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暴力催收到AI转型:平安普惠正在走出信任危机

近年来,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阶段性缓解,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可得性显著提升。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35.6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高于同期各项贷款5.2个百分点。2025年6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48%,较3月下降12个基点。

在结构方面,普惠小微贷款中的信用贷款占比已接近30%,较上季度末提升0.7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5万亿元,同比增长22.9%,获贷企业数量达27.4万家,获贷率为50%,反映出普惠金融服务正朝着提质扩面的方向加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部分平台如平安普惠、马上消费等,仍不时受到“暴力催收”“捆绑贷款”等负面舆情的冲击。这凸显出普惠金融平台在快速扩张中,正普遍面临严峻的合规风险挑战。

监管铁拳与投诉洪流

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普惠金融行业正逐步进入一个全新的、以合规和风控为核心竞争力的“强监管时代”。

据《华夏时报》数据,2025年监管对消费金融行业的规范力度持续加大,年内已有7家持牌机构因贷后管理缺位、征信业务违规被罚,合计罚款832.7万元。

那么,过去依赖信息不透明、捆绑销售或不当催收手段的经营模式是否已彻底终结?以平安普惠为例,现实情况仍不容乐观。

作为中国平安旗下机构,平安普惠凭借品牌背书与“普惠”之名,在一定程度上获取了用户的初始信任。然而,实际借款过程中,不少用户反映其体验并未真正体现“普惠”内涵。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平安普惠的投诉量居高不下。截至2025年10月24日,针对平安普惠的投诉累计46434条,其中近30天新增投诉303条,已完成量162条,涉及变相高利贷、违规捆绑销售、暴力催收等诸多负面行为。

从用户投诉内容来看,平安普惠主要集中为三大“顽疾”。

一是,变相高利贷与捆绑销售,用户在不知情下被捆绑了高额的担保费、保险费,使得综合融资成本远超借款人预期;二是,暴力催收严重,当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无力还款,就会电话轰炸、曝光通讯录甚至上门催讨;三是,宣传与实际不符,平台铺天盖地宣传“无抵押、秒放款”,却在关键的风控环节存在隐患。

例如,2025年9月28日,黑猫投诉平台上一条用户投诉称,其在平安融易货款10万元,分36期,已经还了10期,每月担保费最高要1566元,还有利息,现在因为遇到困难了一时还不上,现在安排第三方催收人员每天十几个电话轰炸,还给其家里80多岁的老人进行电话骚扰轰炸。

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然高悬,用户的信任资本正在被快速消耗,平安普惠面临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压力。

AI转型,一场艰苦战役

过去十年,普惠金融解决了服务触达的“去网点化”问题,而未来十年,核心战场将转向基于AI的“精准化、生态化与低成本化”。据《2025年金融行业AI应用新机遇与新场景报告》显示,中国金融行业AI投资规模增长显著,2024年投资规模达196.94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增至415.48亿元,增幅达111%。

在此背景下,平安普惠将破局的希望寄托于技术内核的重塑。

在放贷服务层面,平安普惠自主研发的“行云”AI贷款系统,支持全程语音交互,申请人无需填写任何文字资料,通过智能语义识别即可完成复杂的信息采集与核验。这一创新将贷款申请耗时缩短了44%,实现了最快13分钟完成放款的惊人速度。

在风险控制层面,平安普惠独创的“人+企”双维度风控模型,整合税务、支付流水、行业特征等2000+个数据标签,精准评估小微企业信用资质。据网络数据显示,该模型已为超26万无抵押客户发放贷款656亿元,其中75%为首次获得银行贷款的小微主体。

不过,在这场AI化浪潮中,作为老牌玩家的平安普惠,正面临着来自银行、持牌消金公司、等势力的“降维打击”,其市场地位遭遇空前挑战。

一方面,以国有六大行为代表的传统银行,凭借绝对低廉的资金成本和强大的国家信用背书,强势布局金融科技领域。它们同样利用AI风控模型,以更低的利率虹吸走最优质的客群,直接挤压了平安普惠的利润空间和生存土壤。

近几年,国有大行显著加大对金融科技领域的战略投入。从2024年年报数据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金额均超200亿元,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在100亿元以上。

另一方面,以蚂蚁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为代表的持牌消金公司,构成了第二股竞争力量。它们既有金融牌照的合法性,又具备比银行更灵活、更敏捷的机制,并且专注细分市场,AI风控模型迭代更快、穿透力更强,从垂直领域对平安普惠的市场份额进行精准蚕食。

自2023年提出AI First战略以来,蚂蚁持续发力大模型投入。其《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蚂蚁2024年科研投入高达234.5亿元,连续三年研发投入占比超营收10%,巨额资金持续注入AI领域,深度融入金融、医疗等场景。

总之,AI正在重写普惠金融的竞争规则。平安普惠加速AI化转型升级,但它的数字化征程注定是一场在“三面围城”下的艰苦战役。

AI深水区,何去何从?

