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平均测速安全摄像头市场全景分析与展望研究报告-LP Information

2024年全球平均测速安全摄像头销量约为11.5万台,平均市场价格约为每台1982美元。

平均测速安全摄像头是一种智能交通执法设备,用于监控和管理道路安全,通过在路段的出入口采集车牌信息、记录时间戳并计算车辆平均速度来检测超速违规行为。这些系统广泛部署在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桥梁、隧道和施工区域,以提高交通安全,减少事故和违规。该系统通常集成高分辨率摄像头、自动车牌识别 (ANPR) 软件、雷达或激光测速模块、时间同步以及联网数据传输和存储,支持全天候运行。

在供应链中,上游包括摄像头和镜头制造商、图像传感器供应商以及ANPR软件提供商;下游涉及交通部门、执法机构和维护服务提供商,负责部署、运营、数据管理和交通执法。

智慧交通推动市场扩容

 2024年全球平均测速安全摄像头市场规模大约为223百万美元,预计2031年达到317百万美元,2025-2031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6%。 

根据LP Information发布的《全球平均测速安全摄像头市场增长趋势2025-2031》显示,全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呈现稳定增长态势。2024年以来,多国交通管理部门通过政府项目和公共安全预算加大对智能监控系统的投入,以应对交通事故率和碳排放上升问题。中国、欧洲及中东地区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其中中国交通运输部在多省推行“智能区间测速监管体系”示范项目,大幅带动了国内市场的采购需求。海外龙头企业如Jenoptik、Sensys Gatso以及国内厂商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纷纷在年报中披露智慧交通产品的订单增长。

AI与边缘计算成为核心驱动力

平均测速安全摄像头行业正从“监控设备制造”迈向“智能交通解决方案”阶段。领先厂商不断强化在AI视觉识别、深度学习算法与边缘计算的研发投入,实现更高识别率和更低延迟的数据处理能力。券商研究报告指出,AI芯片的集成化和本地算力的提升,使平均测速摄像头能够实现车辆轨迹预测、流量分析及多维度交通行为识别,从而提高执法准确度与城市道路运行效率。技术升级带来的附加值提升,使行业毛利率逐步改善,产品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演进。

政策与安全需求形成双轮驱动

随着全球道路交通安全立法趋严,各国政府陆续出台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例如,欧盟《Vision Zero》计划和中国《智慧交通发展纲要(2024—2030)》均明确提出建设区间测速与智能执法网络的目标。多地交通部门年报显示,部署平均测速系统后道路超速行为显著下降,交通事故率平均降低15%至30%。在公共安全与交通治理数字化的双重推动下,该行业正成为AI安全监控领域的新增长点。

总体来看,平均测速安全摄像头行业正处于由硬件制造向系统智能化演进的关键阶段,其市场前景将与智慧交通建设、政策法规完善和AI技术革新紧密联动,展现出广阔的产业成长空间。

文章摘取路亿市场策略(LP Information)出版的《全球平均测速安全摄像头市场增长趋势2025-2031》,本报告将深入分析当前美国关税政策及各国的多样化应对措施,评估其对市场竞争结构、区域经济表现和供应链韧性的影响。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评论
点赞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