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2031年全球动力电池FPC市场销售额预计将达到21.43亿元

动力电池FPC(柔性电路板)是以柔性覆铜板为基材制成的电路板,作为信号传输媒介,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其核心功能包括:

电压与温度监测:实时采集电池单体数据;

数据传输与过流保护:连接采集模块并自带安全防护;

短路保护:异常情况下自动断开电路,保障电池安全。

相较传统铜线束,FPC具备轻量化、高柔性、高集成度等优势,可优化电池包空间利用率与布线效率,提升系统稳定性与智能化水平。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FPC已成为动力电池模组不可或缺的核心元器件。

二、供应链结构与上下游分析

上游:原材料与设备

动力电池FPC的上游主要包括柔性覆铜板(FCCL)、铜箔、PI膜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激光切割机、电镀设备等生产设备制造商。原材料质量直接影响FPC性能,而设备精度决定生产效率与产品良率。

中游:FPC生产商

全球动力电池FPC市场集中度较高,核心厂商主要来自中国和日本,包括:

奕东电子:国内龙头,技术领先,产品覆盖单层、多层FPC;

Nippon Mektron:日本企业,高端市场占有率突出;

东莞硅翔:专注动力电池领域,客户粘性高;

中京电子:规模化生产能力强,成本控制优异。

下游:应用领域

根据QYResearch最新调研报告显示,动力电池FPC主要应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纯电动汽车(BEV),单辆新能源汽车用量为3-70片。随着电池系统向高集成度、高安全性方向发展,FPC需求持续增长。

三、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全球市场

根据QYResearch数据,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FPC市场销售额达1.02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增至3.15亿美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8.3%。这一增长受新能源汽车销量攀升、电池技术升级及FPC替代传统线束趋势驱动。

区域市场

美洲市场:美国关税政策加码导致中国FPC企业出口成本激增,但本土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市场潜力仍存;

欧洲市场:环保政策推动下,动力电池FPC需求增长,但依赖进口,本土产能有限;

亚太市场:中国、日本、韩国为全球主要生产地,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增速显著;

中东及非洲:基础设施投资增加,新能源汽车普及率提升,FPC需求逐步释放。

四、政策与贸易环境影响

全球政策

各国推动碳中和目标,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例如,中国“双积分”政策、欧洲碳排放法规、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均刺激动力电池FPC需求。

贸易壁垒

美国关税政策持续加码,导致中国FPC企业面临出口成本激增、供应链重构与市场准入受限等挑战。对外销比重较高的企业,不确定性和风险持续增加。这一政策环境倒逼中国企业加速全球供应链布局,通过市场多元化、技术突围与合规升级寻求战略破局。

五、技术发展趋势与创新方向

功能升级

动力电池FPC正从单一信号采集向智能传感、多信道集成、高可靠性焊接等方向演进,以满足车企对电池系统安全监控精度、响应速度及自动化装配的要求。

材料与工艺改进

超薄化:通过优化基材与结构设计,降低FPC厚度,提升电池包能量密度;

高柔性:采用新型材料与工艺,增强FPC耐弯折性能,适应复杂装配环境;

高集成度:集成温度传感器、电压采集模块等功能,减少电池包内部组件数量。

环保要求

制造商探索无铅化、低挥发性有机物(VOC)排放等绿色生产方法,以符合全球环保法规。

六、市场竞争格局与厂商分析

全球厂商排名

根据近三年市场销售数据,主要厂商市场份额如下(需补充具体数据):

Nippon Mektron:高端市场领导者,技术壁垒高;

奕东电子:中低端市场主导者,成本控制能力强;

东莞硅翔:动力电池领域专业供应商,客户粘性高。

新进入者与竞争态势

近两年,东山精密、东尼电子、景旺电子等新进企业加速布局动力电池FPC市场,通过技术引进与产能扩张抢占份额。头部企业需持续创新以维持领先地位。

七、中国企业出海战略与机遇

供应链优化

通过“区域制造中心+本地化生产”模式,降低贸易壁垒影响。例如,在东南亚、中东、东欧等地设厂,贴近目标市场。

市场多元化

加速开拓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结合本地需求开发差异化产品。例如,针对高温环境设计耐候性FPC。

品牌与技术升级

推动从“低价竞争”向高附加值转型,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依托“一带一路”深化区域协同,参与金砖国家产能合作,构建全球化供应链。

风险管理

建立动态风险管理机制,应对国际贸易规则重构与数字贸易兴起带来的挑战。例如,通过数字化交付提升供应链透明度。

八、未来市场预测与投资洞察

短期(2025-2027)

需求增长: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带动动力电池FPC需求;

贸易风险: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引发短期市场波动,但中国本土需求可支撑增长。

中期(2028-2030)

技术突破:智能传感与高集成度FPC商业化加速,推动产品升级;

环保压力:绿色生产成为竞争关键,落后产能加速出清。

长期(2031及以后)

市场整合: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全球化布局:中国厂商加速出海,构建跨境供应链。

投资建议

关注技术领先企业:如奕东电子、Nippon Mektron,布局高端市场;

警惕贸易风险:优先选择供应链多元化、本土市场依赖度低的企业;

把握环保趋势:投资绿色生产技术领先者,如东莞硅翔。

《2025年全球及中国动力电池FPC企业出海开展业务规划及策略研究报告》报告中,QYResearch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动力电池FPC的产能、产量、销量、销售额、价格及未来趋势。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价格、销量、销售收入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历史数据为2020至2024年,预测数据为2025至2031年。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评论
点赞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