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后,才发现大学嵌入式白学了
刚上班的时候,我信心满满,以为自己在大学里学的那些单片机实验、C语言编程、LED 闪烁、UART 通信,能直接派上用场。结果刚进公司不到一周,我就彻底傻眼了。
实际工作中的嵌入式,和学校那点“点灯、串口打印”完全不是一个层次。项目里到处都是 RTOS、驱动层、协议栈、Makefile、CMake,还有各种我只在面试八股文里见过的名词。别人改个 bug,动辄十几个文件联动,我连函数在哪都找不到。
更打击的是,大学教的东西都太“孤立”了——知道寄存器配置,却不懂系统架构;能写 main 函数,却不会模块化设计;能点亮一个灯,却做不出完整的功能。上班后才发现,真正的嵌入式开发是系统性的工程思维,不是几个外设拼凑在一起。
后来我开始重新学:从 RTOS 任务调度到驱动抽象,从硬件手册到协议文档,从 Git 分支到代码规范。慢慢地,我才算真正“入门”嵌入式。
现在回头看,大学那几年的确算“白学了”——但也正是那点基础,让我有机会重新开始。只是希望后来的人能早点明白:
#上班后,才发现大学__白学了#嵌入式,不只是点灯,更是把整个系统跑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