)。也难怪当前对高质量标注也是比较火热,最近有关注到字节的Xpert计划,这似乎也能说明一些什么。算法:这方面对我来说一直都是浅尝辄止,也许因为本科的一些事情,对这方面的知识存在浅尝辄止,希望通过这次的学习能稍微了解一些。老师说了几个名字CNN、RNN、Transform、MOE、DIT。后续还讲了中游的内容,包括一些技术、平台,以及下游的一些应用,今天有些晚了,留着明天来写吧。
投递英伟达等公司10个岗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1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