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流程中

北京移动 一面
移动信息中心 二面
北京电信 笔试
北京银行 一面
工行建行 笔试
联通软研院 一面
中信银行 一面
光大 笔试
中讯院 一面
中信科 二面
移动研究院 笔试
人保财险 一面
全部评论
楼主最后签了哪个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3-12-12 20:29 北京

相关推荐

搬运-Xhs兴职人很多人在刚刚入职时,都曾经历过“蜜月期”。但随着时间推移,加班变多了,成长变缓了……一些新人滤镜褪去了。最近笔者访谈了数十位入职满一年的新人,看看他们的感受,也许能给初入职场者一些启发。1)感觉氛围依然Nice“我们科室一半以上都是年轻人,大家很愿意回答新人的需求,很愿意去解答新人的问题”。“同事间的相处比较简单,没有勾心斗角,就事论事,工作说工作,人际交往比较轻松,不会很负担。”中兴氛围友好,分析下来主要是因为“以师带徒”的文化传承。中兴对金牌导师的关注度非常高,每年不仅有正儿八经的评比,还会荣登荣誉墙、拿奖牌得奖金,还可以获得总裁亲自颁奖的机会等等。其次就是业务发展相对平稳,不会刻意追求“狼性”等恶意竞争,前辈们对新员工表现出的耐心和友好可以说非常宝贵。2)成长焦虑初步显现虽然这些新人普遍认可了公司的入职培训,课程设置,转正答辩培养等,但很多人也开始展现出了对于个人成长的焦虑。“有段时间我觉得工作分配给我有点琐碎,没有成长性,会担心自己做的工作不太重要,是不是危险了,心态其实不是很好,担心是不是领导觉得我没有培养价值了。后来就熬过去了,发现那段时间他就是没有什么新任务可以给我做。”“温水煮青蛙”几乎是所有职场新人在一家企业里共同的担忧,特别是校招入职的同学,高度关注自己的个人成长性、未来的跳槽价值感等,这种焦虑不仅仅出现在普通校招同学身上,甚至SSP也可能会出现。但职人觉得,成长本身就是动态螺旋式的上升,而不是一条笔直向上的直线。有停滞感、有短期迷茫、无所事事都再正常不过,用长期主义的心态去对抗短期焦虑,其实是从新人到成熟人的必经之路。3)比专业更重要的是心态“一定要完成心态上的转变。如果只把工作当成赚钱的方式,在我们这行会过的很累,为什么活多钱少?但是如果在公司的前五年时间当成学习和储备的过程,找到立足的机会,就会觉得很快乐,很充实。”“学校和公司最大的区别是学生可以自己从1到100去做一个研究,但在公司比较成熟的体系下是从50到51,所以要让自己的眼界更open,不要钻牛角尖。”作者发现,受访的新人中,在大家的学历、专业水平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在对话中表现出积极心态的,通常都是“S青睐者”(月度、半年度考核中的绩优者)。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很大的共同点是善于发现同事和领导身上的亮点,并且为己所用。自我认可是常态,认可他人才是真能耐。
中兴通讯成长空间 90人发布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七月中入职,到今天刚好22天。期间上了17天班,还加了2天的入职培训。培训刚结束的第二天我就被直接安排进项目,连看文档的时间都没有,完全是“干中学”的节奏——而这,还是一个我此前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之前的实习主要是做纯软件测试,而现在是软硬件结合的测试。ROS、Ethercat、IMU、RGBD、伺服电机、各类传感器控制……对我来说简直是一脸懵,完全处于“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好学与主动请教”是融入团队、上手工作的最快方式。因此,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便积极去询问相关开发人员。有的开发非常友善且高效——能快速定位问题,并发来详细的解决方案,甚至在远程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还专门跑过来帮我处理(有的开发工区离我足足200多米,需要下14楼再上17楼,真的很感激)。但也有相反的例子。某位开发,我遇到三个问题找他帮忙,结果三次都被草草搪塞,问题一个也没解决。为什么我会反复找他?因为操作文档就是他写的,而他的文档不仅步骤混乱、缺乏逻辑,甚至有些关键步骤直接一句“此操作较为基础,不予介绍”就略过了……我来了一周不到,就优化完了三份操作文档,因为不优化,第一次干的人根本看不懂最近一次测试中,我遇到🤖运控无法启动的问题。因为这台机器人装配方案与前几台不同,我便根据文档作者找到了他,附上了详细日志和问题描述。他只回了一句“需要更换环境设置”,但具体如何更换、在哪个容器的哪个配置文件中操作,却一句没说。我继续追问,能否具体说明一下。他的回复是:“可以去问豆包,软测不能不懂这些。”说实话,我当时直接愣住了。一个刚入职不到一个月、完全没接触过机器人系统底层的校招生,面对的是公司自研、网上查不到任何文档的复杂系统,你让我去问豆包?后来,我靠自己翻了整整七八十页的Ros和Ethercat操作文档,又对照了好几个测试流程文档,才勉强摸索出了解决方案。原以为这件事就此过去了,结果今晚主管突然开会,说:“以后测试这边遇到问题,先在内部交流,确认无法解决再去找开发。有些开发爱打小报告,喜欢直接在有领导的大群里阴阳怪气。有些人就爱抓住你的小把柄来恶心你……不过我们测试也要强势起来。没有说明文档的提测、缺陷验证,直接打回去。项目上出现的问题直接在项目群里说,别私聊开发,免得扯皮。”听完我当时真有点绷不住了。原来,还有这种人。你文档写得一塌糊涂,不让问问题也就算了,还背后给人捅刀子?部门之间再怎么“博弈”,也不该把“为难新人”当做手段吧。每天都是在摇人Call人的路上,遇到问题,需要摇到系统、通信、结构或者装配来对应解决,测着测着,一台🤖就整到晚上十点
你讨厌什么样的同事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1
1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