当普惠金融的竞争进入AI驱动的深水区,平安普惠面临的已不再是单一维度的挑战,而是而是由技术能力、合规治理与用户信任共同构成的系统性考验。破局的关键,在于从“拥有技术”转向“善用技术”,进行一场深刻的战略重构。

首先,强化技术纵深,不断优化AI模型,在风险定价和运营成本控制上建立绝对优势。这意味着必须加大对多模态数据融合、可解释AI等前沿领域的投入,打造更智能、更透明、更高效的自动化决策体系,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优势。

其次,主动“走出去”,与外部产业平台合作,打破自身流量与场景的局限。

平安普惠可以积极与外部产业互联网平台、科技公司等建立战略合作,嵌入更丰富的实体经济场景。这不仅能有效突破自身流量与数据瓶颈,更能通过“科技+场景”的融合,创造更贴合产业链需求的金融解决方案,从同质化竞争中开辟新战场。

再有,客户深耕聚焦于传统银行不愿做、互联网科技企业做不透的小微企业深水区,建立不可替代的专业壁垒。通过行业专精知识图谱与AI的结合,提供远超标准化信贷的综合服务,将构成最坚固的差异化护城河。

对于平安普惠而言,其需要通过“技术纵深”打造效率与风控的利刃,通过“生态破壁”开辟新的流量战场,通过“客户深耕”构筑坚实的防御阵地,最终将AI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差异化的商业模式优势。

这场破局之战,考验的不仅是平安普惠的技术实力,更是其面对行业变局的战略智慧和执行定力。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11-06 12:53
吉林大学 Java
如题,ip属地末九,计算机科班大三本科生。想找一段寒假实习,也是第一次找实习。 从大二暑假7月开始准备Java后端,前期有点磨叽,导致现在手忙脚乱。目前第二个项目黑马点评快写完了,第一个项目是苍穹外卖(两个项目都是烂大街的,这就很头大)。算法题在lc上从大二至今陆续刷了将近六百题,hot100已过一遍,面试150目前刷了一半。八股刚看了不到一周,想请教一下各位牛友,这一版简历哪些地方需要继续改进,接着优化? 同时,是现在立即开始投递,边投边背八股,完善项目。还是说八股再背个小半个月再开始投递比较好一点,我现在担心的是到了这个月下旬或者12月再开始投递简历面试会有点晚,听同学说到年底hc数量会大...
mikeu04:简历顶部留名字即可,你写“后端开发实习生-Java”就是把自己的方向限制死了。我建议把这揉在个人简介里,说你对后端开发充满热情就行。性别出生年份以及微信号不是必须的。 把个人简介从教育背景里拿出来,第一个写。你的个人简介有点太泛了。把“爱好中长跑”去了,加点数字(“拥有xxx年的xxx经历”),加点你最熟的几个语言或技术栈。和别人的简介区分开来。 专业技能放项目经历前面。面试官一般会优先看这个再往下看你做了什么项目来考察你是否具备这些技能。实习我不是很清楚,但像Redis, JVM, 消息模型,计算机网络这些属于基本知识。你如果了解GCP, AWS, Docker 这些实际生产工具就可以把八股知识换掉。 项目简介可以和工作内容揉在一起。项目简介还是太长了,就一句话,“开发了一个基于【1,2个主要框架】为【目标客户群体】的【产品类型】, 实现了【产品价值】”。产品价值不是功能。比如一个在线计算器,它的功能是算数,但它的价值可以是让人在没带计算器的情况下算数(可访问性)或比手算效率提升了80%。工作内容多加点数字,你这个产品有多少人用了?浏览量是多少?技术上xxx性能提升了多少%?(实在想不出来就丢给deepseek :) 11 月理论上秋招已经结束了。八股是背不完的。无脑投,刷笔试,中了面试邀请就突击面经八股,没问题的。
大厂面试问八股多还是项目...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notbeentak...:就抓,嗯抓,开不开匿名都要抓,一点坏事不让说,就对公司顶礼膜拜佩服的五体投地就对了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